許昕自稱MVP引熱議:運動員的自信該不該被指責?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明明自己做得很好,卻不好意思承認?中國乒乓球名將許昕最近就遭遇了這樣的困境——乒超聯賽6連勝后,他在微博直言"在我心里自己就是MVP,沒有什么可謙虛的",沒想到這句話竟引發了一場關于運動員該不該自我肯定的討論。
許昕的"高調"宣言引發爭議
7月28日,許昕在微博發文慶祝自己在乒超聯賽第二階段的戰績:"作為一名'老'隊員+'省隊'隊員在第二階段超級聯賽面對眾多高手以及國家隊隊員能取得6戰6勝的戰績,在我心里自己就是MVP,沒有什么可謙虛的!"這條看似普通的賽后感言,卻在網絡上掀起不小的波瀾。
有人稱贊許昕的直率,認為運動員就該有這樣的自信;但也有人認為這番言論太過高調,不符合中國人謙虛內斂的傳統。特別是在許昕已基本退役、主要經營球館和自有品牌的情況下,這樣的言論被部分網友解讀為"自我炒作"。
運動員自我認同的困境
許昕的案例折射出中國運動員面臨的一個普遍困境:如何在自我肯定與輿論期待間找到平衡點?長期以來,中國運動員被教育要"勝不驕敗不餒",即使取得好成績也要保持低調。這種文化傳統雖然培養了運動員的謙遜品格,卻也容易壓制他們正常的自我表達需求。
事實上,運動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自我肯定對運動員保持競技狀態至關重要。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早在19世紀就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認為人對自身能力的信念會直接影響其表現。許昕的發文正是一種健康的自我效能感表達,卻被一些人誤解為"傲慢"。
商業化背景下的運動員形象塑造
值得注意的是,許昕已不再是單純的運動健將。資料顯示,他現在"主要是做自有品牌,球館運營等",需要維持一定的公眾熱度來帶動商業價值。在社交媒體時代,運動員形象已不僅是賽場表現的延伸,更是個人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
許昕在社交平臺的活躍表現——7月與粉絲分享"和兩個小可愛的快樂時刻",8月為代言的智選假日酒店和泰蘭尼斯穩跑鞋宣傳——都顯示他正在積極轉型。在這種情況下,保持一定的話題度對他而言或許不僅是個人表達,也是職業發展的需要。
我們是否對運動員要求太高?
回到最初的問題:許昕有沒有權利自稱MVP?在競技體育中,MVP是最有價值球員的榮譽,通常由賽事主辦方評選授予。許昕說"在我心里自己就是MVP",實際上是一種主觀自我評價,并未冒犯任何人。
我們習慣了對運動員提出各種要求:要贏比賽、要謙遜、要有商業價值、要符合公眾期待...卻常常忘記他們也是普通人,有表達自我、肯定自我的權利。許昕的"不謙虛"或許正是打破這種刻板印象的一次嘗試。
下次當你取得成就時,不妨學學許昕的勇氣,坦然對自己說一句:"我就是最棒的!"在這個強調自我的時代,健康的自信不該被指責,而是值得珍視的品質。畢竟,一個連自己都不相信的人,又怎能贏得他人的信任?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劉宇寧大張偉:臺上互懟臺下真情的黃金搭檔進化史 下一篇 陳詠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