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經濟數據低于預期美元指數跌向年內低點 人民幣匯率如何走?

美國時間4月13日,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3月PPI(生產價格指數)同比升2.7%,連續第九個月放緩,為自2021年1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PPI環比意外下降0.5%,創下了2020年4月以來的最低增速。
美國勞工部當日數據顯示,截至4月8日的一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23.9萬人,高于前值的22.8萬人。此數據為就業市場降溫增添了新的證據。美國最新的勞動力市場和PPI數據弱于預期,強化了投資者對美聯儲升息將接近終點的判斷。
美元或將繼續下行
隔夜市場對美國經濟數據迅速作出反應,美元擴大跌幅,衡量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當天下跌0.47%,在紐約匯市尾市收于101.0259,盤中一度接近今年低點100.80。
一德期貨外匯分析師車美超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就業市場方面,3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崗位低于預期,初請失業金人數連續三周增長,顯示勞動力市場需求出現降溫跡象。
通脹方面,美國3月CPI超預期回落至5%,3月PPI環比下降0.5%,降幅為三年來最大,黏性服務通脹有所消退。通脹數據的放緩令市場增加對美聯儲年底前降息的押注,美聯儲持續加息進程即將迎來拐點,內生動能對美元指數支撐減弱。
美國在高利率影響下,較高的借貸成本也將抑制經濟中的有效需求,消費前景并不樂觀,加上銀行業沖擊尚未消除,整體經濟或面臨弱衰退的風險,不利于美元。此外美歐貨幣政策收緊前景預期差以及美歐花旗經濟意外指數差值為負均對美元形成壓力,且伴隨全球去美元化加速,多重因素共振使得美元指數大幅回落。
南華期貨宏觀外匯分析師周驥對貝殼財經表示,從外部因素來看,歐美國家在高通脹環境下,進行了持續的加息政策,當前處于本輪加息周期的后半程,但快速加息的效果正在逐漸顯現,動搖了美聯儲的鷹派態度,貨幣政策幅度和速度的調整將收窄與非美發達經濟體之間的利率差異,對美元指數的支撐相對減弱。
從美國自身經濟基本面來看,盡管二季度還看不到實際的衰退,但美國經濟無疑仍在下行趨勢中,無法對美元形成強有力的支撐,與此同時,美國內部風險事件仍有暴雷的可能,彼時美元指數易出現回調。
但二季度的美元指數還不具備大幅下跌的條件:第一是美國經濟在二季度有衰退壓力,但相比于歐元區、日本以及英國在二季度的經濟表現來看,仍有一定的優勢。第二是市場風險偏好的變化或將限制美元跌幅。
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Fawad Razaqzada對貝殼財經表示,短期內,由于美元大幅下跌,美元指數逼近100大關,導致美元指數可能找到支撐的原因是股票市場可能會出現逆轉,提高避險美元的吸引力,但目前為止仍未看到這樣的信號。
市場人士預計,二季度美元指數或將會進一步下行,跌破100的可能性較大。今年全年美元指數整體將會在90-110之間偏弱運行。
二季度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有望挑戰6.6左右
周驥認為,在海外市場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經濟未能超預期復蘇的背景下,影響人民幣匯率的多空力量短期依舊較為均衡,區間震蕩模式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當前宏觀金融環境體現出國內經濟復蘇仍處于疫情后的修復回升階段,展望二季度國內經濟表現,從基數角度來看,二季度無疑是全年高點,但假如不考慮基數效應,國內經濟仍將穩步提升。
對匯率而言,當下主導人民幣走勢的內部因素并非對外貿易,而是消費與地產。二季度預計消費端將繼續回暖,地產仍有改善空間,也有一定超預期可能。
此外,政策面空間仍在,貨幣政策態度明顯,偏向中性。財政政策的空間仍在,今年伴隨著國內經濟的回升,財政收入端改善,從而增加支出端空間。
在國內經濟復蘇大概率未能達到強復蘇的基準行情下,人民幣匯率在二季度恐難走出獨立行情,走勢將主要被外部因素牽動,趨勢性升值還需等待,預計運行區間為6.55—7.08。
浙商證券宏觀經濟李超團隊認為,展望未來,國內經濟延續修復態勢,進入二季度,受去年低基數影響,我國經濟數據有望迎來全年高點,前期在信用釋放的帶動下,經濟內生動力也將逐步釋放,我國相對美國的基本面優勢將逐步顯現。
政策方面,金融穩定可能成為美聯儲停止加息或走向寬松的核心變量,預計美聯儲二季度停止加息的概率大,且年內不排除采取降息,在我國經濟企穩的背景下,后續總量性寬松或較為審慎,大概率以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為主進行定向引導。中美兩國基本面差和政策差將推動人民幣匯率進入漸進升值通道。預計人民幣匯率后續將漸進升值,全年看最高升至6.6。
華泰期貨宏觀研究團隊也指出,展望全年,中美利差和經濟預期差均將支撐人民幣匯率企穩轉強。尤其在二季度,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有望挑戰6.6左右,在國內經濟順利復蘇以及全球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背景下,全年人民幣匯率仍保持樂觀。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AUTO TECH 2023第十屆中國(廣州)國際汽車技術展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