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自然科學    工程技術    生活科普   

碳纖維

碳纖維(Carbon   fiber)碳含量高于90,是由含碳原料在特定條件下高溫碳化而得%一種高分子纖維材料。碳纖維是一種新型非金屬材料,由片狀石墨微晶沿纖維軸向堆積而成,經碳化和石墨化而成。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比強度和比模量高,碳纖維比重小、耐化學腐蝕、耐熱、抗熱震性和耐燒蝕性。

早在1850年,英國科學家斯旺就試用了碳絲。然而,碳纖維作為一種材料可以追溯到1880年美國發明家愛迪生將棉花和竹纖維碳化,用作白熾燈絲。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英國、日本等相當一部分公司已經實現了聚丙烯腈基碳纖維的工業化生產。迄今為止,碳纖維或碳纖維增強塑料、玻璃、陶瓷和金屬已被用于化學工業、機電、造船、飛機制造等工業部門應用廣泛,而碳纖維也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人造衛星、用于火箭導彈和原子能等工業的新材料。

碳纖維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腈、瀝青、黏膠、木質素、酚醛等有機纖維等。根據采用的原料和制作工藝、原絲類型、機械性能等,按原絲類型碳纖維大致可分為聚丙烯腈基(PAN)碳纖維、瀝青基(Pitch)碳纖維、粘膠基碳纖維和其他纖維基碳纖維。

目錄

原料工藝 編輯本段

原料

碳纖維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腈、瀝青、黏膠、木質素、酚醛和其他有機纖維目前碳纖維的工業化產品主要是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和瀝青(Pitch)碳纖維有兩種,聚丙烯腈基碳纖維是最大的一種。

工藝

碳纖維制造過程的主要步驟分為穩定化處理(也稱為非熔化處理或預氧化處理)碳化熱處理石墨化熱處理。穩定化熱處理是使原絲不溶解,以防止其在隨后的高溫處理中熔化或粘結;碳化熱處理通過高溫去除原絲中一半以上的非碳元素;石墨化熱處理通過在較高溫度下加熱將碳轉變為石墨結構,從而改善碳化熱處理中獲得的碳纖維的性能。

具體工藝主要包括旋壓、穩定化、炭化、表面處理、上漿等。紡絲是將前驅體與其他材料混合后紡成纖維,然后將這些纖維進行洗滌和拉伸;穩定化是指碳纖維在碳化前的化學變化,通過將其線性原子鍵轉變為梯形鍵,使其具有更高的熱穩定性纖維在空氣中加熱到200~300℃,持續約30分鐘~2小時。碳化是將纖維在無氧條件下加熱至1000 ~ 3000°C數分鐘后達到熱穩定氧氣的缺乏阻止了纖維在高溫下燃燒,在高溫下,纖維釋放出其非碳原子,而剩余的碳原子形成緊密結合的碳晶體,這些碳晶體平行于碳纖維的長軸排列。表面處理是使碳化后的纖維具有光滑的表面,該表面不能很好地與用于制造復合材料產品的環氧樹脂和其他材料粘合。所以表面輕微氧化。氧化使表面具有更好的化學鍵合特性,同時,它還蝕刻表面以使化學物質更好地附著在表面上。上漿是為了包裹纖維,以防止纖維在纏繞在線軸上或織成織物時受到損傷。上漿涂層材料可包括聚酯尼龍聚氨酯或環氧樹脂。

典型碳纖維的制備

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

目前以聚丙烯腈為原料生產的碳纖維產量最高、品種最多、發展速度最快、采用最成熟的技術,生產主要包括兩個過程前驅體生產和前驅體碳化。前驅體生產主要包括聚合、脫泡、計量、噴絲、牽引、水洗、上油、烘干收絲等工序;碳化過程主要包括紡絲、預氧化(220~280℃)低溫碳化(300~1000℃)高溫碳化(1000~1800℃)表面處理、上漿烘干、收絲卷繞等工序。在不同的高溫碳化溫度下可以生產不同強度等級的碳纖維,例如在1200~1250℃的高溫碳化溫度下可以生產普通碳纖維;高溫碳化溫度約1600℃,車身采用高強度中檔碳纖維包裹;在氬氣中進一步石墨化,熱處理溫度為2000~3000℃,使碳纖維由無定形態轉變為非晶態、將無序石墨結構轉變為三位石墨結構,可獲得高模量石墨纖維或高強度高模量高性能碳纖維。

瀝青(Pitch)基碳纖維

瀝青生產碳纖維的主要原料是石油瀝青和煤焦油瀝青。原料資源豐富、成本最低。用溶劑提取原料瀝青、沉降分離、蒸餾等過程進行精制,精制后的瀝青進行氧化熱聚合改性在較高溫度下,多組分瀝青中的分子在體系受熱時發生熱分解和熱縮聚反應,產生的小分子以氣態形式排出,進行氧化熱縮聚,形成分子量分布合理的各向同性可紡瀝青。可紡瀝青經紡絲得到瀝青生絲,不熔化(在200~400℃穩定)處理(氧化、交聯、環化)保持其纖維形狀,然后碳化(在600~1500℃的氮氣保護下)充分去除其中的非碳原子,使其最終發展成為碳元素的固有特性,獲得瀝青基碳纖維。

結構形態 編輯本段

碳纖維結構包括物理學、化學和微觀結構,物理結構包括表面形態、分布等。化學結構包括化學成分、主要基團種類、含量原料和制備方法不同,生成的結構也不同。在纖維碳化過程中,纖維分子中的非碳原子是HCN等揮發物、NH3、CO2、CO、H2O、N2被除去,纖維經歷熱解反應和分子間交聯反應隨著碳含量的增加,纖維的分子結構逐漸變成類似石墨的網絡結構。

碳纖維碳纖維

碳纖維的基本結構單元是六邊形網狀平面,其結構缺陷、它的大小和方向決定了它的性能。碳纖維的理想結構由一個完整的六邊形網狀平面組成這種碳纖維的理論拉伸模量應為1020GPa,理論拉伸強度為180GPa。碳纖維的實際拉伸模量和強度達不到理論值,說明碳纖維結構模型不是理想結構。

事實上,碳纖維的微觀結構類似于人造石墨,是一種無序的石墨結構。二維有序,三維無序。最基本的結構單元是石墨薄片,二級結構單元室是石墨微晶(由幾個或幾十個石墨片組成)三維結構晶胞中由石墨微晶組成的原纖直徑約為50納米,碳纖維的層間間距約為3.39?到3.42平行層之間碳原子的排列不像石墨那樣規則,各層之間是通過范德華力連接在一起的。通常,碳纖維的結構也被視為由二維有序晶體和空穴組成,其中空穴的含量、尺寸和分布對碳纖維的性能有很大影響。

碳纖維的另一個結構特征是存在15%~20%孔隙和微孔長且平行于纖維軸,直徑為1 ~ 2納米,長度至少為20 ~ 30納米孔隙的存在和螺旋層中碳層之間的分離使纖維密度小于石墨的理論密度。纖維結構顯示碳纖維具有細纖維的分支結構,基本結構單元室寬6nm、長度為幾千納米,幾個帶結合在一起形成粘合的微纖維,微纖維的取向與纖維軸高度平行。

主要性能 編輯本段

碳纖維的石墨結構具有明顯的各向異性,六方碳網絡在平面內共價鍵強,層間范德華力弱,因此其力學性能具有明顯的各向異性。

物理性能

碳纖維的物理性能反映在它的低密度上(1.5~2.0g/cm3)質量輕、相當于1的鋼的密度/4、鋁合金密度的1/2。它具有各向異性,熱膨脹系數小,熱導率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并且耐突然冷卻和快速加熱。導電性能良好,25℃時高模量纖維的電阻率為7.75x10-2Ω·高強度纖維的電阻率為1.5x10-1Ω·m。這使得碳纖維在所有高性能纖維中具有最高的比強度和比模量。同鈦、鋼、與鋁等金屬材料相比,碳纖維在物理性能上具有很大的強度、模量高、密度低、線膨脹系數小等。

碳纖維不接觸空氣和氧化劑,能承受3000℃以上的高溫,耐熱性突出與其他材料相比,碳纖維的強度在溫度高于1500℃時開始下降,溫度越高,纖維強度越大。碳纖維的徑向強度不如軸向強度,所以碳纖維要避免徑向強度(即不能打結)此外,碳纖維還具有良好的耐低溫性能,如在液氮溫度下不脆化。

力學性能

碳纖維強度、彈性模量高,強度是鋼的45倍,彈性回復率為100%可加工性好,碳纖維及其織物輕便柔韌,能適應不同的構件形狀,成型方便,可根據受力要求粘貼數層,施工中不需要大型設備或臨時固定,對原有結構不造成破壞。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更加優異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的抗拉強度一般在3500MPa以上,是鋼的7~9倍拉伸彈性模量為23000~43000兆帕,比強度、比模量的綜合力學性能是現有結構材料中最高的。碳纖維楊氏模量(表示材料在彈性極限內的抗拉或抗壓強度的物理量)是玻璃纖維的三倍多。碳纖維還具有出色的細度(細度的表征之一是9000米長纖維的克數)一般只有19克左右,拉力高達每微米300公斤幾乎沒有其他材料像碳纖維一樣具有如此多的優異性能。

化學性能

碳纖維化學性質穩定,耐高低溫性能好,在非氧化環境中3000℃不熔化、不軟化,在液氮溫度下仍然非常柔軟和脆化,在600℃下具有相同的性能-180℃時具有良好的柔韌性。良好的耐酸性,對酸呈惰性,耐濃鹽酸、磷酸、硫酸等侵蝕。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輻射性能。碳纖維還有耐油、抗放射、吸收有毒氣體并減緩中子速度。

應用領域 編輯本段

碳纖維的主要用途是與樹脂結合、金屬、陶瓷和其他基材復合制成結構材料碳纖維及其應用產品具有良好的綜合性能,在大多數應用條件下可以替代鋼材、鋁作為一種結構材料,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成長性高。航空航天中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國防軍工、交通運輸、土木建筑、體育休閑、清潔能源、電子信息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工程加固中的高性能碳纖維、飛機和汽車剎車片、汽車和其他機械零件、電子設備殼、集裝箱、醫療器械、深海勘探和新能源開發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碳纖維織物

碳纖維是通過各種編織工藝和設備制成二維的、三維和多維中間預制件用于制造不同類型和用途的復合材料。紡織織造技術主要是有機織造、編織、非織造、針織和縫織。最常用的機織物是平紋織物和斜紋織物。機織物是二維或三維編織的中間預制件,可以是繩子、帶、管和各種異形織物等。

航空航天領域

在航空航天領域,美國的三叉戟——2導彈、侏儒導彈和大力神—4采用高強度中模量碳纖維復合材料。中國 美國第一顆實用通信衛星使用了碳纖維/環氧復合拋物面天線系統,首顆太陽同步軌道風云一號氣象衛星采用了多折疊碳纖維復合剛性太陽能電池陣列結構。碳纖維復合材料也可用于制造航天飛機機翼、火箭噴焰口、戰略導彈的最后助推器等。

在民用航空領域,如波音767和空客A310,碳纖維復合材料占結構質量的3%~5%A380大約使用了30~35t的先進纖維復合材料,主要是碳纖維環氧復合材料。空客A380和波音787使用的碳纖維復合材料數量已占總結構質量的50%碳纖維復合材料已逐漸成為制造大型飛機的主要材料。

軍工領域

碳纖維復合材料,尤其是碳纖維結構吸波材料,具有承載和減小雷達波反射截面的雙重功能,既能減輕重量,又能提高有效載荷,廣泛應用于隱身飛機和隱身武器。碳纖維增強熱塑性樹脂基復合材料具有優異的吸波性能,可以使頻率為零.1MHz~50GHz的模擬被大大衰減,并已用于先進戰斗機的機身和機翼。

交通運輸領域

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在交通運輸中的應用主要包括汽車骨架、螺旋槳芯軸、輪轂、緩沖器、彈簧片、引擎零件、船舶等的加固材料。特別是在汽車上,有很大的應用潛力。福特曾經把尸體、車架和其他部件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整車重量減輕了33%同時,振動和噪音也大大降低。日本使用約0.16t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制造了一輛電動概念車,總質量僅為846千克。蘭博基尼使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制造自行車,質量僅為8.5公斤,抗沖擊能力強。

體育器械領域

碳纖維復合材料廣泛用于運動器材,如高爾夫球桿、棒球棒、滑雪板、網球拍、魚竿等由碳纖維復合材料制成的球拍重量更輕,手感和硬度更好,吸收振動和沖擊更好,使用壽命更長。碳纖維復合材料還廣泛用于運動和休閑自行車部件。

其他領域

碳纖維復合材料仍在武器工業中使用、它廣泛應用于化學工程和機械工程。碳纖維與塑料、樹脂結合形成的復合材料應用于電磁屏蔽材料時,是一種結構和功能一體化的理想殼體材料。碳纖維還用于工業和民用建筑、鐵路、公路、橋梁、隧道、煙囪、塔式結構的鋼筋密度低、強度高、耐久性好、應變能力強、耐腐蝕性和耐酸性強、堿等化學物質的腐蝕, 具有良好的柔韌性。由碳纖維管 制成的桁架屋頂比鋼輕50%大約, 使大型結構達到實用水平,施工效率和抗震性能大大提高用 碳纖維加固混凝土結構時,不需要用螺栓和鉚釘固定,對原混凝土結構擾動小,施工工藝簡單。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電動車輛    下一篇 攪拌機

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本免费观看αv片|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视频| 91精品欧美激情在线播放| 狠狠躁天天躁中文字幕无码| 少妇愉情理伦片丰满丰满| 国产一区小可爱原卡哇伊|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dvd| 五月天丁香在线|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接| 亚州无吗黄瓜视频有直播的不|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 日韩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网址|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爱| 野花社区视频www|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牛牛在线精品观看免费正| 富女玩鸭子一级毛片| 你看桌子上都是你流的| 99视频精品在线|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视频| 亚洲国产av高清无码| 国产漂亮白嫩的美女| 日本熟妇色熟妇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 一级做受视频免费是看美女| 爱情岛永久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视频|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老司机一级毛片|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干| 亚洲欧美自拍明星换脸| www亚洲精品| 日本免费a级毛一片| 动漫人物差差差免费动漫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欧洲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 粉嫩被粗大进进出出视频| 国产色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