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重慶 >> 歷史版本
編輯時間歷史版本內容長度圖片數目錄數修改原因
2022-10-21 15:29 最新歷史版本 108243 36 39 增加內鏈
上一歷史版本 |   返回詞條

重慶

重慶,簡稱“渝”,別稱山城,霧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26個區、8個縣、4個自治縣,總面積82402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37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101.79萬人,城鎮人口2031.59萬人,城鎮化率65.5%。

重慶地處中國西部、長江上游、內陸西南,是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金融、科創、航運和商貿物流中心,國家物流樞紐,西部大開發重要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聯結點以及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既以江城、霧都、橋都著稱,又以山城揚名。重慶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等。旅游資源豐富,有長江三峽、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遺產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壯麗景觀。

重慶重慶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余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筑城,史稱“巴渝”;抗戰時期為國民政府陪都。

重慶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高校67所,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兩江新區、渝新歐國際鐵路等戰略項目。2019年中國城市GDP50強,重慶排名第五,并突破萬億元大關。

2021年12月,入選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第二批試點城市。 2022年7月23日消息,2022福布斯中國·消費活力城市榜正式發布,重慶排名第3位。

 

目錄

歷史沿革

重慶
在距今2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在今重慶巫山縣已經出現了中國最早的人類——巫山人。在距今2萬年至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出現了“銅梁文化”(今銅梁區)。

夏商時期為百地,《華陽國志》載:"越嶲郡會無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記·楚世家》說:“(楚武王)于是始開濮地面有之,建寧郡南有濮夷,濮夷無君長總統,各以邑落自聚,故稱百濮也”。三峽地區是中國主要巖鹽產區,由于鹽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貨之一,由此在商朝至西周時期巫山地區催生了巴國文明。

戰國時期,巴國從漢水流域南遷至長江上游后,先后在枳(今涪陵區)、江州(今渝中區)、墊江(今合川區)建都。周莊王八年(前689年),巴國與楚國激戰于那處(今湖北省荊門市東南),雙方相持數月,巴人不敵而歸。巴楚之戰時斷時續,幾乎貫穿整個巴史。

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國滅巴國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區長江、嘉陵江匯合處朝天門附近。是為史載重慶建城之始。秦朝分天下為36郡,巴郡為其一。

重慶
漢朝巴郡治江州,為益州刺史部所管轄。漢光武帝建武十一年(35年),岑彭由江州入益州平定公孫述。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劉璋分置永寧郡,治江州。建安六年(201年)復為巴郡。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諸葛亮經由江州平定益州。

蜀漢章武二年(222年),劉備在白帝城(今奉節縣)托孤。李嚴在江州筑大城。

晉朝改永寧郡為巴都郡。東晉桓溫討伐李勢,朱齡石平定譙縱,皆由江州入益州。

南朝宋、齊復為巴郡,郡治皆為江州。南朝梁元帝太清四年(550年),武陵王蕭紀于巴郡置楚州,西魏文帝大統十七年(551年)改為巴州,北周閔帝元年(557年)又改楚州。魏晉南北朝時期,巴郡先后是荊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個轄區。

隋開皇元年(581年),廢郡,以渝水(嘉陵江下游古稱)繞城,改楚州為渝州,治巴縣。這是重慶簡稱渝的來歷。大業三年(607年),州廢,復為巴郡。

重慶
唐武德元年(618年)為渝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南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渝州。唐代延續渝州之稱,為山南西道轄地。

宋代時,先后屬西川路、陜西路、夔州路管轄,崇寧元年(1102年),因趙諗謀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變”之意,改渝州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

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彭大雅任重慶知府。為防御蒙古南侵之需,拓修重慶城,向北擴至嘉陵江邊,向西擴至今臨江門、通遠門一線,范圍大致比李嚴擴建的江州城擴大了兩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慶古城的大致格局。

南宋淳二年(1242年),余玠出任四川安撫制置使,經營巴蜀。余玠將四川制置司治所遷至重慶,并在重慶設招賢館,廣納群賢。構筑了山城防御體系,以抗擊蒙古軍。

重慶
南宋寶祐六年(1258年)農歷七月,蒙古大汗蒙哥親率主力攻入四川。十一月,蒙古軍抵重慶附近地區。開慶元年(1259年)六月初,四川制置副使呂文德率戰船萬艘,溯江而上,沖破蒙古軍的封鎖進入重慶。七月,蒙哥卒于南征軍中,蒙古軍遂撤圍北還,戰事告一段落。

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再次集中兵力合攻重慶。景炎三年(1278年)二月,重慶被攻破,入城時元軍遭到激烈抵抗,守將張玨戰敗被俘,元軍繼而征降夔州。

元代,重慶一直是四川南道宣慰司駐地,還一度是四川行省的駐地(1288年-1290年)。 至元十六年(1280年)立重慶路總管府,管轄巴、江津、南川3縣,之后又劃忠、涪、瀘、合4州來屬。至正二十年(1360年),農民軍明玉珍建都于此,國號“大夏”,轄今重慶、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滅大夏國,復改為重慶府,隸屬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轄2州、11縣、1廳,包括巴縣、江津、長壽、永川、榮昌、綦江、南川、合州、涪州、銅梁、大足、璧山、定遠、江北廳。

重慶
明崇十七年(1644年)6月,張獻忠攻占重慶。 之后重慶被大西軍、清軍、南明軍隊輪番占領、蹂躪十余次,最后幾乎淪為空城。從崇禎十七年(1644年)到康熙二年(1663年),以清廷四川總督李國英重筑通遠門為標志性事件,長達19年的重慶爭奪戰才告一段落。據《重慶通史》記載:經過明末清初的戰亂之后,康熙四年(1665年),重慶主城(即渝中半島)全城僅有3000人,而包括現在的江北、南岸在內的重慶市區,僅剩4200人。

清初,發生的“湖廣填四川”運動使重慶具有了悠久的移民歷史和豐富的移民文化,奠定了近現代重慶社會的根基。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中英簽訂《煙臺條約續增專條》,重慶開為商埠。光緒十七年(1891年)3月,重慶海關在朝天門附近設立。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打敗,根據當年4月簽訂的《馬關條約》中規定,重慶成為第一批向日本開放的內陸通商口岸。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日本在今南岸區王家沱設立了日本租界。同年,法國在今南岸區彈子石附近先后建立了水師碼頭和兵營。

民國十年(1921年),重慶設埠督辦處,任命楊森為督辦,籌辦市政。其時重慶城區范圍未定,權以巴縣城關即今渝中半島部分及原江北縣城附近一帶居民區為轄區。民國十一年(1922年),將商埠督辦處改為市政公所。民國十五年(1926年),又改為商埠督辦公署,拓展城區,開始進行城市建設。民國十六年(1927年),又將商埠督辦公署改為市政廳,劃定重慶兩江上下游南北兩岸30華里為市區,但無明確邊界。

重慶

民國十八年(1929年),重慶正式建市,編制為國民政府二級乙等四川省轄市,首任市長潘文華。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不忍國權喪失、國民受辱的重慶人民,以王家沱日本租界30年租期到期和九一八事變為契機,開展了多次斗爭。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月10日,以劉湘為省主席的四川新省府在重慶成立。6月18日,四川省政府遷離重慶。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1月,中華民國政府頒布《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 11月16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交代屬下的文官、參軍兩處干員清點好中華民國印信旗幡等重要器物,先離南京而首途重慶;12月1日正式于重慶辦公。在成為“戰時首都”之后,重慶成為中國抗戰時期大后方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舞臺,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指揮中心,以及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英雄之城”、“不屈之城”。

重慶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重慶市將原有的6個區改設為12個區,巴縣龍隱鄉(小龍坎、沙坪壩、磁器口一帶)劃入重慶市。5月5日,遷都至重慶的國民政府頒令,將重慶升格為甲等中央院轄市(即直轄市),析出四川省,重慶亦成為繼南京、上海、天津、青島、北平后的第六個中央院轄市,轄區范圍大致為今重慶主城區,即渝中區、九龍坡區、沙坪壩區以及江北區、南岸區,而北碚市(今北碚區)為中央行政院和臨時政府所在地。1939年至1940年,川渝省市劃界,巴縣、江北縣位于城郊的區域陸續劃歸重慶市。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9月6日,國民政府發布命令明定重慶為中華民國陪都。

民國三十年(1941年)6月5日,重慶市渝中區公共防空大隧道中,躲避日軍地毯式戰略轟炸的7764名市民窒息死亡,史稱“大隧道慘案”。

從1938年春到1944年冬,日本陸海軍航空部隊聯合對重慶進行了長達六年多的狂轟濫炸,史稱“重慶大轟炸”。歷經長達6年半的轟炸,重慶沒有倒下,當時英國首相丘吉爾、美國總統羅斯福、副總統華萊士等不少外國政要,紛紛致電、致信重慶人民,鼓勵和歌頌重慶人民的堅毅。

重慶
民國三十年(1941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在重慶對納粹德國宣戰,德國大使館關閉;12月31日,蔣介石在渝中區設立“精神堡壘”昭示國民政府與重慶人民抗戰到底,這就是解放碑的前身;同年12月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重慶成為大韓民國(流亡政府)臨時駐地。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結束,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在其后的制憲國大中,以法律形式規定重慶為中華民國永久陪都。同年,抗戰勝利后,為避免內戰、爭取和平,國民政府與中國共產黨在重慶進行了為期43天的和平談判,史稱“重慶談判”。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2月10日,在重慶較場口舉行“慶祝政治協商會議成功大會”時發生騷亂事件,李公樸、施復亮遭到毆打,郭沫若、陶行知、章乃器和新聞記者及勞協會員等60余人也被打傷。中國共產黨稱之為“血案”、“慘案”,而國民政府方面則稱之為“較場口事件”。

1949年9月2日,重慶發生火災,延燒18小時,死亡近萬人,重慶建筑損失大半,國民政府聲稱是中國共產黨縱火,史稱“九二火災”;10月11日,“總統令”宣布“政府”將于10月15日第二次移渝辦公;10月13日,李宗仁代“總統”由廣州飛桂林,“行政院各首長”由廣州遷往重慶;10月15日,宣布“國民政府”正式在重慶辦公;11月27日,“中國國民黨中央“直接授權”中統“對關押于渣滓洞、白公館的400多名政治犯進行“最后解決”,史稱重慶”11.27”大屠殺。

1949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重慶,隨后成為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為西南大區代管的中央直轄市,駐地亦設在重慶。

重慶
1950年至1952年,設立川東行署區,隸屬于中共中央西南局。1950年行署駐地為重慶市黃桷埡,1951年遷駐北碚市。1952年8月7日,川東行署區被撤銷,與川南行署區、川北行署區、川西行署區重組為四川省。

1954年7月,西南大區北碚市并入重慶市,重慶直轄市被撤銷,重慶與四川合并,重慶從直轄市降為副省級市。

1955年,貴州省桐梓縣17個鄉劃歸重慶市。

1964年,北部灣事件爆發,三線建設開始,重慶成為三線建設核心城市。

1964年至1968年4年間,從上海、江蘇、東北等地內遷三線職工27萬余人,占重慶當時企業職工的1/4以上。

1965年和1979年,中國三線建設重點控制鐵路工程川黔鐵路和襄渝鐵路相繼通車。

1975年,重慶主城區三線建設內遷而來的外來職工達到最高峰,總人數43.5萬人,占當時重慶市區人口的1/4。

1976年1月,四川省江津地區江北縣歸入重慶市,將綿陽地區的潼南縣劃入江津地區。1981年,江津地區更名為永川地區。

1983年3月3日,四川省永川地區8個縣并入重慶市,重慶成為中國第一個享有省級經濟管理權限的計劃單列市。面積23113.95平方公里,轄9區12縣。

1992年,重慶辟為沿江開放城市。

1996年9月15日,重慶市代管四川省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

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重慶市。重慶直轄市轄原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共43個區市縣,面積82402.95平方千米,3002萬人。

重慶
1997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政府機構正式掛牌。 重慶至此在歷史上第三次成為直轄市。

2009年1月16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確定為“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10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建設重慶國家中心城市的規劃和定位。

2010年6月18日,中國第三個副省級新區、中西部第一個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正式掛牌成立,其面積為1200平方千米,包含重慶渝北區、江北區、北碚區的部分區域,可開發面積約為650平方千米。

2017年3月31日,國務院批復成立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

2020年5月9日,重慶主城都市區工作座談會召開,“主城都市區”的范圍隨之宣布,由原來主城9區擴至主城都市區21區。

2021年11月24日,重慶市第三次國土調查成果新聞發布會在重慶市新聞發布中心舉行。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重慶轄26個區、8個縣、4個自治縣;204個街道、611個鎮、193個鄉、14個民族鄉。政府駐渝中區人民路232號。

2015年重慶行政區劃

地名

常住人口(萬人)

駐地

面積(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代碼

郵編

渝中區

64.95

七星崗街道

23

500103

400010

萬州區

160.74

陳家壩街道

3453

500101

404000

涪陵區

114.08

荔枝街道

2941

500102

408000

大渡口區

33.27

新山村街道

103

500104

400080

江北區

84.98

寸灘街道

221

500105

400020

沙坪壩區

113.39

覃家崗街道

396

500106

400030

九龍坡區

118.69

楊家坪街道

431

500107

400050

南岸區

85.81

天文街道

262

500108

400064

北碚區

78.62

北溫泉街道

751

500109

400700

綦江區

107.84

古南街道

2747

500110

400800

大足區

76.39

棠香街道

1434

500111

400900

渝北區

160.25

兩路街道

1457

500112

401120

巴南區

100.58

龍洲灣街道

1823

500113

401320

黔江區

46.2

城西街道

2390

500114

409700

長壽區

82.43

菩提街道

1421

500115

401220

江津區

133.19

幾江街道

3216

500116

402260

合川區

136.06

南津街街道

2343

500117

401520

永川區

109.61

中山路街道

1579

500118

402160

南川區

56.43

東城街道

2589

500119

408400

璧山區

72.52

璧城街道

915

500120

402760

銅梁區

68.72

巴川街道

1341

500151

402560

潼南區

68.23

桂林街道

1585

500152

402660

榮昌區

70.1

昌元街道

1077

500153

402460

開州區

169.12

漢豐街道

3964

500154

405400

梁平區

66.40

梁山街道

1888

500155

405200

武隆區

41.44

芙蓉街道

2892

500156

408500

城口縣

18.63

葛城街道

3289

500229

405900

豐都縣

59.56

三合街道

2899

500230

408200

墊江縣

67.67

桂陽街道

1517

500231

408300

忠縣

70.80

忠州街道

2187

500233

404300

云陽縣

89.66

雙江街道

3636

500235

404500

奉節縣

75.33

永安街道

4098

500236

404600

巫山縣

46.23

高唐街道

2955

500237

404700

巫溪縣

39.1

柏場街道

4015

500238

405800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38.65

南濱街道

3014

500240

409100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49.13

中和街道

2453

500241

409900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55.65

鐘多街道

5168

500242

409800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50.64

漢葭街道

3897

500243

409600

位置境域

重慶位于中國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地跨東經105°11'~110°11'、北緯28°10'~32°13'之間的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陜西; 轄區東西長470千米,南北寬450千米,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千米,為北京、天津、上海三個直轄市總面積的2.39倍。

地形地勢

重慶市地形圖

重慶北有大巴山,東有巫山,東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婁山。重慶主城區海拔高度多在168~400米之間。市內最高峰為巫溪縣東部邊緣的界梁山主峰陰條嶺,海拔2796.8米;最低為巫山縣長江水面,海拔73.1米。重慶海拔高差2723.7米。境內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山地面積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壩僅占2%。其中,海拔500米以下的面積3.18萬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38.61%;海拔500~800米的2.09萬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的25.41%;海拔800~1200米的1.68萬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的20.42%;海拔1200米以上的1.28萬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的15.56%。

重慶地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逐級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為主,東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兩座大山脈,坡地較多,有“山城”之稱??偟牡貏菔菛|南部、東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由南北向長江河谷逐級降低。

氣候特征

霧重慶

重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18℃,長江河谷的巴南、江、云陽等地達18.5℃以上,東南部的黔江、酉陽等地14~16℃,東北部海拔較高的城口僅13.7℃,最熱月份平均氣溫26~29℃,最冷月平均氣溫4~8℃,采用候溫法可以明顯地劃分四季。年平均降水量較豐富,大部分地區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總降水量的70%左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說。

重慶年平均相對濕度多在70%~80%,在中國屬高濕區。年日照時數1000~1400小時,日照百分率僅為25%~35%,為中國年日照最少的地區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僅占全年的35%左右。主要氣候特點可以概括為:冬暖春早,夏熱秋涼,四季分明,無霜期長;空氣濕潤,降水豐沛;太陽輻射弱,日照時間短;多云霧,少霜雪;光溫水同季,立體氣候顯著,氣候資源豐富,氣象災難頻繁。

重慶在地形和氣候雙重作用下,多霧,素有“霧重慶”“霧都”之稱。年平均霧日是104天,有世界霧都之稱的英國倫敦年平均霧日只有94天,遠東霧都的日本東京也只有55天。壁山區的云霧山全年霧日多達204天,堪稱“世界之最”。

水文

巴渝山水
重慶的主要河流有長江、嘉陵江、烏江、涪江、綦江、大寧河、阿蓬江、酉水河等。長江干流自西向東橫貫全境,流程長達665公里,橫穿巫山三個背斜,形成著名的瞿塘峽、巫峽和湖北的西陵峽,即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嘉陵江自西北而來,三折于渝中區入長江,烏江于涪陵區匯入長江,有瀝鼻峽、溫塘峽、觀音峽,即嘉陵江小三峽。

礦產資源

重慶風光
截至2012年,重慶共發現礦產68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54種,涵蓋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稀散元素、冶金輔助原料、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能源礦產、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屬礦產等礦種?,F實優勢礦產有天然氣、鍶礦、煤、鋁土礦、錳礦、毒重石、粉石英、石膏、水泥用灰巖、鹽礦、地熱等。共發現并開采的礦產68余種,約占世界已知礦種的27%,探明儲量的礦產有54種,主要有煤、天然氣、、硫鐵、巖鹽、鋁土、汞、錳、、大理石、石灰石、重晶石等。特別是煤、天然氣、鋁土礦、鹽礦、鍶礦、錳礦和鋇礦等的儲量、品位在中國都有明顯優勢。

生物資源

重慶古樹

重慶有6000多種各類植物,其中有被稱植物“活化石”的桫欏、水杉、禿杉、銀杉、珙桐等珍稀樹種,森林覆蓋率20.49%。僅號稱“巴渝峨眉”的縉云山,亞熱帶樹木就達1700多種,存留著1.6億年以前的”活化石”水杉及伯樂樹、飛蛾樹等世界罕見的珍稀植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和名勝區南川金佛山,植物種類達333科5880種,有銀杉、方竹、銀杏、大茶樹、人參等珍稀植物52種,有黑葉猴、金錢豹等國家級保護動物36種;江津四面山有1500多種植物和207種動物,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47種,珍稀動物23種。

重慶是中國重要的中藥材產地之一,大面積山區生長的野生和人工培植的中藥材有黃連、白術、金銀花、黨參、貝母、天麻、厚樸、黃、杜仲、元胡、當歸等,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黃連產量居全國第一,是著名的”黃連之鄉”。

重慶各類動物資源600余種,有金絲猴、華南虎、蜂猴、黑鸛等近100種國家重點珍稀保護動物。

水資源

重慶人民大禮堂
重慶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在5000億立方米左右,每平方公里水面積全國第一,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438.28萬千瓦,可開發量750萬千瓦,重慶每平方公里擁有可開發水電總裝機容量是全國平均數的3倍,此外,還有豐富的地下熱能和飲用礦泉水,開發潛力巨大。

截至2021年11月,重慶市海綿城市建成達標面積達到470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區面積約27%。

人口民族

人口

老山城舊照

抗戰期間,大量人口內遷,遷至重慶地區的達100萬人。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市區人口突破百萬。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勝利時,人口已達至125萬余人??箲饎倮?,隨著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大量工礦企業、機關學校遷離,重慶人口規模逐步萎縮。但人口仍保持在百萬以上,成為當時全國第七大城市。

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3075.16萬人,比2016年增加26.7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970.68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4.08%,比2016年提高1.48%。全年外出市外人口482.31萬人,市外外來人口167.65萬人。

2019年,重慶常住人口3124.32萬人,比上年增加22.5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86.99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6.8%。全年外出市外人口474.02萬人,市外外來人口182.05萬人。

2021年1月,根據住建部最近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重慶城區常住人口為1540萬人,為超大城市。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重慶常駐人口數為32054159。

民族

重慶城市風光
重慶是中國唯一轄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轄市,轄4個自治縣、1個享受民族自治地方優惠政策的區(黔江區)、14個民族鄉。

2012年,重慶人口以漢族為主體,此外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滿族、彝族、壯族、布依族、蒙古族、藏族、白族、侗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納西族、羌族、仡佬族等55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為193萬人,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有139.8萬人,其次苗族約48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重慶市人口的5.8%。

政治

1997年直轄以來主要領導

職位

任期

姓名

市委書記

1997年6月~1999年9月

張德鄰

1999年9月~2002年10月

賀國強

2002年10月~2005年12月

黃鎮東

2005年12月~2007年11月

汪洋

2012年3月~2012年11月

張德江

2017年7月始~

陳敏爾

市長

1997年6月~1999年6月

蒲海清

1999年6月~2002年10月

包敘定

2002年10月~2009年11月

王鴻舉

2009年11月~2016年12月

黃奇帆

2016年12月始~2018年01月

張國清

2018年1月~2021年12月

唐良智

現任重慶市黨政領導一覽

中國共產黨重慶市委員會

書記

陳敏爾

副書記

胡衡華 、李明清

市委常委

陳敏爾、胡衡華、李明清陸克華、宋依佳、姜輝、蔡允革張鴻星、陳鳴波、于會文、盧紅羅藺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主任

張軒

副主任

吳存榮、周旬、張鳴劉強沈金強、莫恭明、王越、陳元春

秘書長

周少政

重慶市人民政府

市長

胡衡華

副市長

陸克華、陳鳴波胡明朗、熊雪、鄭向東、但彥錚

秘書長

歐順清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重慶市委員會

主席

王炯

副主席

李靜、宋愛榮、陳貴云吳剛、譚家玲、張玲、屈謙徐代銀、王新強、段成剛、周勇周克勤

秘書長

秦敏

經濟綜述

解放碑夜景
重慶經濟建設基本形成大農業、大工業、大交通、大流通并存的格局,是西南地區和長江上游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

2017年,重慶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9500.27億元,比上年增長9.3%。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1339.62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8596.61億元,增長9.5%;第三產業增加值9564.04億元,增長9.9%。三次產業結構比為6.9:44.1:49.0。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3689元(9433美元),比上年增長8.3%。

2020年,重慶地區生產總值25002.79億元,比上年增長3.9%。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1803.33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9992.21億元,增長4.9%;第三產業增加值13207.25億元,增長2.9%。三次產業結構比為7.2:40.0:52.8。民營經濟增加值14759.71億元,增長3.8%,占全市經濟總量的59.0%。

2020年1月24日,在2019年各省份GDP排行中,重慶以2.36萬億元位列第17;其GDP增速為6.30%,位列第14,經濟增速持平全國成績。4月,各大城市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排名出爐,重慶以8667.34億元位居第四。

2020年4月,據重慶市統計局網站消息,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一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87.66億元,同比下降6.5%。

2020年上半年GDP,重慶以11209.83億元,排名全國第4位。

2020年11月,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重慶2019年工業增加值為6656.72億元。

2021年1月,26省份公布2020年經濟“成績單”,重慶2020年GDP增速3.90%,2020年GDP總量25002.79億元,2021GDP預期目標增長6%以上。

2021年7月,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31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重慶2021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791元,名義增長13.07%。 2021上半年,重慶GDP總量12903.41億元,增速12.8%。

2021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重慶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

2021年11月,確定為國務院首批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

2021年全年,重慶市GDP總量27894.02億元,GDP增速8.3%。

2022年1月,國家統計局更新公布了31省份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重慶以33803元排名第11位。

2022年上半年,重慶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512億元。

第一產業

重慶耕地面積162.2萬公頃,農用耕地開發度較高,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是全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商品豬肉生產基地、全國著名的優質水果、榨菜、桐油、烤煙產地,其中,有梁平的“柚子之鄉”、潼南的“黃桃之鄉”、涪陵的“榨菜之鄉”、黔江的“烤煙基地”。 另外,榮昌區是中國著名的種豬基地,其榮昌豬更為全國三大豬種之首,有“華夏國寶”之稱;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為全國最大的長毛兔生產基地。

重慶市有栽培植物560多類,其中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紅薯4大類,尤以水稻居首。經濟作物名優品種主要有油菜、花生、桐子、生漆、茶葉、蠶桑、甘蔗、黃紅麻、煙葉等。果樹作物主要有柑桔、甜橙、柚、桃、李等,尤以柑桔最具盛名。飼養動物有60余種,生豬、羊、牛、兔是優勢畜種。重慶市有江河魚類120多種,魚類養殖遍及各區縣,長壽湖、大洪湖是重慶的魚類養殖基地。

2017年,重慶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363.87億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種植業894.18億元,增長4.2%;畜牧業309.56億元,增長1.5%;林業62.15億元,增長11.8%;漁業73.73億元,增長7.6%;農林牧漁服務業24.24億元,增長10.3%。

2017年,重慶糧食播種面積3358.46萬畝,比上年下降0.5%。2017年,重慶糧食總產量達1167.15萬噸,比上年增長0.1%。

2020年,重慶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836.78億元,比上年增長4.7%。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004.59萬畝,比上年增長0.2%。糧食綜合單產359.92公斤/畝,增長0.4%。

全年糧食總產量1081.42萬噸,比上年增長0.6%。其中,夏糧產量119.64萬噸,減產0.4%;秋糧產量961.78萬噸,增長0.7%。全年谷物產量753.73萬噸,增長0.4%。其中,稻谷產量489.19萬噸,增長0.4%;小麥產量6.09萬噸,減產11.9%;玉米產量251.13萬噸,增長0.6%。全年豬肉產量108.82萬噸,下降2.9%。生豬出欄1434.53萬頭,下降3.1%。年末生豬存欄1082.90萬頭,增長17.5%。

第二產業

抗戰時期,全國械彈2/3是‘重慶造’
重慶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之一和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形成了全球最大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和中國國內最大汽車產業集群,亦形成了裝備制造、綜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費品制造等千億級產業集群,還是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全球第二大的手機生產基地。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重慶有近代工廠和手工工場415家;截至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四川同類工廠僅583家,重慶占四川廠家總數的71%,資本數、工人數均占全四川三分之二以上,在四川,乃至西南,重慶仍是工業最集中,最發達的城市。

抗戰初期,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宜昌大撤退,大量企業內遷至重慶。短時間內,企業數猛增至300多家。在約300平方公里內,兵工廠17家,聚集了9萬多員工,接續著中國工業的命脈,也撐起了國家和民族救亡圖存的工業脊梁??箲饡r期,全國械彈2/3是“重慶造”,重慶成為以軍火工業為主的重工業城市。

2017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6587.08億元,比上年增長9.4%,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33.8%。

2017年,重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6%。分產業看,汽車制造業增長6.2%,電子制造業增長27.7%,裝備制造業增長9.3%,化醫行業增長12.6%,材料行業增長7.6%,消費品行業增長9.3%,能源工業下降5.9%。分門類看,采礦業下降17.3%,制造業增長11.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6%。分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5.4%,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4.0%,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8.5%,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5.4%,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4.8%,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1.4%,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4.7%,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8.3%,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33.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8%。

2020年,重慶工業增加值6990.77億元,比上年增長5.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8%。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7.3%,股份制企業增長4.4%,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13.9%,私營企業增長4.1%。分門類看,采礦業下降0.6%,制造業增長6.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1%。

2020年,重慶建筑業增加值3001.44億元,比上年增長3.4%。全市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總產值8974.97億元,增長9.1%。

第三產業

重慶全景
重慶是中國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基地 ,已形成了農業農村和金融、商貿物流、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擁有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內陸首個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以及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重慶鐵路保稅物流中心、重慶南彭公路保稅物流中心、萬州保稅物流中心,過境72小時內免簽,進口整車、水果、肉類、生鮮海產等口岸。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重慶城內有商業行業27個,店鋪字號3058家,而同期各類工廠僅400余家,重慶一直是西南最大的商貿中心城市。截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除中央、中國、中國農民銀行重慶分行外,重慶市共有銀行13家(錢莊23家);同年8月,原在重慶設有支行的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民銀行三行成立了聯合辦事處。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10日,交通銀行重慶支行正式開業。中央信托局遷入中央銀行辦公,郵政儲金匯業局于1938年初遷渝,4月在重慶設了重慶分局。改組后的“四聯總處”設在重慶;11月,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四行的總行或總管理處內遷到渝,中央信托局、郵政儲金匯業局都設在重慶。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底,重慶金融業總資本達到64725.8萬元,是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600萬元的40.45倍。

2017年,重慶房地產開發投資3980.08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全市建成公租房120萬平方米。

2017年,重慶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1595.88億元,比上年增長7.6%;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424.78億元,增長8.4%。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67.67億元,比上年增長11.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1%。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651.18億元,增長10.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16.49億元,增長13.9%。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6914.54億元,增長10.8%;餐飲收入額1153.13億元,增長12.1%。

2017年,重慶自貿試驗區新增注冊企業11695戶,其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220戶。新增注冊資本總額773.16億元。重慶自貿試驗區引進項目692個,簽訂合同(協議)資金總額3007.50億元。

2017年,重慶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813.73億元,比上年增長8.1%。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為34853.53億元。境內上市公司50家,總股本692.74億股,股票總市值6129.17億元。

2019年,重慶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192.06億元,比上年增長6.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977.14億元;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501.98億元;金融業增加值2087.95億元;房地產業增加值1473.04億元;其他服務業增加值5325.34億元。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3788.66億元。

2019年,重慶貨物進出口總額5792.78億元。

2019年,重慶新簽訂外資項目223個。截至年底,累計有293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重慶。

2019年,重慶對外承包工程簽訂合同額6.69億美元;實現工程營業額10.06億美元。

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2019年,重慶自貿試驗區新增注冊企業(含分支機構)13345戶,其中,新增注冊外資企業(含分支機構)156戶。重慶自貿試驗區引進項目980個。截至年底,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大互聯網巨頭先后落戶重慶自貿試驗區。

2019年,重慶金融機構資產規模6.03萬億元。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39483.20億元。

2019年,重慶共有證券公司總部1家,證券營業部205家,證券分公司42家。境內上市公司54家。全市共有保險法人機構5家,營業性保險分公司56家。

2020年,重慶金融機構資產規模6.6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42854.3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5%。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41270.20億元,增長8.7%。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41908.9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1%。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40960.64億元,增長13.2%。

2020年,重慶共有證券公司總部1家,證券營業部208家,證券分公司45家。境內上市公司57家,總股本929.62億股,股票總市值9770.48億元。全年全市通過境內證券市場累計融資2932.07億元。

2020年,重慶貨物進出口總額6513.36億元,比上年增長12.5%。

2020年,重慶新簽訂外資項目287個,比上年增長28.7%。全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2.72億美元,下降0.4%。其中,外商直接投資21.01億美元,下降11.2%。截至年底,累計有296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重慶。

2020年,重慶對外承包工程簽訂合同額4.8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7.9%;實現工程營業額5.72億美元,下降43.1%。

社會科技

重慶
民國十九年(1930年)9月,中國西部科學院在北碚創立,該院由盧作孚發起,下設生物、理化、地質、農業四個研究所和博物館,圖書館、兼善學校等單位,從事科學研究及人才培養。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四川中心工業試驗所在重慶成立,四川中心農事試驗場在重慶磁器口成立。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中國化學會重慶分會成立。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中國水利工程學會、中國護士學會由南京遷重慶。

2017年,重慶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約350億元。截至年底,市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共148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8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527個,其中國家級中心10個。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4個。全年共受理專利申請6.5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9萬件。獲得專利授權3.5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6138件。截至年底,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2027家,有效發明專利2.2萬件。全年技術市場簽訂成交合同2129項,成交金額121.7億元。

截至2020年底,重慶市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182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市級及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64個,其中國家級中心10個。新型研發機構152個,其中高端研發機構67個。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4222家。全年技術市場簽訂成交合同3592項,成交金額154.2億元。

2020年,重慶專利授權5.54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0.76萬件。有效發明專利3.54萬件。

2020年,重慶共有注冊商標60.39萬件,比上年增長21.0%。馳名商標160件,地理標志278件。

2020年,重慶共有產品檢驗檢測機構69家,其中國家質檢中心19個?,F有認證機構6家。法定計量技術機構7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406.74萬臺(件)。全年修訂、制定地方標準(不含工程建設、食品安全)130項。

衛生醫療

2017年末,重慶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9682個。其中,醫院74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472個,衛生院895個,村衛生室10991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20.63萬張。其中,醫院床位15.05萬張,鄉鎮衛生院床位4.22萬張。全市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9.05萬人。

2020年末,重慶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0922個。其中,醫院85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557個,鄉鎮衛生院826個,村衛生室9815個。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23.55萬張。其中,醫院床位17.50萬張,鄉鎮衛生院床位4.45萬張。全市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3.75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8.87萬人,注冊護士10.94萬人。

2016年重慶三級甲等醫院

主城區

陸軍軍醫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西南醫院)

陸軍軍醫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新橋醫院)

陸軍軍醫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大坪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

重慶市腫瘤醫院

重慶市中醫院(江北區分院)

重慶市人民醫院

重慶市第四人民醫院

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三二四醫院

武警重慶總隊醫院

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

重慶市九龍坡區中醫院

重慶市北碚區中醫院

江津區中心醫院

區縣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

重慶三峽中心醫院

重慶市涪陵中心醫院

墊江縣人民醫院

開州區人民醫院

重慶市黔江中心醫院

墊江縣中醫院

長壽區人民醫院

銅梁區中醫院

綦江區人民醫院

重慶市南川區人民醫院

永川區中醫院

文化事業

2017年末,重慶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5個,博物館94個,文化館41個,公共圖書館43個。出版各類報紙41662萬份,各類期刊4654萬冊,圖書12305萬冊(張)。公共圖書館人均圖書擁有量0.53冊(張)。全市共有國家綜合檔案館40個、市級專業檔案館1個、市級部門檔案館4個。

2020年末,重慶共有登記備案博物館105個,文化館41個,公共圖書館43個,公有制藝術表演團體20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33%;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40%。全年生產電視劇6部、電影19部、電視動畫片15小時57分鐘。出版各類期刊4310.68萬冊,圖書13464.96萬冊(張)。全市共有國家級綜合檔案館40個、市級專業檔案館1個、市級部門檔案館4個。

重慶部分場館

重慶大劇院

國泰藝術中心

重慶圖書館

重慶美術館

重慶科技館

重慶國博中心

體育

2017年,重慶獲世界三大賽獎牌6枚,其中金牌4枚。獲全國最高水平比賽獎牌54枚,其中金牌18枚。重慶有標準體育場36個、體育館39個、游泳池(館)31個。

會展

重慶是長江上游地區的“會展之都”,擁有“渝洽會”、“云計算博覽會”、“渝交會”、“汽車工業展”、“西部農交會”、“立嘉機械展”、“老年產業博覽會”、“休閑立業博覽會”、“四季購物節”等一大批展會;重慶先后榮膺“中國節慶名城”、“中國十大影響力會展城市”,“中國最佳會展目的地城市”等稱號。2017年重慶市又榮獲“2016-2017年度中國十佳會展名城”大獎。

重慶部分博物館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

重慶自然博物館

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

釣魚城古戰場遺址博物館

重慶涪陵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重慶史迪威博物館

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

三峽移民紀念館

中國民間醫藥博物館

重慶三耳火鍋博物館

劉伯承同志紀念館

聶榮臻元帥陳列館

奉節縣白帝城博物館

重慶建川博物館

重慶部分場館

重慶大劇院

國泰藝術中心

重慶圖書館

重慶美術館

重慶科技館

重慶國博中心

其他

2020年6月,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選定為2020年城市體檢樣本城市。

2021年2月,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開展ETC智慧停車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選定重慶等27個城市作為試點城市、江蘇省作為省級示范區,先期開展ETC智慧停車試點工作。

教育

綜述

1929年《重慶大學籌備會成立宣言》

民國二十八年(1937年)以前,重慶以中等教育為主,普通中學20所,師范及職業學校9所,加上原巴縣(巴南區大部)的普通中學、師范及職業學校8所,總共37所。高等院校,重慶只有國立重慶大學和省立教育學院(即今西南大學的前身)兩所。1937年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重慶遂形成以高等教育為主,中等教育次之,初等教育為輔的格局。高等教育方面,先后遷到重慶的大專院校有:中央大學、中央政治學校(后改為中央政治大學)、復旦大學、交通大學、陸軍大學、兵工學校、國立社會教育學院、國立音樂學院、國立江蘇醫學院、國立藝術??茖W校、國立上海醫學院、國立醫藥??茖W校、國立中央工業專科學校等。

2017年,重慶中等職業學校182所,小學2954所,幼兒園5210所,特殊教育學校36所。

2020年,重慶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學校68所,成人高校4所,中等職業學校170所,普通中學1132所,普通小學2754所,幼兒園5704所,特殊教育學校39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53.3%,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8.48%,初中入學率為99.86%,小學入學率為99.99%,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90.30%。在園幼兒普惠率88.3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50%。

中等教育

2020年,重慶有普通中學1127所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8.48%,初中入學率為99.86%。

重慶市重點中學一覽表(部分)

重慶一中

重慶南開中學

重慶八中

重慶巴蜀中學

西大附中

重慶外國語學校

重慶市育才中學

重慶清華中學

重慶十一中

重慶復旦中學

重慶求精中學

重慶十八中學

重慶市第七中學

重慶實驗中學

萬州二中

涪陵五中

江津中學

永川中學

高等教育

2017年,重慶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學校65所,成人高校4所,普通高中招生20.13萬人,在校生60.18萬人,畢業生21.09萬人;普通初中招生34.72萬人,在校生99.04萬人,畢業生31.77萬人。

截至2020年6月30日,重慶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學校68所(未含軍校),成人高校4所。

學校名稱

主管部門

辦學層次

備注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

中華人民解放軍陸軍

本科

級別副軍級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

級別副軍級

重慶大學

教育部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西南大學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重慶郵電大學

重慶市

重慶交通大學

重慶醫科大學

重慶師范大學

四川外國語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重慶理工大學

重慶工商大學

重慶文理學院

重慶三峽學院

長江師范學院

四川美術學院

重慶科技學院

重慶警察學院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

重慶市教委

民辦

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

民辦

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

民辦

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

民辦

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

民辦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

民辦

重慶工程學院

民辦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民辦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市

???/p>

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國家骨干高職院校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

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市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

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茖W校

重慶三峽職業學院

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城市職業學院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

重慶建筑工程職業學院

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

重慶化工職業學院

重慶旅游職業學院

重慶安全技術職業學院

重慶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

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市教委

民辦

重慶海聯職業技術學院

民辦

重慶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民辦

重慶傳媒職業學院

民辦

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

民辦

重慶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民辦

重慶科創職業學院

民辦

重慶電訊職業學院

民辦

重慶能源職業學院

民辦

重慶交通職業學院

民辦

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

民辦

重慶藝術工程職業學院

民辦

重慶輕工職業學院

民辦

重慶電信職業學院

民辦

重慶經貿職業學院

民辦

重慶科技職業學院

民辦

重慶資源與環境保護職業學院

民辦

重慶護理職業學院

民辦

重慶電力職工大學

重慶市

成人高等學校

重慶冶金成人學院

重慶職工會計??茖W校

重慶市廣播電視大學

交通綜述

重慶的交通

重慶的地形復雜,大山大水,自古就有“蜀道難”之說。重慶地處中國中部和西部地區結合部。也是長江上游地區唯一匯集水、陸、空交通資源的超大型城市,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共建成了“二環十射”高速公路網和“一樞紐八干線”鐵路網,港口年吞吐量1.6億噸,江北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國“八大”機場之一,以長江黃金水道、渝新歐國際鐵路等為支撐,構建起航空、鐵路、內河港三個交通樞紐。

2021年12月,入選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第二批試點城市。

航空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重慶將建設“一大四小”五座民用機場,2016年,巫山機場實現開工;重慶基地航空公司增至6家,新增通航點61個,航線總數達到275條,覆蓋國內大中城市,通達歐洲、美洲、澳洲及亞洲主要口岸城市。江北機場成為國家區域樞紐機場,國際貨郵吞吐量西部地區領先。2017年8月29日,江北國際機場T3航站樓和第三跑道正式投入運營。2017年,重慶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3966.01萬人次,增長8.4%;空港完成貨物吞吐量36.89萬噸,增長1.5%。

截至2015年重慶部分機場

民用機場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萬州五橋機場

黔江武陵山機場

軍用機場

重慶大足登云機場

白市驛機場

梁平機場

在建機場

重慶巫山機場

武隆仙女山機場

重慶江南機場

永川大安通用機場

-

-

公路

重慶是國家公路運輸樞紐,2017年底,全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3023公里。公路路網密度179公里/百平方公里。

?高速公路

2017年,重慶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3023公里,新增省際出口通道3個、通道總數達到19個。除城口外,其余區縣均通高速,“四小時重慶”全面實現。按照“三環十二射多聯線”高速公路網絡規劃,到2022年,實現所有區縣通高速,重慶總里程突破4000公里,省際對外出口達到24個。

重慶高速公路網示意網

重慶高速一覽表

三環

重慶內環快速公路

重慶繞城高速公路

重慶三環高速公路

十二射

滬蓉高速公路

滬渝高速公路

渝湘高速公路

渝昆高速公路

渝黔高速公路

渝遂高速公路

渝瀘高速公路

渝武高速公路

渝蓉高速公路

渝廣巴高速公路

渝鄰高速公路

江習高速(在建)

多聯線

潼榮高速公路(在建)

九永高速公路

南道高速公路

?普通公路

重慶有210國道、319國道、212國道、318國道、326國道和348國道等數條國道通向全國。2016年,重慶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總里程1.5萬公里,覆蓋重慶90%的鄉鎮、AAA級以上景區。農村公路重慶總里程12.4萬公里,行政村通暢率100%,撤并村通達率100%。

重慶市普通省道規劃路線方案表和示意圖

?橋梁

重慶千廝門大橋
重慶是茅以升橋梁委員會2005年年會認定的中國唯一的“橋都”。 截至2014年底,重慶建成和在建橋梁統計共達1.3萬余座,其數量在全國城市中列居首位。其中高速公路橋梁2974座,普通公路橋梁8462座,市政橋梁1551,輕軌專用橋4座,鐵路橋16座。重慶主城區長江、嘉陵江已建和在建橋梁41座。未來重慶市域內規劃還將新建30余座各類跨江橋梁。

鐵路

重慶是全國性綜合鐵路樞紐,截至2016年底,重慶形成“一樞紐八干線”網絡格局?!坝逍職W”國際集裝箱班列實現常態化、一卡通運行,全程開行時間縮短至13天,成為中歐陸上貿易主通道。2017年,重慶鐵路營運里程達到2371公里。

重慶部分鐵路一覽表

鐵路現狀

鐵路名稱

通車運營

成渝鐵路

川黔鐵路

渝懷鐵路

襄渝鐵路

達萬鐵路

宜萬鐵路

渝利鐵路

遂渝鐵路

蘭渝鐵路

渝貴鐵路

成渝高速鐵路

渝萬城際鐵路

在建

鄭萬高速鐵路

黔張常鐵路

-

籌建

渝西高速鐵路

渝湘高速鐵路

渝昆高速鐵路

重慶部分火車站一覽表

高鐵站臺

重慶西站

重慶北站

沙坪壩站

萬州北站

永川東站

榮昌北站

梁平南站

長壽北站

綦江東站

普通站臺

重慶站

黔江站

永川站

水路

重慶港口

重慶是長江上游乃至中國西部最大的內陸港口城市,也是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域內長江、嘉陵江及其支流形成了以重慶市區為中心的長江上游水運網,通航河流達136條。沿江建有萬州、涪陵等港口和客貨碼頭數十個,千(萬)噸級輪船可終年通航。1926年至1934年,重慶兩江沿岸共有渡船碼頭40個;1935年,先后修建了江北、千廝門、太平門、飛機壩、金紫門、儲奇門碼頭。

截至2016年,重慶“一干兩支十線”航道體系和“四樞紐九重點”現代化港口集群建設加快推進,重慶航道里程4472公里,其中四級以上航道1400公里;建成投用全國最大鐵公水聯運樞紐港(重慶果園港),龍頭港建成開港。

2017年,全市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9721.84萬噸,比上年增長13.5%。國際標準集裝箱吞吐量141.76萬標準箱,增長11.7%。

公共交通

重慶主城區內公共交通形勢豐富多樣,包含公共汽車、單軌、地鐵、過江索道、扶梯、電梯以及過江輪渡等,其中,軌道交通和公共汽車是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此外,在重慶路上幾乎看不到自行車和電動車。

特色交通

重慶長江索道

重慶主城區有兩條全國獨一無二的過江索道:嘉陵江索道、長江索道,最早建成時間于1986年。

重慶主城區有兩處作為公共交通使用的自動扶梯和升降式電梯,分別是連接菜園壩和兩路口的亞洲第一長扶梯:皇冠大扶梯;連接凱旋路和較場口的升降式電梯:凱旋路電梯。

軌道交通

截至2018年12月,重慶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共有10條,運營里程313千米,里程總長度位居中國第五位、中西部第一位。

2019年,重慶軌道交通營運里程328.5千米,日均客運量285.40萬人次。

截至2022年1月,重慶已開通1、2、3、4、5、6、9、10號線及環線、國博線共10條軌道交通線路,運營里程370千米,覆蓋主城全域,最高日客運量387.2萬人次。

巴渝文化

三峽纖夫之“川江號子”

巴渝文化是長江上游最富有鮮明個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國在歷史的發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間,大自然的熏陶、險惡的環境,練就一種頑強、堅韌和剽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戰而稱。

巴渝文化代表:渝派川菜(渝菜)、龍門陣、重慶方言(渝語)、陪都文化、川劇、袍哥文化、重慶碼頭文化、川江號子、蜀繡等。

?陪都文化

陪都各界數萬人舉行慶祝抗戰勝利大游行

陪都文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隨著國民政府遷渝,重慶成了中華民國的戰時首都,成為內遷學校的集中地,大批著名的教育家、學者來渝執教,眾多文藝界名流也來渝工作定居,諸如張大千、胡適、傅斯年、林語堂、錢穆、梁實秋、郭沫若、柳亞子、馬寅初、陶行知、梁漱溟、徐悲鴻、老舍等,重慶成為了西南地區的文化教育中心。而學府云集的重慶文化區沙坪壩成為當時大后方著名的“文化壩”。從這里培育出了大批人才,如丁肇中、朱光亞、周光召、鄒家華、丁雪松、王家聲等。陪都文化也成為重慶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塊奠基石。

?方言文化

重慶方言,亦稱重慶話、渝語,屬西南官話。狹義的重慶言子,專指重慶人的“展言子兒”,即歇后語或陷語,于諧趣幽默里見智慧。明代,大量湖南、廣東籍居民進入重慶,曾經一度占重慶市區人口的40%以上。重慶郊縣依然保留移民的方言島,渝西有大片客家話區和老湘語區,所以在語言上,重慶方言較西南官話其他方言硬、直、平。

?飲食文化

重慶火鍋
重慶飲食喜麻辣,以不拘一格使用各種材料創作新菜見長。重慶亦是火鍋的發源地之一;2007年3月,重慶市榮獲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國火鍋之都”稱號。重慶飲食文化代表:重慶火鍋、川菜、渝菜(重慶菜、渝派川菜)、水煮魚、回鍋肉、酸菜魚、辣子雞、泉水雞、水煮肉片、老鴨湯、酸辣粉、魚香肉絲、泡椒肥腸、粉蒸肉、燒白、重慶小面、重慶小吃等。

民風民俗

重慶美食
重慶人千百年來形成的春節拜年、十五觀燈、清明祭祖、中秋賞月以及懸酒幌、趕廟會、坐花轎、放風箏等民風民俗,涵蓋婚喪嫁娶、文娛游戲、鬼神觀念、崇拜禁忌、歲時節令、工商交易等各個范疇,與中國其他地區比較,無不大同小異。

由于古時候重慶地域閉塞,道路坎坷,氣候濕熱,巴渝人在衣食住行娛樂等生活方式與習俗上,又帶有自己十分獨特的色彩,爽直中帶幾分魯莽,熱情中帶幾分狡,幽默中帶幾分土俗,認真中帶幾分滑稽,閑逸中帶幾分急躁,寬容中帶幾分排外。

宗教文化

重慶市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截至2015年末,重慶有宗教活動場所548處,宗教院校1所(重慶佛學院);道教有活動場所33處;伊斯蘭教有清真寺8處;天主教有活動場所66處;基督教活動場所162處。

城市象征

市樹:黃桷樹

黃桷樹系???,榕屬,落葉喬木,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忍高溫,耐潮濕,抗污染。自古重慶地名以黃桷冠之者眾,北魏《水經注》記載:“江水又東經黃桷峽(銅鑼峽)”。宋朝《圖經》云:“涂山之足,有黃桷樹,其下有黃桷渡”。1986年,黃桷樹被定為重慶市樹。

市花:山茶花

山茶花系山茶科,常綠小喬木,花期長,抗污染,容易栽培,品種達到73種?;ㄉr艷,有多種顏色,栽培有2000年余的歷史。1986年,山茶花被定為重慶直轄市市花。

非遺文化

截至2014年底,重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44個,市級388個,區縣級1852個。

重慶市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部分)

民間文學

走馬鎮民間故事(國家級)

酉陽古歌(國家級)

廣陽鎮民間故事(國家級)

巫儺詩文

巫溪民間故事

男女石柱神話

吳幺姑傳說

巴文化傳說

民間音樂

石柱土家啰兒調(國家級)

川江號子(國家級)

南溪號子(國家級)

木洞山歌(國家級)

梁平癩子鑼鼓(國家級)

金橋吹打(國家級)

接龍吹打(國家級)

永城吹打(國家級)

秀山民歌(國家級)

苗族民歌(國家級)

酉陽民歌(國家級)

小河鑼鼓(國家級)

龍骨坡抬工號子(國家級)

梁平抬兒調(國家級)

三江號子

甘寧鼓樂

民間舞蹈

銅梁龍舞(國家級)

酉陽擺手舞(國家級)

獅舞(國家級)

玩牛(國家級)

巫舞

車車燈

架香童子舞

萬古鯉魚燈舞

傳統戲劇

川?。▏壹墸?/p>

梁山燈戲(國家級)

面具陽戲

接龍儺戲

曲藝

四川評書(國家級)

車燈(國家級)

四川竹琴(國家級)

金錢板(國家級)

四川清音(國家級)

四川揚琴(國家級)

江北評書

-

雜技與競技

中塘向氏武術

木洞龍舟

清江黃氏雜技

榮昌纏絲拳

民間美術

梁平木版年畫(國家級)

重慶糖畫

大足石凋

麥草藝畫

傳統美術

梁平竹簾(國家級)

蜀繡(國家級)

-

-

傳統技藝

榮昌夏布(國家級)

重慶漆器髹飾技藝(國家級)

中醫傳統制劑方法(國家級)

榮昌陶器制作技藝(國家級)

榮昌折扇(國家級)

永川豆豉釀制技藝(國家級)

涪陵榨菜制作工藝(國家級)

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國家級)

老臘肉制作工藝

朗溪竹板橋造紙

紙竹工藝

重慶火鍋

傳統醫藥

劉氏刺熨療法(國家級)

中醫傳統制劑方法(國家級)

郭氏養生按摩手法

縉云山道醫養生

民俗

秀山花燈(國家級)

豐都廟會(國家級)

寶頂架香廟會(國家級)

塘河婚俗

嘗新

姜家舞龍習俗

華巖寺臘八節

榮昌殺年豬習俗

(注:資料來源國家級名錄截至2014年12月,市級名錄截至2010年5月)

旅游綜述

重慶
重慶擁有山、水、林、泉、瀑、峽、洞等自然景色,共有自然、人文景點300余處,其中有世界文化遺產1個(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遺產2個(重慶武隆喀斯特旅游區、重慶金佛山喀斯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6個,國家森林公園24個,國家地質公園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個。

截至2018年1月31日,全市共有224個A級景區,其中:5A級8個,4A級85個,3A級77個,2A級52個,1A級2個。2017年,重慶接待入境旅游人數358.35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19.48億美元,分別增長13.2%和15.5%。

主要景點

重慶市部分風景名勝

主要景點

人民解放紀念碑

朝天門

重慶人民大禮堂及人民廣場(4A)

洪崖洞民俗風貌區(4A)

大足石刻景區(5A)

巫山小三峽-小小三峽(5A)

武隆喀斯特旅游區(5A)

酉陽桃花源(5A)

萬盛黑山谷(5A)

南川金佛山(5A)

江津四面山(5A)

云陽龍缸景區(5A)

豐都名山風景區(4A)

奉節白帝城-瞿塘峽景區(4A)

忠縣石寶寨(4A)

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4A)

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A)

北溫泉風景區(4A)

野生動物世界(4A)

歌樂山烈士陵園(4A)

南山植物園(4A)

紅巖革命紀念館(4A)

豐都雪玉洞(4A)

榮昌萬靈古鎮(4A)

黔江小南海(4A)

重慶市規劃展覽館(4A)

重慶湖廣會館(4A)

統景溫泉風景區(4A)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4A)

海蘭云天溫泉度假區(4A)

金源方特科幻公園(4A)

重慶動物園(4A)

貝迪頤園溫泉(4A)

頤尚溫泉(4A)

重慶科技館(4A)

觀音橋商圈都市旅游區(4A)

華巖旅游區(4A)

加勒比海水世界(4A)

石柱大風堡景區(4A)

上邦溫泉旅游區(4A)

萬州大瀑布群(4A)

長壽湖旅游區(4A)

巫溪紅池壩(4A)

綦江古劍山風景區(4A)

永川茶山竹海(4A)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4A)

重慶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4A)

彭水阿依河(4A)

合川釣魚城古戰場(4A)

鐵山坪森林公園(4A)

北碚金刀峽(4A)

云陽三峽梯城(4A)

重慶園博園(4A)

璧山觀音塘濕地公園(4A)

奉節天坑地縫(4A)

巫山神女景區(4A)

潼南大佛寺(4A)

銅梁安居古城(4A)

涪陵武陵山大裂谷(4A)

開州漢豐湖(4A)

名人紀念

聶榮臻元帥陳列館(4A)

開縣劉伯承同志紀念館(4A)

趙世炎故居

潼南楊闇公故里景區(4A)

楊滄白故居

楊尚昆故居

云陽張飛廟(4A)

秦良玉陵園

甘寧將軍墓

嚴顏墓

愚王祠

紅三軍司令部舊址

劉仁故居

劉子如故居

陳獨秀舊居(4A)

黃山蔣介石官邸

何其芳故居

重慶桂園

馮玉祥故居

云岫樓

歷史名鎮、特色鎮

磁器口古鎮(4A)

酉陽龔灘古鎮(4A)

酉陽龍潭古鎮(4A)

黔江濯水古鎮(4A)

對外交流

駐渝領事機構

1876年9月13日,英國以“滇案”為借口,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英《煙臺條約》,其中規定英國可向重慶派駐領事。

1890年,英國在渝設立第一個總領事館。

1896年,法國、日本、美國也分別在渝設立總領事館。

1902年,沙俄在渝建立俄羅斯公館。

1904年,德國在渝設立領事館。

抗戰時期,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隨著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內遷,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美、蘇、英、法、加、新、澳等30余國,先后在渝開設大使館,此外,還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渝設立外事機構。

截至2017年1月,駐渝總領事館共有10家。

外國政府駐渝總領事館一覽表

總領事館

成立日期

大使英文名

領區

英國

2000.03.01

CecilleElBeleidi

渝、川、滇、貴

柬埔寨

2004.12.10

khelDara

渝、鄂、湘、陜

日本

2005.01.01

TakashiHoshiyama

渝、川、滇、貴、陜

菲律賓

2010.12.30

OliviaV.Palal

渝、滇、貴

匈牙利

2010.02.04

-

渝、川、貴、滇、陜、甘

埃塞俄比亞

2011.12.01

KebedeAbera

渝、川、貴

加拿大

2012.02.11

PhilippeRheault

渝、川、滇、貴

丹麥

2012.11.27

LórándDióssi

渝、川、滇、貴

荷蘭

2013.09.20

KoenSizoo

渝、川、陜

意大利

2013.12.30

SergioMaffetton

渝、川、滇、貴

友好城市

重慶曾獲“國際友好城市特別貢獻獎”;截至2017年3月,重慶與41個城市建立友好城市關系

友好城市(部分)

城市

國家

城市

國家

圖盧茲市

法國

沃羅涅日市

俄羅斯

西雅圖市

美國

扎波羅熱州

烏克蘭

多倫多市

加拿大

普馬蘭加省

南非

廣島市

日本

杜塞爾多夫市

德國

萊斯特市

英國

布里斯班市

澳大利亞

設拉子市

伊朗

阿斯旺省

埃及

仁川廣域市

韓國

南特倫德拉格郡

挪威

佩斯州

匈牙利

清邁府

泰國

科爾多瓦省

阿根廷

曼谷

泰國

安特衛普

比利時

新萊昂州

墨西哥

巴伊亞州

巴西

蘇黎世

瑞士

金邊市

柬埔寨

明斯克州

白俄羅斯共和國

伊斯坦布爾

土耳其

-

-

代表人物

古代到近代

東周秦(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201年)

巴蔓子

巴寡婦清

-

-

-

-

-

-

-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扶嘉

譙君黃

-

-

-

-

-

-

-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

甘寧

嚴顏

張修

-

-

-

-

-

蜀漢(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董和

董允

楊汰

-

-

-

-

-

-

晉南北朝(公元264年—公元580年)

范長生

文立

徐世譜

徐世休

-

-

-

-

-

隋唐五代(公元581年-公元959年)

張武

李陽冰

陳摶

李遠

幸夤遜

-

-

-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馮時行

蒲國寶

趙智鳳

道隆

桓淵

度正

譙定

陽枋

趙昴發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劉春

蹇義

張佳胤

蹇達

陳志

江淵

喻茂堅

陳新甲

劉岌

夏邦謨

聶賢

王應熊

李養德

高倬

喻思恂

程源

秦良玉

劉時俊

鄒智

胡子昭

清朝(公元1636年—公元1912年)

周煌

張鵬翮

周興岱

韓鼎晉

王汝璧

李宗羲

王恕

向榮

鮑超

黃開基

徐邦道

胡超

李如碧

李芳述

周天受

周天培

張玉良

龔晴皋

竹禪

李世棻

程德全

榮慶

李稷勛

-

-

-

-

近現代及當代

軍政界

楊尚昆

楊庶堪

楊滄白

張培爵

鄒容

楊闇公

趙世炎

朱之洪

胡子昂

劉伯承

聶榮臻

楊白冰

陳崇功

童憲章

董鴻詩

董鴻詞

李湛陽

卞小吾

溫少鶴

石青陽

鄧懋修

胡景伊

郭汝棟

郭汝瑰

趙君陶

李伯釗

朱芾煌

江庸

趙尚輔

蕭湘

李肇甫

李公度

吳梅修

楊柏舟

李稷勛

潘大道

文教界

龔秉樞

龔秉權

周文欽

向楚

文伯魯

梅際郇

陶闿士

汪云松

陳光績

朱必謙

任鴻雋

溫少鶴

賴以莊

曾吉芝

向宗魯

沈懋德

江庸

鐘云舫

注:姓名標有*為晚清進士、翰林。

當代作家、詩人

王利器

吳芳吉

劉孟伉

楊明照

何其芳

馬識途

沈起予

何洛

沙鷗

三毛

李華飛

巴波

鐘惦棐

劉盛亞

張西洛

汪文風

鄧均吾

胡甫臣

工商界

民國時期實業家

盧作孚

蘇汰馀

李龢陽

傅友周

胡子昂

溫友松

溫少鶴

陳漢卿

文化成

趙資生

汪云松

劉子如

蘇先勤

楊粲三

古耕虞

饒國模

陳銘德

汪代璽

晚清巨商

李耀庭

楊文光

劉繼陶

湯子敬

許建安

科技界

(含兩院院士)

任鴻雋

呂子方

趙宗燠

汪家鼎

楊肇燫

陳祖貴

張煥喬

許志琴

楊祖佑

饒欽止

夏培肅

陳祖煜

曾恒一

戴乾圜

陳文貴

吳崇筠

張仁和

程紹迥

陳榮悌

方文培

李先聞

李朝義

涂銘旌

鮮學福

周開達

孫才新

黃萬波

醫藥衛生界-中醫

唐陽春

吳棹仙

文仲宣

熊廖笙

冉雪峰

李巽芳

孔健民

周湘船

鄒趾痕

凌一揆

黃星垣

方藥中

陳治恒

鄭惠伯

周濟民

熊大經

雷正榮

羅本清

醫藥衛生界-西醫

周澤昭

楊光華

曹鐘梁

冉瑞圖

曾紫霞

邱蔚六

詹承烈

沈其震

雷寒

李朝義

孔祥復

樊代明

黃躍生

鄧明昱

蔣建新

革命烈士

張培爵

饒國梁

任鴻年

鄒容

楊闇公

趙世炎

漆南薰

童庸生

周貢植

游曦

江竹筠

彭詠梧

淡春谷

鄒杰

湯慕禹

向希平

程攸生

邱少云

抗戰時期,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應征赴前線浴血奮戰的350萬渝川籍將士(其中重慶籍官兵達96萬名),有64萬多人傷亡。李宗仁的回憶錄中曾感慨:“川軍將士以寡敵眾,只有戰死的忠烈沒有投降的懦夫”

藝術界

書畫

龔有融

饒其寅

陳子莊

朱宣咸

蘇葆楨

王琦

晏濟元

馮建吳

羅中立

釋破山

釋竹禪

柯璜

葉正昌

沈福文

李少言

劉藝斯

李有行

葉毓山

音樂

施光南

劉雪庵

劉淑芳

馮光鈺

但昭義

李云迪

陳琳

黃綺珊

曹承筠

金砂

盛中國

周亨芳

方石

傅蓓蒂

張邁

喬維怡

-

-

戲曲。戲劇

張德成

廖靜秋

沈福存

趙銘彝

唐彬如

馬文錦

徐棻

吳曉雷

冉樵子

體育界

李雪芮

屈銀華

施廷懋

古力

鄧若曾

豐蕓

張亞雯

呂遠洋

田亮

影視界

盧奇

羅京

蔣勤勤

孟非

黃健翔

陳坤

劉曉慶

秦方

曾湉

汪嘉杉

王俊凱

王源

俞平

殷桃

楊樂樂

穆婷婷

-

-

獲得榮譽

2017年11月,中國百強城市

2017年12月,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 、世界特色魅力城市

2018年03月,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第6位

2018年04月,暢游中國100城

2018年10月,全球城市競爭力第40位

2018年11月,入選潛在的國家重要金融、科技、交通、教育、醫療、貿易、對外交往中心

2019年中國城市GDP50強,重慶排名第五

2020年1月,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排名第55位。

2020年5月,重慶市在脫貧攻堅的工作成效考核中被認定為完成2019年度計劃,獲得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億元獎勵。

2020年5月29日,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了《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重慶位列第2位。

2020年6月18日,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綜合榜第5名。

2020年6月,2020中國氫能城市競爭力30強榜排名第8位。

2020年7月,位列2020年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排名第17位。

2020年8月,《中國海關》雜志發布2019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第9位。

2020年8月21日,位居2020世界城市名冊Beta。

2020年9月8日,在“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中排名第9位。

2020年10月,上榜“2020中國旅游城市排行榜”排名第2名。

2020年11月,萬億GDP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公布,重慶市排名第15位。

2020年11月,中國城市社會發展指數綜合排名百強榜,排名第5位。

2020年11月18日,國際管理咨詢公司科爾尼在北京公布了2020全球城市綜合排名,重慶出現顯著的排名提升。

2020年11月,入選“2020中國領軍智慧城市”。

2020年11月,中國高收入城市排行榜,重慶市上榜。

2020年12月6日,2020中國城市創意指數發布,重慶排名第八。

2020年12月,城市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第196位。

2020年12月12日,該城市在華東師范大學發布的“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20)”榜單中,排名第6。

2020年12月,中國天氣網發布全國省會城市抗凍排行榜,重慶排名第10位。

2020年12月17日,2020年中國城市品牌發展指數(CBDI)排名第7位。

2020年12月,2020年中國296個城市營商環境排名第5位。

2020年12月,入選2020年租房壓力最大的十大城市。

2020年12月,入選2020數字經濟百強城市,排名第9位。

2020年12月28日,“中國城市數字經濟論壇·2020”發布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在中國區域數字經濟先鋒獎中,重慶排名第10位;在中國城市數字經濟先鋒獎中,重慶排名第9位。

2020年12月26日,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在論壇上發布中國城市國際傳播影響力指數,重慶排名第9位。

2021年1月,位居新一線城市二手房價排行榜第13位。

2021年1月,2020年居民收入榜發布,重慶市以30824元排名第11位。

2021年1月3日,《2020中國城市海外網絡傳播力建設報告》發布,重慶海外網絡傳播力綜合指數排名第8位。

2021年1月3日,至2019年36城居民儲蓄排行發布,重慶位居第4名。

2021年1月5日,2020抖音獲贊城市TOP10重慶排第5。

2021年1月,位列新一線城市上市公司總市值排行榜(2020)第9名。

2021年1月20日,重慶入選2020年夜經濟影響力十強城市。

2021年1月,位居2020年全國城市GDP排名第4位。

2021年2月3日,第五屆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簡稱“廣州獎”)初評結果發布會在廣州舉行,中國重慶為第五屆廣州獎15個入圍城市之一。

2021年2月18日,春節檔票房前50城市公布,重慶排名第5位。

2021年7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2020年全國的省(區、市)公共服務質量排名,重慶位列第五名。

2021年7月,交通運輸部決定命名太原市、長春市、重慶市、貴陽市、昆明市、蘭州市、西寧市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

2021年9月,入選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

2021年11月19日,入選“2021數字化轉型百強城市名單”,排名第7位。

2021年12月4日,位列2021中國城市創意指數第7名。

2022年,入選“2021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  。

2022年1月25日,獲評“十四五”期間首批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

2022年1月21日,重慶入選2021年中國城市海外短視頻平臺影響力十大榜單。

2022年4月,位居2021年GDP城市30強第5位。

2022年6月,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了《2022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重慶位列第2位。

2022年7月23日消息,2022福布斯中國·消費活力城市榜正式發布,重慶位列第3位。

2022年9月,入圍2022年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首批城市名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高清视频| 成人永久免费福利视频app| 免费网站无遮挡| 88av在线播放| 最好的中文字幕2018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情侣久久精品| www永久免费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电影| 午夜伦理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在线电影| 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 久久精品成人国产午夜|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亚洲免费中文字幕| 乱子轮熟睡1区|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成年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 99re5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粉色视频免费入口| 香焦视频在线观看黄|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的| 老司机成人精品视频lsj| japanese成熟丰满熟妇| 18禁裸男晨勃露j毛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亲子乱子xxxxxx| 亚洲天堂岛国片|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字幕在线|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 黄色一级片免费看|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大战XXXXX久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性色爽爱性色爽爱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看| 国产一国产二国产三国产四国产五|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中韩日产字幕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