蒔蘿
蒔蘿(學名:Anethum graveolens L.,為傘形科(Apiaceae)蒔蘿屬(Anethum)植物,也叫茴香、野茴香、土茴香。蒔蘿原產于南歐的地中海國家,現在在印度等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廣泛種植、英國、在美國等地,中國主要種植在東北、山東、甘肅、四川等地通常生長在干燥的山坡上、河湖邊沙地、荒地、路邊等地方,適應性好。
蒔蘿是一年生或兩年生草本植物全株無毛,香味濃郁。輪廓寬卵形的葉片,3-4羽狀全裂,最后裂片絲狀;莖的上部葉小,分裂次數少,沒有葉柄,只有葉鞘。復合傘形花序通常是分叉的;傘輻10-25;無總苞片;花瓣是黃色的,中脈通常是棕色的,小舌是鈍的和內折的;款式短,先直后彎;萼齒不顯;花柱基圓錐形到墊狀。分生組織橢圓形,成熟時呈褐色,背部扁平,背緣薄但突出,側緣窄呈翅狀,灰色;每個凹槽中的油管1和接合面中的油管2;胚乳腹面平直。花期5-8月,果期7-9月。
蒔蘿栽培利用歷史悠久,是藥食同源植物,應用前景廣闊。在食品領域,蒔蘿葉可以加入雞蛋、肉、沙拉、海鮮、湯等這些菜肴中;在化妝品領域,蒔蘿可用于香水工業,也可作為香菜精油的替代品;在醫學領域,蒔蘿具有抗炎作用、抗菌、抗糖尿病、鎮靜、促乳汁分泌、降低膽固醇和其他藥理活性,可用于治療頭痛、消化不良、脹氣和促進傷口愈合等其中《英國藥典》和德國植物藥專論都含有治療消化不良的蒔蘿精油。
形態特征 編輯本段
蒔蘿是罕見的兩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60-120 cm,全株無毛。
莖:莖簡單,直立,圓柱形,光滑,有縱向細條紋,直徑為0.5-1.5厘米。
葉:葉在節上互生,短圓形,長10~40厘米,2~4羽狀分裂,裂片線形,頂生裂片0.4~2厘米,小于0.5毫米;葉柄長4-6厘米,基部有寬鞘,長1.5~2cm,邊緣膜質,白色。
花:復傘形花序通常分叉,直徑為5-15厘米;傘輻10-25,稍不等長;無總苞片;有花的傘形花序-25;無小總苞片;花瓣是黃色的,中脈通常是棕色的,長圓形或近方形,小舌是鈍的,近矩形并向內彎曲;款式短,先直后彎;萼齒不顯;花柱基圓錐形到墊狀;花絲長于花瓣,花藥2室;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2。
果:果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3-5毫米,徑2-2.5毫米,棕色,平背,線形背,略突出,窄的翼形側邊;每個凹槽油管1根,結合面油管2根;胚乳腹面平直;水果成熟后很容易分離和脫落。
分布棲息 編輯本段
世界分布:蒔蘿原產于地中海地區和俄羅斯南部,現在它在世界上許多亞熱帶和溫帶地區都有分布,例如非洲、中東、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泰國、中國、俄羅斯、美國、荷蘭、羅馬尼亞、瑞土、在加拿大等地廣泛種植。
中國分布:蒔蘿在中國東北、西北、分布于華南,目前在中國各地均有種植或野生,如新疆、安徽、江蘇等地
棲息環境:蒔蘿通常生長在干燥的山坡上、河湖邊沙地、荒地、路旁,特別在鹽堿地附近,在草地里、半荒漠草原和森林草原也分布在附近,濕度低、鹽漬化的局部地區可以成為區域植物群落的優勢種或次優勢種。如果它分布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它是野生的,被視為雜草。
生長習性 編輯本段
蒔蘿的生長周期約為80天。喜歡寒冷的氣候和光照。耐-低溫29°C,適宜生長溫度20 ~ 25°C,耐熱性強。耐旱,適宜在排水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沙壤土上生長,pH值為5.8.2為宜。在非高溫條件下,較長的光周期也能增加精油的產量,而光周期短時需要較高的溫度才能增加精油的產量。蒔蘿不耐移植,花期一般在夏季,發芽后為50—60天開花。移栽不當、密度過大、水肥不足或土壤貧瘠容易導致開花不成熟。種子發芽可維持3年或稍長時間。花期5-8月,果期7-9月。
繁殖方式 編輯本段
蒔蘿的繁殖方式是種子繁殖在7月中下旬,當植物成熟時收集種子,當果實開始變成黃褐色時切割整個植物當它干燥到7080時,將其脫粒以去除雜質,然后可以播種。春、秋天可以播種,北方冬天也可以使用日光溫室。春播:3月中旬至4月下旬露地播種。條播或撒播;秋播:在北方只收獲幼苗和葉子。89月播種,10月采收,南方采收至12月,第二年采收。
栽培技術 編輯本段
栽培季節:一般在春秋兩季播種栽培。為了收集種子,播種和栽培應在初夏進行;那些為了新鮮食物而收獲莖葉的人應該分階段播種,分階段收獲。在冬季溫暖,沒有嚴重霜凍的地區,可以秋季播種,冬季生長,早春收獲。
大田管理:在蒔蘿生長過程中,除施足基肥外,還應根據土壤肥力和長勢每20天進行一次追肥。收獲蒔蘿葉的目的主要是氮肥,這取決于植物的生長情況;為了收獲蒔蘿種子,除了適當的氮肥外,還應施用一定量的鉀肥。為了收集種子,它也可以在早期使用(開花前)采收葉片,每次采收后及時施肥一次;后期停止收割,讓植株開花結果。同時,在蒔蘿生長期間應進行3~5次中耕除草。澆水下雨后,土壤容易板結,要及時耕作。幼苗時,淺松土為宜,然后可以深一點要保證地里沒有雜草,土壤空實,上干下濕,以利于根系的生長發育。
病蟲害防治:蒔蘿病蟲害較少,主要是根腐病、莖腐病、黃萎病和蚜蟲等。在蒔蘿生長過程中,主要防治措施是苗期噴施多菌靈進行保鮮要時刻注意蚜蟲的防治,及時做好蚜蟲防治工作。因為蒔蘿種子有刺激性的味道,不容易產生害蟲,在生長周期中也不需要噴灑農藥。如果有紅蜘蛛等害蟲,螨蟲的危害性可達4000~5000倍(每瓶100毫升摻入800~1000斤水)均勻噴霧,40%1000 ~ 1500倍的三氯殺螨醇乳油可以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采收與加工:蒔蘿花期長,種子成熟時間不一致,必須分多次分批采收。蒔蘿葉可以在生長季節的任何時候收獲和食用,但在開花前收獲是合適的。采收后應及時食用,以免香味流失。蒔蘿葉可以切碎并冷凍或干燥儲存,塑料袋或其他密封容器應用于儲存和包裝。
主要用途 編輯本段
食用用途:因為蒔蘿籽有辛辣的味道,在俄羅斯,、中東和印度菜肴特別受歡迎,它們的莖和葉大多被切碎用于沙拉、為海鮮和湯調味,加入雞蛋、肉、沙拉、海鮮、湯和其他菜肴也可以用來烤面包,做湯,醬和腌黃瓜。種子是調味香料,特別用于中國香腸和泡菜的制作,也廣泛用于意大利調味料。
藥用用途:蒔蘿味辛性溫無毒消炎、抗菌、抗糖尿病、鎮靜、促乳汁分泌、降低膽固醇和其他藥理活性,可用于治療頭痛、消化不良、脹氣和促進傷口愈合等。其中,《英國藥典》和德國植物藥專著均含有治療消化不良的蒔蘿精油。蒔蘿子是一種常用的維吾爾藥(維藥名:塞里克,奇奇克,歐魯赫)具有溫補脾腎開胃散寒行氣消腫止痛消腹脹滿止腹痛的功效,主治關節腫痛腹脹腹痛小便不利等濕冷黏液性疾病。
其他用途:蒔蘿是花園里極好的伴侶植物,因為它有濃密的傘形花序,美麗而吸引益蟲。在化妝品領域,蒔蘿可用于香水工業,也可作為香菜精油的替代品。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