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頓節
雪頓節是藏族特有的古老節日,也是西藏最大的節日之一。拉薩的雪頓節在每年的藏歷6月30日舉行,對應的公歷時間一般在8月中下旬此時,西藏拉薩的哲蚌寺會舉行為期七天的節日。在藏語中,“雪”意思是酸奶,“頓”是“吃”宴”按照藏族的解釋,這是一個吃酸奶的節日。傳統的薩頓節是為了示佛、演藏戲、看藏戲、主要內容是群眾花園,還有精彩的牦牛賽跑和馬術表演。2006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西藏自治區申報的雪頓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雪頓節起源于11世紀中葉,屬于純粹的宗教活動17世紀下半葉和18世紀初,隨著藏戲的滲透,雪頓節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宗教活動和娛樂活動相結合的節日。西藏民主改革后,雪頓節活動多樣化,每年舉行的雪頓節主題鮮明、形式上有不同的創新。雪頓節的莊嚴程度僅次于藏歷新年因為節日期間有藏戲表演和曬佛儀式,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藏戲節”展佛節”雪頓節在不同的地方舉行日喀則和拉薩相比,時間稍晚,規模較小。
雪頓節是藏族的重要節日,是藏族文化傳承的具體體現,是對保持民族文化獨特性的重要貢獻、對加強民族團結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具有積極意義。西藏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護和利用雪頓節文化品牌,使其在促進地區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主要活動 編輯本段
雪頓節的傳統表演以展佛開始,表演藏戲看藏戲、群眾游園、吃酸奶是主要內容,還有精彩的牦牛賽跑和馬術表演。拉薩雪頓節一般在5-6天,每年雪頓節期間,拉薩將實行放假7天,市民、游客可以一起慶祝節日。拉薩市政府每年舉辦的節的主題都不一樣,雪頓節的內容也不一樣,比如拉薩納木錯徒步大會、開幕式和其他活動,如文化表演,是一個集傳統和現代的節日。
曬佛儀式
藏歷6月30日,雪頓節第一天以哲蚌寺展佛拉開序幕,也就是人們說的'哲蚌雪頓節'當天的主要活動是曬佛像和看佛像當最早的一縷陽光還沒有照耀在雪域上空時,前來參加雪域曬佛的善男信女們已經聚集在哲蚌寺。在第一縷光線下,伴隨著凝重、莊嚴的法國號聲,一幅500平米的畫、巨大的釋迦牟尼雕像,用五顏六色的絲綢編織而成,慢慢露出一張和平的臉信徒們很虔誠,雙手合十,頂禮膜拜僧人和百姓唱頌釋迦牟尼,信眾依次向哈達致敬。
藏戲表演
藏戲,在藏語中,是“阿吉拉姆”,意為“仙女姐妹”,被稱為藏文化“活化石”,分為白面具戲和藍面具戲,流派眾多,故事多以民間故事為主、歷史傳說、佛教經典等。演出分為開幕式“阿若娃”正戲“雄”和吉祥收尾儀式“扎西”三部分。藏歷7月1日,各地藏戲團陸續到布達拉宮和羅布林卡指定的地方祭拜和排練節目。藏歷7月2日,子恰力空和僧人世俗官員在羅布林卡搭起帳篷和窗簾,準備一些看劇的食物和娛樂設備、朝拜等活動使用。當天,四個藍面具劇團開始輪流演出,以傳統劇目為主要內容。藏歷7月3日至6日,是雪頓節藏戲表演的高潮階段。藏歷7月7日,早期白面具藏戲團扎西舍巴的開幕式“甲魯溫巴”及結束儀式“扎西”結束節日的主要活動。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西藏民間戲曲團隊超過150個,藏戲演員近3000人,每年演出約1500場,成為傳承發展西藏藏戲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力軍。藏戲故事有《朗薩雯蚌》《卓娃桑姆》《蘇吉尼瑪》3010等等,唱腔高亢,臉譜神奇華麗、服飾古樸肅穆、傳統藏戲獨特的舞臺魅力在于其動人的舞蹈。
馬術表演
馬術表演是薩頓節的民族體育項目,由拉薩市人民政府組織美國政府、西藏自治區體育局、馬術隊等單位聯合創辦,表演項目包括傳統馬術表演和3000米、5000米速度賽馬等傳統的馬術表演包括單人和單馬、馬上射箭、馬上拾哈達、馬上吐司等項目,2019年民族傳統體育和全民健身展示項目,作為本次馬術表演的一大亮點,將民族健身操等健美操項目與馬術表演相結合,突破以往“演賽結合“,在創新形式、內容豐富性得到了改善。通過速度、力量和技巧的全面展示,體現了高原孩子的不斷進步、勇于爭取知識的精神將為節日營造一個和平的氛圍,并進一步豐富群眾、游客的假日文化生活。
過林卡
林卡”在藏語中意為“園林”,“過林卡”是游園,是藏族人民固有的節日消遣。羅布林卡是一年一度雪頓節的活動中心之一它位于西藏拉薩的中心始建于18世紀40年代,1988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一個典型的藏式花園。在雪頓節期間,藏族人穿著五顏六色的服裝來到羅布林卡,在小溪旁或樹下、在草原上玩耍,搭帳篷,地上鋪席子、地毯上擺滿了各種酒和飲料、菜肴等節日美食,在帳篷里與親朋好友飲酒,是高原人特有的休閑方式。
文化意義 編輯本段
雪頓節原本是政教合一的宗教節日,旨在滿足統治階級的娛樂需求。此外,為了加強對廣大農奴的控制,僧團通過節日儀式教育信徒,加強宗教控制。后來五世達賴時期,雪頓節逐漸向世俗化發展,看藏戲的人不僅僅是當權者,而是整個社會。在節日期間,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們享受短暫的時光“身份平等”,實現暫時的社會和解。民主改革使斯諾登節從宗教神權轉變為民選政權,成為全民參與的文化節。同時,薩頓節以拉薩哲蚌寺藏戲表演為中心、色拉寺、布達拉宮、羅布林卡等地的演出覆蓋了西藏的整個文化空間。市民可以入園觀看藏戲,既保持了節慶活動的完整性,又體現了藏族民族文化的獨特性。所以雪頓節是藏族文化不斷傳承的具體體現,是人們表達愿望的盛會。
傳承保護 編輯本段
傳承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西藏自治區于1986年正式批準恢復傳統文化節雪頓節。同時,雪頓節的文化節目形式多樣,內容更加豐富。節日期間,拉薩市民和周邊群眾穿上節日盛裝,扛著青稞酒、酥油茶等藏餐,和家人朋友一起去拉薩郊區或公園過卡琳(郊游活動)觀看當地和來自其他省份的藏戲劇團的表演,雪頓節變得充滿歡聲笑語。商業部門還在羅布林卡周邊擺攤設點,交換商業物資,使古老的雪頓節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通過搭建全國各地區文化流派的展示交流平臺,提升了非物質文化藏戲的演出水平。除了傳統節日,服裝展示、投資促進項目介紹、馬術、藏棋表演、商品交易會和其他項目也成為節日的亮點。自2006年以來,拉薩各機關、該單位將舉辦大型文化活動、學術討論會、經驗交流將在雪頓節期間舉行。通過與國際比賽聯姻、數字展示等措施可以更直觀的宣傳雪頓節文化,所以雪頓節是在傳承民族文化、它在促進區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保護
2006年之前,在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公示中,雪頓節榜上無名。后來自治區有關部門及時補報,使雪節于2006年5月順利進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與此同時,西藏文化部門針對雪頓節非遺項目組織了各種非遺宣傳展示活動,開展了雪頓節特色項目之一的藏戲等諸多特色做法。政府從抓普查、名錄建立以來,在爭取中央財政支持的同時,撥出專項資金建設培訓基地,加強排練演出,使民間藏戲隊伍迅速發展,培養了一批藏戲表演人才、創作和研究人才創造了一些新的藏戲,觀眾人數很多。無論是傳承還是利用,非物質遺產的保護都離不開法律法規的約束因此,西藏有關部門制定了一批保護非物質遺產的法規和規范性文件。2018年6月1日至8月17日,“線上雪頓”新媒體宣傳推廣活動在各新聞媒體渠道發布,通過主題征文,、主題攝影等活動,提升雪節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此外,謝爾頓節組委會與工商部門溝通并注冊“雪頓節”商標,它決定了謝爾頓節的會徽“藏戲藍面具”吉祥物——作為重大節慶活動,斯諾登節將節慶與城市發展戰略相結合,通過舉辦相關主題活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助力。據《拉薩市打造國際旅游城市5年行動計劃》報道,拉薩將申報雪頓節為世界文化遺產。
節慶榮譽 編輯本段
2006年,它被評為“中國十大節慶”中國節慶五十強”和“中國十大民俗節日”同年,被列入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07年,它被評為“中國十大民俗節日”和“中國十大魅力節日”
2008年,榮獲“現代節慶十佳獎”,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影響中國節慶產業進程的30個板塊”,榮獲“2008年中國十大民俗節日獎”暨“改革開放30年·中國藝術節優秀模特獎”
2009年,它被評為“中國十大魅力節日”
2009年,它被評為“中國十大魅力節日”
2010年,榮獲“中國藝術節優秀模特獎”
2011年,它被評為“中國十大節日品牌”,榮獲“節慶中華·傳統節慶獎”
2012年,拉薩贏得了2012年國際電影節“全球節慶城市”第四屆謝爾頓音樂節“節慶中華獎”年度獎——節日遺產獎
2013年,榮獲“當代節慶品牌30年紀念輝煌成就獎”和“世界上最有影響力全國性節日”獎
2014年,榮獲“最具民族特色的節日”獎
2014年,榮獲“最具民族特色的節日”獎。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