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詞條    生物動物   

美洲紅鸛

美洲紅鸛,學名為Phoenicopterus ruber,屬于紅鸛科紅鸛屬。這類鳥類的體高約為1米(42英寸),翼展約為1.5米(5英尺)。雄性平均體重約為2.8千克,而雌性則為2.2千克。盡管雌雄在外觀上相似,但雄性體型略大。它們的喙大而呈鉤狀,喙尖為黑色并向下彎曲,腳部具有蹼。羽毛色彩豐富,從深粉色到紅色或橙色不等,飛羽和尖翼為黑色。

美洲紅鸛主要棲息在中美洲加勒比海沿岸,分為四個種群,分別位于加拉帕戈斯群島、南加勒比海、尤卡坦半島以及北加勒比海至巴哈馬地區。它們是涉禽,偏好泥灘和鹽度適宜的淺海岸瀉湖環境。

2020年,美洲紅鸛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列為無危(LC)等級,并在2023年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列入附錄Ⅱ。

目錄

形態特征 編輯本段

美洲紅鸛體態修長,身高1米(42英寸),翼展1.5米(5英尺)。雄性略大于雌性,體重分別為2.8千克和2.2千克。雌雄眼睛附近有淡黃色特征。喙部大而呈鉤狀,上喙顏色較淺,喙尖為黑色并向下彎曲,喙內有兩排梳狀剛毛。它們擁有較長的脖子。羽毛顏色多變,從深粉色至紅色或橙色,頭部、頸部和臀部的顏色較深。飛羽和尖翼為黑色,腿部長,腿上的皮膚呈粉紅色,膝蓋略帶黑色。美洲紅鸛的腳部有蹼,腳蹼為粉紅色,有三趾。

分布棲息 編輯本段

美洲紅鸛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加勒比海沿岸,包括加拉帕戈斯群島、南加勒比海、尤卡坦半島、北加勒比海至巴哈馬等地區。主要繁殖地為巴哈馬大因那瓜古巴卡馬圭群島里奧拉加托斯、尤卡坦半島、墨西哥博內爾島、荷屬安的列斯群島。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咸水瀉湖、哥倫比亞瓜希拉半島、委內瑞拉北部海岸、博內爾島及其附近島嶼、尤卡坦半島的北海岸、巴哈馬、伊斯帕尼奧拉島、古巴、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以及佛羅里達州南部等地均有其分布。美洲紅鸛偏愛生活在泥灘和有鹽度的淺海岸瀉湖中。

生活習性 編輯本段

覓食行為:美洲紅鸛的飲食主要包含小型甲殼類、軟體動物、若干蠕蟲、細枝草種子及藻類。作為濾食性鳥類,其覓食策略包括:喙部在水面上下移動以捕捉浮游生物;頭部倒置于淺水,通過舌頭的倒鉤將食物送至喉嚨,同時起到過濾作用;挖掘水底約1米深處的食物;在泥地上跺腳殺死獵物,動作可以是定點或環形進行;沿河岸奔跑,用腳刺穿獵物,或在行走時用喙刮取泥漿中的微生物。

美洲紅鸛獲取水源主要通過收集雨水,若遇淡水短缺,其眼部上方特有的排鹽器官可幫助排出體內鹽分,類似于其他海洋脊椎動物。

社群行為:繁殖季節,大多數美洲紅鸛種群會聚集形成大型群體(至少50只),但也有特例,如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種群通常以5-10對為單位進行繁殖。

節律行為:美洲紅鸛通常不進行遷徙,僅在夏季繁殖地和冬季覓食地之間進行短途遷移,遷移原因多為尋找食物或因棲息地受干擾,如水位上升導致難以涉水覓食。

攻擊行為:美洲紅鸛攻擊性不強,對領地的領域意識較弱,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攻擊行為:喙部互相啄擊、追逐,一只鳥啄另一只的尾巴,被追逐者會伸展脖子。它們有時會張開嘴巴,伸出脖子發出咆哮聲。雄鳥在與其他繁殖對接觸時,攻擊性會增強。

在奧杜邦動物園的圈養種群中,雄性更具攻擊性,成對個體比單身個體更具攻擊性。

活動特點:美洲紅鸛受威脅時,會快速行走和奔跑。飛行前需助跑,邊跑邊快速拍打翅膀,伸展脖子和腿飛翔,時速可達50-60千米,以“V”形或對角線飛行。

日?;顒樱好乐藜t鸛的大部分時間用于理羽、覓食、休息和洗澡。在繁殖期,白天和夜晚都會喂養雛鳥。理羽時,它們會用喙部將尾巴附近的油脂涂抹在羽毛上,起到防水作用。梳理羽毛占其15-30%的時間。洗澡時,它們可能將全身浸入水中。

體溫調節:美洲紅鸛通過腿和腳調節體溫:低溫時,長腿加速體溫下降,通過單足站立減少熱量散失;高溫時,雙腿站立增加散熱,這種姿勢是美洲紅鸛的一個顯著特征。

鳴叫特點:美洲紅鸛的鳴叫主要用于群體內部成員的溝通,確保群體的完整性。它們的叫聲與鵝類似,包括飛行和地面活動時的喇叭聲,覓食時的低沉嘎嘎聲,以及繁殖期或遭遇攻擊時的咕嚕聲和咆哮聲。

生長繁殖 編輯本段

美洲紅鸛在3至6歲時達到性成熟,大多數情況下實行一雄一雌的交配制度,但也有非固定配對的情況。繁殖對通常維持較長的關系,并且那些保持長期關系的個體一般不會參與群體的求偶活動。一對繁殖對能維持多久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成年個體的加入或離開,以及亞成體的成熟。

美洲紅鸛美洲紅鸛

求偶與交配:求偶活動主要在1月至5月進行,地點多在陸地上。一些低強度的求偶行為全年可見。美洲紅鸛的求偶動作包括張開翅膀、伸長脖子、翹起尾巴、頭部后仰、交替伸展翅膀和腿,以及頭部的左右轉動和頸部伸展。盡管雄性通常發起求偶,但雌性往往主導整個過程。雙方若感興趣,雌性會從雄性身邊走過,若雄性接受,則一起同行,直到一方中斷。

筑巢:美洲紅鸛使用下顎挖掘泥土,堆疊并抹平,形成小錐形土堆,并在頂部挖洞。巢高約30厘米,周圍通常有小型河道。如果是在無泥土的巖石島上,巢材可能是一堆石頭。雌雄共同筑巢,且舊巢常被重復使用,群體中的巢穴分布緊密。

產卵與孵化:卵為白色,偶爾呈粉紅色,產在泥巢的碗狀頂部。窩卵數通常為一枚,偶爾兩枚。孵化期為27至31天,雛鳥5至8天后可離巢。雌雄鳥輪流孵卵和哺育,喂食頻率和持續時間在雌雄間無顯著差異。雛鳥離開巢穴后主要在夜間覓食。

在雄一雌二的繁殖模式中,地位較低的雌性往往與高級雌性發生沖突。當兩只雌性在同一巢穴中產卵時,它們會試圖破壞對方卵或將其推出巢外。在雄二雌一的繁殖組合中,地位較低的雄性往往承擔起主要的孵化和育兒責任。而在雄二雌二的繁殖組合中,主導地位的雄性和兩只雌性負責巢穴的照管,次要地位的雄性則被限制在外圍,無法進入巢穴。與三成員的繁殖對相比,四成員的繁殖對中雌性之間的敵意較低。

物種保護 編輯本段

截至2019年,美洲紅鸛的整體種群數量呈上升趨勢。例如,在尤卡坦半島,其數量從1954年的6057只增至1998年的2.7萬只;在委內瑞拉,種群數量從20世紀70年代的約1.8萬只增至1996年的約3.7萬只,且自1987年起,美洲紅鸛開始在委內瑞拉大陸筑巢;2019年,全球種群數量介于21,9490至30,7490只之間。

威脅因素:熱帶風暴和颶風可能對沿海地區棲息的美洲紅鸛造成致命打擊,此外,洪水和鹽度降低也可能減少其食物資源。

保護等級:2020年,美洲紅鸛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列為無危(LC)等級。2023年,美洲紅鸛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收錄。

保護措施:美洲紅鸛被《伯爾尼公約》(Bern Convention)附錄二列入,作為嚴格受保護的物種。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李敬宇    下一篇 李佳航

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天天天天干| 夜鲁鲁鲁夜夜综合视频欧美| 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色94色欧美一区| 国产精品视频九九九|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专区| 欧美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黄色一级大片儿| 国产色婷婷五月精品综合在线|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 欧美a级在线观看| 亚裔玉videoshd和黑人|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观看| 国产福利短视频| av成人免费电影| 我要看一级黄色毛片| 乱子伦一级在线现看| 波多野结衣资源在线| 又硬又粗又长又爽免费看| 黄页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黄大片在线播放| 一本伊大人香蕉在线观看| 日本污全彩肉肉无遮挡彩色|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男女做爽爽免费视频| 国产一级不卡毛片| 国产免费的野战视频|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а√天堂中文最新版地址bt| 日本亲与子乱ay中文|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 热久久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 啦啦啦中文高清在线观看6| 麻豆tv入口在线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 aaaaa毛片| 嫩小xxxxx性bbbbb孕妇| 久久99国产亚洲精品观看| 日韩爱爱小视频| 亚洲人成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