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萬壽宮
西山萬壽宮,又稱玉隆萬壽宮,位于江西省新建區西山鎮逍遙山南。作為天下萬壽宮的發源地,它不僅是道教凈明忠孝道的誕生地,也是紀念著名道士許遜而建立的重要宗教場所。該宮觀占地超過32000平方米,是江南正一符篆道派四大宗壇之一的“凈明宗壇”,同時也是歷代江西人祭祀和朝拜許真君的核心地點。
西山萬壽宮,其歷史追溯至東晉太元元年(公元376年),至今已跨越1700年的滄桑歲月。初建時名為許仙祠,歷經南北朝更迭,更名為游仙觀。宋代期間,歷經太宗、真宗、仁宗等帝王的尊崇與賜名,終由宋徽宗御筆題寫“玉隆萬壽宮”匾額,彰顯其崇高地位。然而,元末戰亂使其遭受嚴重破壞,幾近廢墟。
明清時期,西山萬壽宮迎來復興之光。明武宗親書“妙濟萬壽宮”新額,并主持重修,清朝統治者更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大規模擴建與修繕,使萬壽宮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現存建筑多為清光緒年間重修后的遺存,見證了這一歷史時期的輝煌。
1930年7月29日,毛澤東、朱德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在此開展革命活動,為萬壽宮增添了紅色記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政府多次對其重修,不僅恢復了其往日風貌,更擴大了其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使之成為一處集宗教文化與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知名勝地。
西山萬壽宮是一處集高明殿、關帝殿及三官殿等眾多建筑于一體的重要文化遺址。其布局遵循傳統軸線,通過院墻和園林景觀精心劃分空間,展現了贛派建筑與明代漢族宮殿風格的獨特融合。宮內裝飾蘊含濃厚道教元素,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性,也體現了深厚的藝術價值。近年來,政府加大了對該地的保護力度,并將其打造為中國首個以萬壽宮為核心主題的歷史文化街區。自1957年起,西山萬壽宮被正式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萬壽宮文化”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0年5月27日,該區域成為南昌市十大文化重點工程之一;到了2021年6月,經過嚴格評審后,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成功躋身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候選名單。
建筑特色 編輯本段
西山萬壽宮的建筑群落布局遵循了嚴格的軸線對稱原則,并結合院墻和園林景觀進行空間分區。整體上,該建筑群可以劃分為三個主要庭院區域:第一個區域內包含山門、儀門以及關帝殿和三清殿等重要建筑;第二個區域則由西儀門連接至高明殿及夫人殿組成;第三個區域包括財神殿與玉皇殿(位于高明殿西側)、東儀門以及三官殿與諶母殿。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主要建筑物之間存在著過渡性質的空間設計——如山門與儀門之間的圍合區域以及高明殿與關帝殿前通過院墻分隔而成的獨立院子;此外,還有利用自然元素如樹木花草來柔和界定界限的例子,比如在關帝殿與三官殿之間采用園林景觀作為劃分手段。這種靈活而富有彈性的空間處理方式不僅體現了傳統道教“順應自然”的哲學理念,同時也反映了西山萬壽宮對于建筑美學的獨特追求。特別是作為核心殿堂之一的高明殿,其位置并不處于整個復合體中心線上,而是偏向一側,顯示出設計師對非對稱美的一種探索。整個建筑群落及其內部結構都嚴格遵循古代中國的等級制度和社會規范,旨在營造一種秩序井然、尊卑分明的空間氛圍。
西山萬壽宮的建筑風格獨特,它巧妙地融合了贛派建筑的精髓與明代漢族宮殿建筑的傳統美學。其中,高明殿作為主殿,其設計靈感源自宋朝西京崇福宮的重檐歇山頂樣式,采用琉璃瓦覆蓋,展現出一種金碧輝煌且氣勢磅礴的景象。高明殿不僅是八座大殿中規模最為宏大者之一,也是擁有最廣闊庭院空間的一座,它的正面寬度達到了五個開間,正中央懸掛著“忠孝神僊”這一富有深意的牌匾。
在高明殿西側,則分布有財神殿、玉皇殿以及若干附屬配殿。特別地,財神殿和玉皇殿同樣采用了五開間的布局形式,彰顯出它們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玉皇殿內部,通過設置圓形藻井來強調玉皇大帝在整個建筑群中的尊貴地位;同時,該殿還運用了減少柱子數量的設計技巧(即減柱造),以此增加室內可用面積。
從中間的儀門可以通往關帝殿,而后方則是三清殿;東側的儀門連接著三官殿,其后為諶母殿。無論是關帝殿還是三官殿,均采用了三開間的結構;相比之下,三清殿與諶母殿則更加寬敞,各自占據了五個開間的位置。這些精心設計的空間布局不僅體現了古代建筑師對于功能與美學之間平衡把握的能力,也反映了當時社會文化背景下的價值觀念。
西山萬壽宮作為一座道教廟宇,其裝飾藝術豐富多樣,主要反映了道教追求安樂幸福、長生不老以及得道成仙的核心思想。這些裝飾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同時也體現了深厚的藝術價值。裝飾主要集中在山門、屋頂、梁架與屋脊等關鍵部位,采用了木雕、灰塑及油漆彩繪等多種工藝技術。
山門及儀門部分運用了灰塑技藝進行裝飾,這種處理方式賦予了建筑物強烈的立體效果,并為后續的空間布局設定了基調。木雕工藝則廣泛應用于檐下、雀替(一種傳統建筑構件)、梁枋、斗拱以及門窗等多個區域。例如,在正殿中就可以看到精美的如意斗拱作為裝飾元素之一。此外,油漆彩畫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見于梁枋、斗拱乃至天花板上,其中尤以各宮殿內的旋子彩畫最為精湛。
值得注意的是,瓷器被用來展現江西地區的文化特色,在高明殿的屋脊、垂獸和走獸等位置均有所體現,與黃色琉璃瓦相互輝映,形成了鮮明的地域標識。裝飾圖案涵蓋了象征吉祥的動物如龍、鳳凰和麒麟;寓意美好的植物包括梅、蘭、竹、菊和荷花;還有講述“忠孝仁義信”精神的故事題材。整體而言,西山萬壽宮通過其獨特而豐富的建筑裝飾展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主要景觀 編輯本段
萬壽宮的主殿,被稱為高明殿,供奉的是凈明忠孝神仙道的祖師——許遜。作為道教四大天師之一,許遜被玉皇大帝封為高明大使,因此主殿得名高明殿。在高明殿內,許遜祖師像前站立著西山言家嶺的兩位山寨王,分別是東邊的胡云和西邊的詹天弼。東西兩側的神像則代表著許遜祖師的十二位著名弟子,這些神像不僅展示了凈明道的歷史傳承,也彰顯了許遜祖師的深遠影響。
關帝殿則是另一座重要的殿堂,主要供奉著古代封建王朝聚忠、孝、節、義于一身的典型代表——關羽。關羽,字云長,出生于山西臨猗,是歷史上備受推崇的英雄人物。關帝殿的屋頂采用翹角飛檐設計,顯得莊重而威嚴。殿內兩側分別站立著關羽的義子關平和周倉,其中關平手托官印,周倉則手持大刀,象征著忠誠與勇猛。殿內的墻壁上裝飾有精美的彩繪和雕刻,壁畫簡要介紹了關羽的生平事跡,生動展現了他忠誠、孝順、節儉、義行的崇高品質。
三官殿,作為道教中供奉天、地、水三官的神圣場所,其核心在于三宮神像的崇拜。中央位置是天官,即賜福大帝,他掌管著賜予人們福氣的職責,每年農歷正月十五為其誕辰;東側則是地官,赦罪大帝,負責寬恕眾生的罪過,其誕辰為農歷七月十五;而西側的水官,解厄大帝,則承擔著解除人們厄運的任務,其誕辰落在農歷十月十五。這三位神靈在各自的誕辰日都有獨特的祭祀活動,這一天被稱為三元節。在此期間,信徒們會遵循傳統,食用素食以示慶祝和敬仰。
諶母殿則是另一座宗教圣地,主要供奉的是諶母、慈航道人和送子娘娘這三位神靈。諶母是許真君的導師,對治理水患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因此她的神像被安置在中心位置。慈航道人和送子娘娘在佛教文化中與觀世音菩薩相似,常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現,給予人們希望和救贖。值得一提的是,在江蘇省丹陽市西山鎮南約15公里的地方,仍然存在一個名為黃堂宮的廟宇,專門用來紀念和供奉諶母。
三清殿:萬壽宮的三清殿是一座專門供奉道教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的神圣場所。廟宇內設有三尊神像或圣畫,代表三清,并配備供桌和香爐用于信眾的禮拜。作為道教信徒的主要供奉和禮拜地點,信徒們堅信通過在此向三清祈福和敬奉,能夠獲得長壽、健康、吉祥與幸福等福報。此外,三清殿也是道教修道者進行修行和領悟道義的重要場所,在這里可以進行冥想和祈福活動。
夫人殿:夫人殿主要供奉的是道教中重要的女性神靈,特別是許真君的夫人何氏,以及四周供奉的道教六十甲子神。在夫人殿中,最常見供奉的是王母娘娘(也稱天后、王母)和觀音菩薩。這座廟宇通常用于供奉道教中重要的女神和女性神靈,是信徒們進行祈禱和崇拜的核心區域。
萬壽宮玉皇殿,作為道教中極為重要的殿堂之一,專門用來供奉地位僅次于三清的道教至高無上的神祇——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道教信仰體系中占據核心位置,被尊稱為“天尊”、“至尊”及“玉皇上帝”,象征著對天地萬物以及人間福祉的最高統治權和管理權。在其兩側,分別排列著四位顯赫一時的道教大師:左側首位為靈寶派系創立者葛玄;次位則是被譽為道教開山鼻祖、第一代天師張道陵;而右側則以凈明道創始人許遜為首,緊接其后的是北宋時期著名的西河薩守堅天師,他不僅是道教護法監壇的重要人物,還擔任了守護圣地之責。此外,在玉帝寶座前方站立著兩位身著金甲與銀甲的勇猛將領,周圍更環繞著代表自然界各種力量如風、雨、雷電、日月星辰等的十二位天神雕像,共同構成了一幅莊嚴神圣的畫面。
財神殿是一座專門用于供奉財神的神圣殿堂,其核心供奉對象是武財神趙公明、文財神范蠡和比干。這一建筑通常作為寺廟或廟宇中的一個獨立結構存在,有時也可能以獨立的殿堂形式出現。在殿內,主要供奉的是財神神像,即以笑容可掬且身形豐腴的老者形象出現的比干,他手中往往持有金元寶或其他象征財富的物品。
開發保護 編輯本段
開發
文化傳承:深入挖掘財神殿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通過舉辦展覽、講座等形式,向公眾普及相關知識,增強文化認同感。
旅游開發:結合當地特色資源,將財神殿作為旅游景點進行開發,設計合理的游覽線路和服務設施,提升游客體驗。
數字化展示: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對財神殿進行數字化展示,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傳統文化。
保護
文物保護:加強對財神殿內文物的保護和管理,防止人為破壞和自然侵蝕,確保文物安全。
環境整治:改善財神殿周邊的環境狀況,加強綠化和美化工作,營造宜人的參觀氛圍。
法規制定:建立健全財神殿保護的相關法規和制度,明確保護責任和措施,為財神殿的長期保護提供法律保障。
2014年5月,南昌市投入20億元資金建設了以萬壽宮文化為核心的大型綜合性歷史文化街區——南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這是中國首個以該文化為主題的同類項目。至2020年5月27日,該街區被譽為南昌“十大文化重點工程”之一,其地位得到官方肯定。
2021年2月,名為“贛鄱文化第一街”的項目正式對外開放并運營,該項目包括123棟歷史建筑,六大特色業務區和13個主題展示館,進一步豐富了南昌的文化景觀。同年4月,南昌市人民政府著力打造了西山萬壽宮紅色驛站,通過展示紅軍第一軍團的歷史文獻、軍民魚水情故事以及毛澤東的詩詞作品等紅色文化元素,巧妙地將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的統一戰線理念相結合,實現了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至2021年6月,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順利通過了“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景觀質量評審”,被正式列入創建國家AAAA級景區的名單中,標志著其在旅游和文化領域的雙重成就。
2022年10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公布了“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選項目名錄”,其中南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榮膺首批“非遺旅游街區”稱號。該街區以文化為核心,結合商業發展,旨在實現“輕度假、微旅游、慢生活”的理念,打造了一個融合道家文化、贛商精神、文化展示和民俗體驗的特色商業區。此外,街區還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創意的文創產品和手工藝品,如萬壽宮門口的蛟龍和許真君等IP人物形象,使萬壽宮的歷史文化煥發出新活力。2023年5月,西山小鎮萬壽廣場一期工程順利完工,包括已啟用的朝圣廣場及廟會活動設施,投資約1.65億元。目前,小鎮其他基礎設施也在持續完善中。
1957年,西山萬壽寺被正式認定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9月22日,為確保萬壽宮相關文物的安全,江西省制定了《江西省文物保護條例》,其中第二十一條規定了管理、使用單位需承擔修繕保養和安全管理的責任,同時要求相關部門和管理層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工作,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原則,確保萬壽寺的保護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2007年,"萬壽宮文化"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鑒于2017年萬壽宮內建筑較為陳舊,為保護文物并預防意外事件的發生,制定了包括《新建區2017年西山廟會期間文明敬香、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工作實施方案》和《新建區2017年度西山廟會維穩工作實施方案》在內的西山萬壽宮廟會活動應急預案。該預案適用于滋事、破壞廟會活動等多種情況,有效預防了安全事故的發生。
2020年5月27日,中共南昌市委辦公廳與南昌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將“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定為南昌“十大文化重點工程”之一。2021年7月29日,政府開始對西山萬壽宮的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排查,并在排查結束后迅速編制并實施了搶救和修繕方案。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