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實驗學校
宿遷市實驗學校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新城區丁莊路8號,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的公辦學校。學校始建于1994年,2002年通過江蘇省教育部門核準和備案后正式命名為宿遷市實驗學校。新校區規劃用地面積2.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4萬平方米,是一所集小學、初中、高中的全日制寄宿制完全中學,現已全面建成。
自創辦以來,學校在市教委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堅持“面向全體、素質教育”戰略思想,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努力打造品牌學校。近年來,共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12項;市級教學成果獎90多項;市級課題20余個;獲得省教壇新秀2人、省教科研先進個人6人、市優秀教師16人、市教壇新星10余人、校級骨干教師30多人次。特別是近三年來我校取得的優異成績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近年來連續獲得市德育先進集體,市教育局優秀組織獎等榮譽稱號。
特色辦學 編輯本段
為推進素質教育,我校在全市率先開展“四項”活動:即:“四有”好少年評選、“紅領巾先鋒號”評選、“紅領巾創新小隊”評比、“紅領巾廣播站”評比。學校根據“四有”好少年的特點,精心組織開展系列活動,努力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撐。在教育教學方面,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基礎,著力構建“課程育人”體系。以“五個堅持”(堅持德育為首、堅持活動為先、堅持科學管理、堅持德育滲透)為指導,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努力提高育人實效;以“五大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教學質量建設、管理制度建設、科研團隊建設、特色項目建設)為抓手,著力提升育人實效;以以“三大活動”(經典誦讀、“五進一家親”、“國旗下講話”)為載體,著力提升育人實效;以“五個一”(一項工作規劃、一項主題活動、一項評比記錄、一項成果展示)為抓手,著力提升育人實效。(一)德育方面:堅持學生自訓“四個一”習慣養成機制。我校定期開展“家校共育”主題班會、家長學校等多種形式的家教服務。定期組織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充分利用家長會、“家訪”等形式加強家校溝通,形成合力共促育人機制。
創新教育 編輯本段
學校以質量提升為中心,創新教育教學改革,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一是注重師生素質教育,重視課堂教學,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課堂教學是提升課堂質量的主要途徑,尤其重視對學生的培養。我校在落實國家課程方案的基礎上,堅持開設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二是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發展。三是切實加強學生德育教育,關注生命成長。學校將學生發展放在首位,培養學生良好精神品質。通過打造良好的課堂文化,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通過積極探索特色班級發展模式和辦學模式,在教師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上取得長足進步。
規范管理 編輯本段
健全校級管理制度,完善學校的辦學思路和發展規劃。規范辦學行為,堅持“嚴”字當頭,堅持“一切為了學生”。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執行《宿遷市實驗學校管理規定》等相關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注重育人方式方法改革,大力倡導“以德為先”的教育理念,促進師生全面發展。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規范學生考勤標準并制定相應辦法。加強安全工作,健全完善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家長委員會等機制,把安全工作落實到每一位教職工身上。全面落實學校安全防范措施,全面實施“無煙校園”創建活動,堅決防范和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通過“五項建設”“六個深入”和“兩個深入”活動的深入推進,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德育體系和管理模式。
教育制度 編輯本段
為了確保養成教育活動能夠取得實效,學校將養成教育工作與體育活動、德育活動緊密結合,強化過程管理,提升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學校制定并落實了《宿遷市實驗學校養成教育工作實施方案》,以班主任為核心,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檢查機制,落實到位并貫穿到每一項具體工作中去。一是召開專題會議,布置養成教育工作要求。由各班班主任根據自己的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方案,進行細致的分工,并由各班班主任負責督促檢查落實。二是利用晨會、晚自習、值日生大會等時間進行班級量化評比:一周的衛生評比與班級積分掛鉤,在班級內營造出“人人參與做好每件事”的良好氛圍;二是利用班會時間給學生講解《文明公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三是利用黑板報等形式營造出良好的班級氛圍。四是每天進行“養成教育”主題班會活動,加強主題教育實踐,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修養和能力,促使學生健康成長。通過養成教育行動計劃落地生根,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過程管理機制和養成教育制度框架結構體系。
師風建設 編輯本段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學校各項工作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保證。一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學校成立了教職工師德榜、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師德考核與獎懲制度、學生品德評價制度實施方案,對每位教師都進行了“師德師風考核”,形成了完善的“一核兩翼”師德考核體系。二是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學校開展各類教學業務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課堂常規教學水平、教育藝術修養和能力;大力開展教改研究工作,切實提高老師們駕馭課堂的綜合能力。三是不斷推進課題研究工作。學校鼓勵老師積極開展省、市級課題研究及成果展示活動,引導教師們不斷提升專業水平,為學校又好又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文化建設 編輯本段
學校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全面提升校園文化建設水平。一是豐富校園文化內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以“五愛”為載體,通過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大力營造文明向上、文明和諧的良好氛圍,著力培養學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精心設計德育文化景觀。以“五愛”為核心內容,著力打造“五愛”文化特色景觀,體現出良好的育人氛圍和環境品質。三是注重德育環境養成工程。德育人注重從細微之處入手,以行為規范、文化建設、環境創設為載體,倡導文明、行為習慣,為學生健康成長搭建良好的環境,成為他們健康成長的強大動力和引領力量。四是大力開展文化主題活動:在校內形成一種濃郁的學習、文化氛圍,在學生心中播種下文明、友愛的種子;組織學生參加市、省、市級各類比賽;舉辦讀書交流會等等,營造良好教書育人氛圍;利用少先隊特色校園文化活動創建德育品牌和班級文化特色……在“創文明和諧校園”活動中形成鮮明導向,全面提升我校良好氛圍。五是開展一系列文體活動:邀請宿遷市著名書畫家到學校為學生上書畫課教學展示等;各班級積極參加校內及社會公益事業及社會實踐活動;“我心中的紅歌”歌曲征集比賽中同學們踴躍參與;走進宿遷電視臺《教育周刊》欄目進行專題報道近百篇。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