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藝術百科    文化百科   

雷劇

雷劇最初是在雷州歌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其劇目主要改編自當地的真人真事有的歌頌雷州半島歷史名人的豐功偉績,有的歌頌真善美,貶低假丑,傳播正能量。雷州歌在清朝雍正年間逐漸形成體系后,因女演員陸續加入而得名“姑娘歌”同時出現了以《勸世戒煙》《勸人忠義》為歌詞的勸誡歌。很快,全詩歌就發展成了具有中國傳統戲曲基本模式的高泰歌高泰歌多在農村演出,后逐漸進入城市,并改名為“雷州歌劇”1964年,雷州戲正式命名“雷劇”

目前雷劇的主要疫區是廣東最南端的雷州半島,包括現在的雷州、湛江、遂溪、徐聞、在連江和吳川,以雷州話和粵語為主要表演語言,獨特的語言體系為雷劇奠定了獨特的文化基礎,使其成為第二個粵劇、潮劇、僅次于漢劇的廣東四大劇種之一。雷劇有《陳瑸放犯》《抓鬮村長》10《雨仔落泱泱》等傳統劇目,《嶺南圣母》《雙下山》等新劇目相繼出現。

2011年5月23日,雷劇被國務院批準,人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目錄

發展歷史 編輯本段

萌芽階段

雷劇最初是雷州半島的一首民歌,叫“雷州歌”形成于廣東省雷州市,逐步在湛江地區推廣。

雷州本地人長期使用雷州的唱逗習俗,老百姓在生產勞動中感受到答疑解惑,賞心悅目。雷州宋 s的歌詞通俗易懂,非常注重句尾的押韻,所以深受當地人的喜愛。明末清初,雷州二人轉盛行,逢年過節,當地人總要用方言唱幾首歌招待。據有關史料記載,雷州市白沙鎮馬福橋是當地最早的二人臺。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雷州當地興建“歌館”,為歌手提供住宿。此后,著名的雷鬼歌手經常被邀請到各地二重唱,并逐漸發展成為專業藝術家。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次年,雷州市白沙鎮馬府村村民將龍舟賽改為歌賽,雷州歌正式登臺(鄉里人稱為“踏樓板”

過渡與成熟階段

雷州歌系統化發展后,逐漸出現了由民間歌手自由組合而成的雷鬼班,又因有女性參與,故又稱“姑娘歌”歌詞一般包括口頭文學天文地理、在風土人情方面,也有《勸世戒煙》《勸人忠義》等勸誡歌的歌詞,還有一些少女 歌曲包含人物和故事情節,很受群眾歡迎。女孩 以勸誡歌為歌詞的歌曲,進一步發展成為以班級為單位的唱法(歌班仔)后來由于故事需要更多的藝人,劇團開始招收藝人,或者收徒弟跟他們學。在農村,勸誡歌常常在用木頭和竹子搭起的高臺上表演,所以副歌隊也被人們稱為“高臺班”高泰合唱團有一個傳統的戲曲模式,從自編自導到接兄弟合唱團的劇目,不斷招新人、豐富完善,形成了雷州太攀歌。清朝嘉慶末年,第一個格雷班——北河格雷班成立此后,土生土長的格雷班一直活躍在雷州半島大大小小的舞臺上。

新時期發展

雷劇的發展和演變經歷了300多年新中國成立后,雷劇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得到了良好健康的發展,并逐漸演變為廣東粵劇、潮劇、漢劇之后的四大劇種之一。

文化大革命前,雷劇有100多個業余演出團體,參加業余演出的人數達數萬人此外,還有一些專業劇團和培訓機構,它們已經發展成為流行的戲劇。1964年,雷州戲正式命名“雷劇”文化大革命期間,雷劇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和阻礙,許多演出道具和相關資料丟失。在后期,雷劇文化得以保存,海康、徐聞縣國營劇團改為文藝宣傳隊,業余雷劇團消失了。

1976年,湛江戲劇學院開辦了第二期雷劇班三年后,這個班的學生畢業了,并和一些老師在雷劇組成了一支專業隊伍經中共湛江區委批準,湛江市雷劇團成立(后稱湛江實驗雷劇團)重新開放,海康、徐聞縣也同時恢復了雷戲班,隨后各鎮的組織數量迅速增加到20世紀80年代初,湛江由國家管理、集體辦、雷劇的私人組織已經發展到200多家,并逐漸形成運作、競爭機制。為了保持雷劇的健康和高質量發展,該市、縣(市、區)文化管理部門對許多雷劇組織進行了檢查和督促、整頓文化市場,實行績效報告制度,加強管理。經過選拔,全市劇團減少到100多個。

1991年,海康縣雷劇團團長花旦林芬考入中國戲曲學院導演系深造。兩年后,他畢業并調到湛江市實驗雷劇團,成為第一位大學生。此后,為提高的發展質量,雷劇團領導先后赴戲劇學院進修。20世紀90年代,社會力量開始在雷劇辦學,成立了一系列藝術學校。湛江藝術學校第四屆雷劇班畢業后,來自雷劇的學生被停學。經湛江市文化局批準,湛江實驗雷劇團于2004年成立招生組,招收雷州半島鄉村學校26名學生到廣東戲曲學校學習三年后,這些學生畢業后回到工作崗位。2008年,雷州市職業中學經中共雷州市委主要領導批準設立雷劇班,成為首家民辦實體。在改革開放的40年里,雷劇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壯大2011年5月23日,經國務院批準,人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雷劇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湛江藝術學校在雷劇恢復專業,開始持續招生。2017年9月,廣東開放大學率先在雷州校區和湛江藝術學校成立“雷劇大專班”隨著雷劇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該劇種的從業者也從過去的文盲變成了大學水平。

今天,雷劇有5個國營劇團和100多個民間專業劇團,有4000多名員工每個劇團每年演出200多場,多達300場;雷劇每年在農村演出2萬多場,觀眾超過4000萬。2011年,雷劇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包括國家級傳承人金幼英和省級傳承人林芬、曾健、謝岳,人稱“雷劇奇觀”

藝術特色 編輯本段

角色行當

雷劇 演員的角色遠離生活、旦、凈、末有如騷丹(又稱花旦、艷旦)婆腳(老婦人)烏衣(中年婦女)瘦仔(打筋斗演員)雜腳(插科打諢的喜劇演員)等獨特行當。

唱腔

雷劇 s的唱腔既有原生態和濃郁民歌的特點,又有豐富多變的節奏它的產生和發展受到了雷州半島當地雷州唱腔的影響王國旺先生將雷州歌分為兩部分“諺—謠—歌”3個階段。如今,雷州宋 s八股文格律類似唐詩七句,四句七字根據雷州話的聲調習慣,第一句的第七個字是徐或,第二句的第四個字是楊平、第七個字是平仄,第三句第七個字是平仄,第四句第四和第七個字都是平仄。雷劇使用五聲音階,帶有宮廷調式、商、羽毛分三種,曲調沒有固定的音符,但有固定的特征音型、旋律骨架。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雷州歌吸收了粵劇板腔的結構特點,并根據不同的曲目、不同的角色創造了不同的演唱形式。目前有一腔包括表達感情、怒腔、齋腔、緩板原腔、高商腔、低商腔、有幾十種豐富的唱腔,包括各種模式的喜怒哀樂。

從歌劇的發展史來看,雷劇 ■唱歌可以分為“雷謳“高臺“混合”三類。此外,雷劇有豐富多樣的節奏,其中慢板是4/4拍,適合表達人物深沉或平靜的感情;中板為2/4拍,又稱平拍,常用于敘事場景這種節奏可以用來表達多種情緒,所以是使用最多的節奏盤。快板包括四種形式:快板、溜板、流板、快流板。一般快板是2/4拍子;溜板是2/4拍,忽慢忽快,節奏多分;流板是1/4拍子,快速、緊中應慢唱。快板唱腔主要用來表達緊張、激烈的戲劇場景和人物 情感。

2016年,為了讓雷劇 ■音樂演唱完畢,、規范統一推廣,湛江市藝術研究室征集了改革開放40年來我市雷劇音樂家創作的音樂唱腔,組織了來自雷劇的作曲家曾健,、雷劇 著名表演藝術家曾誠和10多名雷劇工人為這批音樂定調、定板、命名,并最終編輯出版《雷劇唱腔集》,以促進雷劇 ■音樂演唱、推廣普及、繼承和發展提供物質支持。

樂器及樂隊

雷虎是雷劇的主要樂器,以竹為主要樂器、木制,形似二胡,以鋼絲為弦。雷劇前身“雷州歌劇”的樂隊稱為“前臺”早期“前臺”僅由四個人組成,主板、二手、三手、吹角各一人。后來隨著雷州歌的發展,樂隊逐漸發展到十人組成,主板改為“掌板”主板”司敲錢鼓、木魚、小鑼,“二手”敲?,“三手”敲大鑼,“吹角”演奏樂器,打擊樂和管弦樂并重。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雷劇一直追求伴奏的多元化發展,一些劇團也逐漸開始加入西方樂器“手隊”分為中樂管弦、西樂管弦、打擊樂由三部分組成,以中國管弦樂為主。

表演藝術 編輯本段

傳統的表演特技是“脫繩”《白蛇傳》片段),“吊辮”《窮鬼斗餓賊》片段)等,“椅子功”《十五貫》片段),以及“山大王”的“吐牙”噴火”等。經過專業鑼鼓班的迅速發展,雷劇的表演藝術分為四類,即“做功”排場”對打”筋斗”四大類下還有很多小類,根據劇情的要求顯示相應的表情、動作、形象等,有數百個相應的詳細要求。改革開放后,雷劇 身體工作構成了整個表演形式、毯子功、把子功、水袖功、須功、巾功、扇功、翅功、龔九個方面的形成。每個方面都有細致的分類,有的可以分為40多種。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雷劇 美國的表演藝術經常借鑒芭蕾舞新舞蹈和其他動作表演來配合中國傳統戲曲。 

雷劇 雷州人的服飾豐富多彩,各具特色,是雷州人民的結晶體現地方特色和人文特色。雷劇 的特點美國服裝主要表現在美麗的圖案造型上、絢麗的色彩、天然的材料和精湛的工藝。

雷劇的一部分 服飾一部分來源于生活中的具體形象,另一部分是從宗教文化中抽象出來的圖案。具體圖像主要是曲線等幾何圖案、飛禽走獸、動植物紋、以云紋和流水紋為主,意在體現圓地方的人文思考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鳥類和動物經常以模式出現“雷神”石狗”以及其他具有強烈地方特色的形象。服裝顏色多為鮮艷活潑的紅色、大黃、大藍、大綠之類的,并且在搭配上注意色彩協調此外,我們會根據劇情的需要和情感表達的效果選擇不同顏色的衣服。此外,雷劇服裝的主要材料是錦緞、麻、手工藝品、手工織物和其他自然物體,裝飾品大多由當地生產的珍珠制成、貝殼和雞、鴨、鵝、鳥類的羽毛充分顯示了當地人民的 接近自然的理念。最后,雷劇服裝在制作過程中注重自然和諧,在色彩處理和材質維護上力求化繁為簡,保留原有特色。

傳承保護 編輯本段

傳承價值

雷劇是雷州文化藝術的集大成者,雷州文化藝術與雷州半島人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當地民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了解了大量的戲劇作品和經典片段、掌握和研究雷州半島政治、經濟、有價值的文化信息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由雷州歌演變而來,作為廣東湛江特有的地方劇種,以雷州方言為主要演繹形式,經過數百年的發展,雷劇呈現出以雷州半島為發源地,向四周輻射的盛況。雷劇不僅保留了當地民俗文化的寶貴火種,而且在雷州文化的歷史進程中熠熠生輝繁榮和發展。

傳承現狀

雷劇目前面臨許多阻礙其發展的主客觀因素。因為雷州半島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流向城市,新藝人傳承萎縮、新老藝術家的傳承與涌現“斷層”現象,此外,電影等現代表演越來越多、隨著電視劇的快速發展,具有傳統表演形式的雷劇越來越少受到年輕人的關注,雷劇 s劇比較長,和現在短平快的消費心理不同。除了上述原因,雷劇自己的劇和劇都過時了、缺乏高質量的劇團劇目等弊端,其傳承與發展迫切需要找到一條好的途徑來解決雷劇 的文化發展。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婺劇    下一篇 越劇

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免费新一区二区三区| 2018国产大陆天天弄| 男人j桶进女人p无遮挡在线观看| 娇小xxxxx性开放|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5252色欧美在线男人的天堂| 欧洲美女与动zozo| 国产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蜜芽|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直播午夜精品| 美女扒开屁股让男人桶| 大胸小子bd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阿v网站在线观看| 女人把私密部位张开让男人桶|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高清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女人免费视频播放77777| 亚洲系列第一页|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人体模特| 无码av专区丝袜专区|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日韩精品| 欧美疯狂ⅹbbbb另类|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激情六月婷婷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小情侣自拍|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不卡 | 大美女啪啪污污网站| 久草福利资源站|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男人扒开女人的腿做爽爽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小说| 下面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欧美成人aaa大片|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看| 5g影讯5g探花多人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