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
伊犁河是亞洲中部內陸河,跨越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的國際河流。伊犁河的主源特克斯河發源于天山汗騰格里峰北側,向東流經中國新疆的昭蘇盆地和特克斯谷地,又向北穿越伊什格力克山,與右岸支流鞏乃斯河匯合后稱伊犁河,西流至霍爾果斯河進入哈薩克斯坦境內,流經峽谷、沙漠地區,注入中亞的巴爾喀什湖。從河源至入湖口,全長1236公里,流域面積15.1萬平方公里,其中中國境內河長442公里,流域面積5.6萬平方公里。
伊犁河流域先秦為塞種游牧地,漢為烏孫地,受轄于西域都護府。中國史書對伊犁河記述甚早,《漢書·陳湯傳》作伊列水;《唐書·突厥傳》作伊麗水;元為察合臺汗封地,《元史》及耶律楚材《西游錄》均作亦刺河;據《西域同文志》稱,“準語伊犁即伊勒,光明顯達之謂”。
地理位置 編輯本段
伊犁河鳥類
流域特征 編輯本段
地貌
晚霞中的伊犁河
伊犁河(冬季)
上述封閉、半封閉的特殊地形,北可抵御來自西伯利亞的干冷氣流,東可抗拒來自哈密、吐魯番等盆地的干熱,南可阻止塔里木沙漠風沙的入侵。
氣候、水文
新疆境內伊犁河流域形似向西開口的三角形,有3條自西向東逐漸收縮的山脈,是徑流的重要原因。
由于伊犁河的大多數支流均由外伊犁河套流出,有利于徑流的形成。在右岸支流中,能流至伊犁河的只有霍爾果斯河,其余的河流都在中途消失了。
伊犁河
伊犁河各主要支流,因得益于均勻的降水和冰川的有效調節,雖然每年均有汛期,但洪峰頻率曲線顯示平坦,而且連續數日時段洪量不大。洪峰和洪量均處于相對平穩狀態,歷史上未曾出現過大范圍的嚴重洪水災害。
自然資源 編輯本段
水資源
新疆境內的伊犁河流域形似向西開口的三角形,有3條自西向東逐漸收縮的山脈,北為天山北支婆羅科努及伊連哈比爾尕山段,南為天山南支哈爾克及那拉提等山段,中為山勢較低的克特綿、伊什格里克等山段。北部和中部山段之間為伊犁河谷與喀什河谷,南部和中部山段之間為特克斯河谷與鞏乃斯河谷。因向西開口,全流域處于迎風面,降水豐富,谷地年降水量約300毫米,山地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集水區內山地面積占68%,是徑流豐富的重要原因。由于降水豐富。因流域范圍處于天山最高峰地區,故降水多,流量豐富,落差也大,水能蘊藏量700多萬千瓦,占新疆水能蘊藏總量21%,如全部開發,每年可得電能620億度。開發條件好的水力地址有30多處,可裝機300萬千瓦,占新疆開發條件好的水力資源30%。
其他資源
由于降水豐富,山地能自然形成植被,低山緩坡還能經營旱地農業,河谷平原的農田與林帶則需要補充灌溉,但耗水不多。伊犁河流出國境的年徑流量約130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700多萬千瓦,占新疆水能蘊藏總量的21%,如果全部開發,每年可得電能620億千瓦小時。伊犁河流域植被覆蓋率為新疆最高的地區,平均覆蓋度達到90%。低山帶為優質春秋草場,中山帶為茂密云杉林,高山帶為優質夏季草場。流域內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有遠景的礦產有20多種,分布于60多處。煤礦分布于伊寧、察布查爾、尼勒克、特克斯、昭蘇等地,其中,侏羅系煤層分布廣,儲量大,質量好。鐵礦主要集中于新源和昭蘇,儲量2000多萬噸,大部分為工業儲量。此外,昭蘇的錳、尼勒克的銅、鉛、特克斯的銅、伴生的鈦礦和伊寧的釩礦、鋁土、火粘土、石英砂、砂金及白云母等礦產在流域內分布廣泛。
水系組成 編輯本段
伊犁河
恰倫河
恰倫河位于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州,是伊犁河的左側支流。河長427km,流域面積為7720平方公里。發源于克特緬山脈的南部坡地,其下游被分成許多河汊。河水補給為雪水和地下水。在距河口84km處的平均流量為35.4立方米/秒。河水在11月一次年2月封凍,3~4月初解凍。
奇利克河
奇利克河位于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州,是伊犁河的左側支流。奇利克河長245km,流域面積4980平方公里。該河發源于外伊犁山脈的南部坡地;河流進入伊犁盆地后被分成庫爾奇利克和烏利洪奇利克兩條河汊。奇利克河最后注入卡普恰蓋水庫。河水為冰川、雪水補給型。該河在距其河口63km處的平均流量為32.2立方米/秒。
霍爾果斯河
伊犁河
鞏乃斯河
鞏乃斯河源出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山脈依哈比爾朵山西麓,西流折向北流,在鞏留縣托鐵達坂與喀拉布拉之間匯合特克斯河后,又匯合喀什河稱伊犁河,全長約220km,流域面積4123平方公里。年最大徑流量22.9億立方米,年最小徑流量9.31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年流量16.4億立方米。年均徑流深397.8mm。多年平均含沙量0.34kg/立方米。流域內地勢西南高,北部低,海拔在2502~4212m之間,河道順直,支流發育。主要支流有恰合普河、阿爾普河等。
特克斯河
伊犁河
喀什河亦名哈什河或伊犁喀什河。源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山脈與依連哈比爾尕兩山之間西北麓。向西流至伊寧縣墩麻扎附近與鞏乃斯河匯合,北流稱伊犁河。全長304km。伊寧縣托海以上流域面積8656平方千米,天然落差2506m,水能理論蘊藏量145.1萬kW。可能開發裝機容量61.50萬kW,年最大徑流量43.5億立方米,年最小徑流量25.1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量32.1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0.41kg/立方米,流域地勢西南高,北部低,平均海拔在2335~2508m之間。河道順直,河型呈羽毛形。支流短小而廣布。較大支流有寨口河、阿拉斯坦河等。
開發利用 編輯本段
中國境內的伊犁河段,水能蘊藏量約700多萬kW,開發條件較好的壩址有30多處,裝機容量300萬kW。現已建成中小型水電站132座,總裝機容量約10萬kW,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喀什河托海水電站裝機5萬kW,價值很高;同時壩址地形地質條件優越,適于灌溉、防洪、發電及水產養殖綜合開發利用。中國境內的伊犁河段已建成各類永久性渠首64座,總引水能力達到853立方米/秒。先后新建、改建、擴建引水干渠164條,總長2600多km。
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阿拉木圖州和塔爾迪庫爾干州的伊犁河上,已修建卡普恰蓋水庫。水庫于1970年開始充水,面積1850平方公里,容積281.4億立方米,庫長180km,最大寬度為22km,平均深度為15.2m,最大深度為45m,水位變幅約為4m,為多年調節水庫。該水庫用于發電和灌溉,而且還是阿拉木圖地區以及南部哈薩克其它各城市居民的休養地。?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