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盆地
吉隆盆地位于菲律賓與馬來西亞的邊境,是典型的火山巖盆地。吉隆盆地的構造主要是大陸性的、構造松散的火山巖組成,主要是玄武巖和石灰巖為主。吉隆盆地是馬來半島上一片古老的大陸型山脈的縮影,其中部曾為太平洋板塊俯沖所形成,又因位于菲律賓北部而得名為馬來半島及菲律賓群島的一個獨立島嶼(馬來半島上最小);東北部則因位于馬來半島西部而得名為馬來群島之一南島。馬來半島中部包含著馬來西亞最大面積的陸地和島嶼,以馬來群島中最南端馬六甲海峽為界;馬來半島中部則包括吉隆盆地、基隆灣平原、安南群島等眾多島嶼以及菲律賓東部的多個島嶼。吉隆盆地是印尼重要的油氣產地和油氣區:在印尼最大島嶼上擁有著約30%的天然氣儲量。
地理位置 編輯本段
吉隆盆地位于菲律賓與馬來半島的邊境地區,處于呂宋島東部,距離新加坡約40 km,距離臺灣約400 km。吉隆盆地的面積約為36000平方千米,其平均海拔約為40米。盆地的大部分區域位于熱帶季風氣候區內、其南部以亞熱帶氣候為主。吉隆盆地中還有一大片由古海水侵蝕形成的半島之間的島嶼,這就是馬六甲海峽。
地貌特征 編輯本段
吉隆盆地地勢呈階梯狀,盆地中心為山脊,向南延伸約350 km至400 km、再向東延伸約700 km至1200 km、再向北延伸至菲律賓西南
部的婆羅洲。吉隆盆地地形主要受構造運動和山地剝蝕作用影響,地形呈現從西南向東北逐漸變緩趨勢。山地剝蝕作用將吉隆盆地分割成若干個小丘陵。由于地形呈階梯狀且在山地中較少有河流注入,吉隆盆地的河流流量較小、水流速度也較慢。這也是當地河流在雨季容易泛濫的原因之一。由于熱帶季風氣候區內受熱帶季風影響較大且氣候炎熱潮濕,吉隆盆地的植被呈常綠或落葉闊葉林為主,但也有一些常綠闊葉林地帶。地貌形態與地質構造特征
吉隆盆地的地貌形態與地質構造特征與馬來半島上的馬來半島及其周圍島嶼十分相似。從區域上來看有南北走向的吉隆嶺,這條山脈在這一地區上起伏不定;而吉隆平原處于馬六甲海峽之中,位于馬六甲海峽和印度洋之間。馬六甲海峽由近平行的兩條平行構造帶構成。這兩條平行構造帶均沿著河流向外擴展了約30公里至200公里處。吉隆盆地中有大量的火山巖在斷裂的作用下由北向南伸展。這一地區在地質構造上屬于褶皺層系。
古海水侵蝕形成的島嶼
這就是馬六甲海峽——位于吉隆盆地內的馬六甲群島的一部分。這一部分以一個島群為基礎被稱為“吉隆島”(Al Guerra)。這一島群規模巨大、構造復雜且分布不均勻;其最大組成部分便是這個由古海水侵蝕形成的島嶼的一部分—— Al Guerra。此外,還有其他島嶼如蘇門答臘、馬來半島等。
盆地特征 編輯本段
吉隆盆地的火山活動相當頻繁,從北到南,每年都有新的火山活動發生。盡管盆地內沉積了大量火山巖層,但由于該地區屬于大陸性火山,巖層比較松散,所以整體來看吉隆盆地的地質構造并不十分穩定。該地區主要為前寒武紀花崗巖和玄武巖組成的混合巖石構造,整體來看該地區主要為火山巖形成并風化較強烈的火山盆地類型。此外盆地內的火山巖層分布非常密集,這也是盆地內部形成高油氣性油氣田的重要原因之一。
1、火山巖層分布
吉隆盆地的火山巖主要為玄武巖和花崗巖組成,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地區,在盆地中部靠近赤道部分則以臺地型火山為主。由于早期的赤道地震活動,因此盆地的西部是巖漿活動最活躍的地區,而南部則較為稀疏。盆地中大部分火山巖都是玄武巖和花崗巖組成,該地區的火山巖分布具有明顯優勢,其表現出典型的火山環帶和火成巖構造。除此之外該地區東部還存在兩個較小的熔融環帶:東南(赤道)和西北(赤道),分別由玄武巖和火山礫石組成。在北南走向上,熔融環帶形成了兩個相對穩定的斜坡。熔融環帶與裂隙結合比較緊密,而火山礫石則較為松散。
2、沉積盆地
吉隆盆地的沉積盆地可分為下志留紀、前寒武紀、早寒武紀和晚寒武紀五個沉積時期。晚寒武紀時期沉積為砂巖和泥巖組成的火山沉積類型,泥巖由火山巖碎屑形成,具有較高的巖石密度和強度,整體來看該時期石質較輕且厚度較大。該時期沉積物呈現出一個連續、向四周逐漸過渡的特征。中寒武紀時期沉積為沉積層和碎屑層組成的沉積類型;早寒武紀時期沉積為碎屑層和粉砂層組成的沉積類型;中寒武紀時期沉積為粉砂層-碎屑層共同組成的沉積類型;晚寒武紀時期沉積為陸殼與海殼共同組成的沉積類型;晚寒武紀時期沉積為陸殼與海殼共同組成的沉積類型。其中中寒武紀、早寒武系這一時期形成了較厚、薄層狀、分層性較強的火山沉積物;晚世末與中紀末時期又形成了相對比較平坦但非常薄層狀、厚層狀的火山沉積物;晚紀末與早世末時期又產生了較為平坦但厚層狀的火山沉積物等等。
石油開發 編輯本段
吉隆盆地的石油儲量在全球范圍內是最豐富的。據統計,截止到2009年12月,在吉隆盆地發現的油氣井中,有90%達到了設計產量。而在2011年上半年,石油公司 BP公司和 GRC油氣合作勘探項目也已獲得了勘探合同生效后的首批鉆機鉆探工作許可。目前,馬來西亞已在吉隆盆地部署多個鉆探和鉆井平臺,進行石油和天然氣地質調查及開發作業,為今后對其進行更廣泛且更為深入的勘探和開發奠定了基礎。
1、分布
吉隆盆地位于馬來西亞北部,臨近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和中國。吉隆盆地的儲量是全球最豐富的,油氣資源占吉隆盆地儲量的95%以上。2009年4月,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BP)和 GRC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MOU),決定合作在吉隆地區開展鉆探和鉆井作業。根據 BP公司提交給 GRC公司的報告顯示,該項目位于馬來西亞吉隆首府馬六甲以南約780 km處博多半島西端的砂灣內、距離吉隆海峽80 km處。預計鉆獲超過10,000米淺層原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形式石油混合物。吉隆盆地是一套主要由陸相沉積而成的油藏體系,包括沉積期(古生界、中生代、新生代、古近紀)、基底(侏羅紀、白堊系)、古生界(白堊系——二疊系)和志留紀(侏羅紀——三疊系烴源儲集)。
2、勘探階段
在勘探階段,吉隆盆地位于北緯22°45′,東經120°38′,其盆地面積約204平方千米。吉隆盆地是從二疊系中–上侏羅世開始形成的,并且受到來自于中亞、西伯利亞、喜馬拉雅山脈的一些碎屑巖的影響。由于石油成藏過程復雜,加上地質勘探和開發成本較高的原因,吉隆盆地的勘探主要集中在中淺層。2002年以前,吉隆盆地屬于低沉積盆地(Sea Bass)。
3、產量狀況
吉隆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和產油區之一,2009年共有9口井投入生產。從目前吉隆盆地油氣生產狀況來看,盡管油井數量逐年減少,但總體上仍保持著較高的油氣生產水平。吉隆石油公司公布了截至2010年6月10日止1個月的產量統計結果,其所轄油田的年平均產量達到78萬桶油當量(相當于日產24萬桶油當量)。吉隆油公司估計吉隆油氣儲量約為140億桶原油當量。吉隆油氣儲量主要分布在吉隆西南-東北和北部、東海岸-西海岸地區;吉隆油氣資源分布在大面積的盆地內。目前吉隆油氣資源還處于開發階段。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