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地理百科    建設建筑    景觀景點   

湖南博物館

湖南博物館(Hunan   Museum),原為“湖南省博物館”2022年7月30日,正式更名為“湖南博物院”位于中國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東風路50號,地處長沙市中心,長沙烈士公園西北角它是湖南省最大的歷史和藝術博物館、地標博物館是中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和中央政府共建的八個國家重點博物館之一現任策展人是段小明。

湖南博物館于1956年首次開放20世紀90年代,湖南省博物館開始建設第二代展覽館,并于1999年正式竣工。2010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決定在湖南省博物館原址進行改擴建工程,最終采用了日本建筑師磯崎的新作“鼎盛洞庭”作為新博物館的設計方案。2012年6月18日,湖南博物館正式閉館裝修,暫停開放服務。2017年11月29日,湖南省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隨著開發改建和擴建,湖南省博物館新館總面積約為4.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9.1萬平方米,館(院)總面積約110556.3平方米。湖南博物館原名 quot湖南省博物館quot從1972年到1974年“20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以發掘馬王堆漢墓而聞名。如今,作為湖南省十大文化地標之一,湖南博物館收藏文物、文物收藏、陳列展覽、學術研究、文化交流、教育服務等于一,以保護文化遺產為基礎,主要體現湖南地域“湖湘文明”和歷史進程,現存館藏文物共計18萬余件,尤其是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商周青銅器、楚文物、歷代陶瓷等,并利用現代展示藝術進行創作“長沙馬王堆漢墓展覽”和“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展”兩個基本展廳和銅像、陶瓷、書畫、工藝等四個文化遺產專題展廳。

2008年3月20日,湖南省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2008年5月18日,湖南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列為第一批“國家一級博物館”2009年11月18日,湖南博物館獲得中國財政部和國家文物局授牌“中央、地方政府共建國家重點博物館”2022年7月,湖南省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列為“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

目錄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成立背景

湖南省是中國較早出現博物館的地區之一,其博物館事業始于清末維新時期“郴州學會博物院”湖南圖書館和教育博物館”以及“湖南省立博物館”一系列的博物館后來被創建“湖南省博物館(湖南博物院)為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1897年,郴州學社率先成立“郴州學會博物院”作為啟發知識分子的重要組織,它成立不到一年就隨著戊戌變法失敗了、郴州社被清政府取締,消亡了。

1904年,由湖南巡撫趙爾勛梁煥魁發起、龍等士紳又在湖南集資辦館,名曰全稱“湖南圖書館和教育博物館”,主要展示人體和動物模型,以及圖書館、教育博物館在同一地點開館一年左右,教育館部分取消。

1924年6月24日,湖南教育會博物館建成開放;1927年,博物館正式更名“湖南省立博物館”1930年,博物館毀于戰爭,此后一直沒有修復。此后,湖南衡陽、沅江、新化等縣偶有設立博物館,但均毀于抗日戰爭。

建設初期

(第1代)

建國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湖南省的博物館和考古開始重新建立和發展。1950年10月,湖南省政府成立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開始搶救、湖南省文物保護與管理。

1951年3月,湖南省文教廳在長沙市流芳嶺白琴園設立湖南省博物館籌備處。

1956年2月,湖南省博物館在長沙烈士公園西北角正式建成,首次對外開放它成為新中國成立后首批新建的地方志博物館之一。建館之初,還建了湖南省博物館“地志性博物館”為了這個目標,進行了文物和標本的收集和展示“湖南礦產資源”湖南農業資源”湖南手工藝品”湖南楚文物”中國歷代貨幣”中國歷代陶瓷”以及其他六個專題展覽。

1959年至1966年,湖南省博物館“湖南人和革命歷史展覽”正式對外開放。

轉型發展

1971年,湖南省博物館將礦物等標本調撥給湖南省地質局。

1972年,考古學家在長沙東郊馬王堆首次發現了一座西漢墓葬后來,從1972年到1974年,發掘了三座馬王堆漢墓,發現并出土了數千件文物和保存完好的漢代女尸,成為湖南省的文物、博物館事業大發展的起點。

隨著湖南省考古發現的增多,出土文物在早期湖南省博物館館藏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特別是馬王堆漢墓發掘后,湖南省博物館作為歷史考古博物館的性質和特點越來越明顯。馬王堆漢墓的發掘也使早期的湖南省博物館進入了一個發展壯大的新階段,館內的收藏和展覽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973年,原湖南省博物館新建倉庫,建筑面積約3510平方米;1974年7月,倉庫被改造成恒溫恒濕、保護與展示并用、——馬王堆漢墓展廳,一個倉庫,用來保護和向參觀者展示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時間是未來幾十年。

1979年,湖南省博物館將其收藏的動植物標本借給長沙一中從此,博物館自成立以來就很自然、歷史的收藏和陳列并重,逐步向歷史的收藏和陳列轉變。

建設新樓

(第2代)

20世紀80年代,隨著湖南省博物館展覽面積的不斷擴大、展覽內容不斷豐富,參觀人數不斷增加,處于穩步發展階段。上世紀90年代,國家發改委領導在對湖南省博物館進行調研后,主動提出撥專款建設新館,促成了湖南省博物館第二代展覽樓的建設。

1999年,新建的湖南省博物館第二代展覽樓正式落成,促進了各項工作的全面發展,成為博物館“世紀之交”發展的新起點。

進入21世紀后,湖南省博物館被正式定位為“歷史和藝術博物館”并以新展覽大樓的啟用為契機,成功舉辦和建設了數百個臨時展覽“馬王堆漢墓陳列”為龍頭,包括“明清繪畫收藏”與“明清書法展覽作品集”定期輪換)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胡 南陶瓷展”湖南商周青銅器展覽”1個基本展和5個專題展等。

湖南博物館湖南博物館

建設新館

(第3代)

2008年3月20日,作為公益性文化機構的湖南省博物館正式向游客免費開放,使得參觀人數激增,改擴建再次被提上日程。

2010年,湖南省委、經過專家反復研究論證,省政府決定在湖南省博物館原址實施改擴建工程省委、省政府還決定通過國際邀請和招標定制一個能夠滿足所有需求的博物館最后是日本建筑師磯崎的新作“鼎盛洞庭”成功被采納。

2012年6月18日,為保證擴建工程的質量和效率,避免施工期間發生文物和游客事故,湖南省博物館正式開始閉館整修,暫停開放服務。

2017年11月29日下午,封閉五年后,總面積約4.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為9.占地10000平方米的湖南省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展覽面積為、場館功能和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展覽面積從6000多平方米增加到2.7萬平方米,文物保護區面積從2000平方米增加到1.超過40,000平方米,并利用現代展覽藝術,創造了“長沙馬王堆漢墓展覽”和“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展”兩個基本展廳和銅像、陶瓷、書畫、工藝等四個文化遺產專題展廳。僅2018年,湖南省博物館新館就接待游客近370萬人次截至2020年12月31日,新館接待游客約845萬人次。

2022年7月30日上午,湖南省博物館通過新聞通氣會向公眾發布“紀念馬王堆漢墓發掘50周年系列活動”并宣布湖南省博物館正式更名為“湖南博物院”

方位布局 編輯本段

場館設計

新的湖南博物館占地約4.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9.1萬平方米,以“人本主義”對于設計理念,采用與老博物館融合的方式在原址上進行改建擴建,在老博物館的基礎上進行建造,也采用了“新舊并置”保留老博物館立面的手法,并且從空間模式的角度來看,新館對老博物館也做了同樣的處理“長、寬、高”博物館的擴建表現為舊博物館在空間上的再次嵌套和形成“既新且舊”新舊交融”空間體驗,同時保持其與周圍環境的平衡。

新館外觀設計由日本后現代主義建筑師磯崎信創作,以傳統文化為設計背景,整體外觀呈鼎形,寓意以湖湘文化為核心的洞庭湖文化融合,是鼎盛時期洞庭湖文化帶的典型代表。磯崎新以“鼎盛洞庭”作為創意的源泉,將湖南人文、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現代文化等,到“國之重器”——丁作為建筑外部形象的設計元素,以丁形象為原型、氣勢和精神文化內涵,規劃新博物館“三殿式”建筑外觀反映“莊重、凝練”這種建筑風格,與——青銅文明時代湘楚文化繁榮的制高點遙相呼應。這座新建筑的主體結構是一座多塔、連體、許多平面不規則的超限結構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如樓板不連續—剪力墻結構,屋頂利用空間“H”鋼桁架結構,屋頂支撐在主體結構中的方鋼管混凝土柱上。

新博物館在外觀上使用了巨大的漂浮感“飛船”屋頂象征著洞庭湖的凝固和升華。舊博物館的墻壁和柱子保存在新博物館藝術大廳的入口處。新樓的建筑結構也采用了抽象的斗拱和柱廊、古典比例的窗戶和其他獨特的中國形狀,和木制格柵是明顯分開的桶拱柱。為了與博物館內的墓葬結構相呼應,新館使用了大量的石材懸掛在外立面上,而石墻則保留了與老建筑墻體一定程度的傾斜,并與原博物館保留的西立面相呼應;為了引入自然光,新館應用了大面積的光滑玻璃幕墻,與原石形成鮮明對比,并結合雙面遮陽板的使用,通過虛實對比突出空間的縱深感和歷史感。除了玻璃,新博物館還使用了許多現代元素,如金屬。

湖南博物館新館的建筑利用了空間的擴散性,其內部空間設計充分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五行”萬物“循環”這個概念,從而定義了博物館是一個“一個連接歷史和未來的空間”,具有“科技未來感”及“歷史厚重感”共存的特點。

新館構建了完整的文化空間,流線設計以觀眾為中心,其核心流線體現在馬王堆墓上“挖掘”和再現,其中一個巨大的四層棺材陳列在一樓會場的中央為了再現考古發掘時設置的階梯式夯土墓坑的結構形式,設計師不僅將馬王堆漢墓坑的結構按原尺寸復原,還將棺槨上方的二層和三層設計成鏤空形式,以一體化的思維構建完整的空間場景,立體展示馬王堆核心文物展區從四樓,。除了展覽區,新博物館還有一個文物倉庫、實驗室等文物保護區,還設立了服務中心、文創中心、觀眾餐廳等區域。

館內布局

新的湖南博物館有四層,其中一層主要有一個專門的展廳、特展一廳、學術報告廳、VR體驗區、書店、商店等展覽區域和設施,二層主要是“教育中心”三樓主要有專門的展廳,四樓主要有“觀眾餐廳”及“屋頂花園”

整個湘菜館主要分為“長沙馬王堆漢墓展覽”和“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展”兩個基本展廳,“長沙馬王堆漢墓展覽”位于湖南省博物館三樓展廳,以及“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展”位于湖南省博物館二樓展廳。

陳列展覽 編輯本段

基本陳列

長沙馬王堆漢墓展覽

長沙馬王堆漢墓展覽”作為湖南省博物館的常設展覽,博物館三樓展廳免費向公眾開放。本次基礎展展覽面積約5243.8平方米,分為序廳和“驚世發掘”生活與藝術”簡帛典藏”永生之夢”四個單元,以故事敘述為主,主要展現1972年至1974年湖南省長沙市考古學家發掘的西漢初年長沙三丞相、侯李倉一家三口之墓,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件,其中有云龍彩繪屏風、七弦琴、二十五弦瑟、轪侯之印”銅印、紀年木牘、利蒼”玉印、錐畫漆弩機、絲綢畫《車馬儀仗圖》、長沙丞相”青銅印章等千余件珍貴展品,展示了當時中國取得的高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科技成就和貢獻,同時通過歷史與藝術交融的形式,全面呈現了漢代的生活方式、社會特征和喪葬觀念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漢初對生命和多維宇宙觀的理解和感知。

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展

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展”作為湖南省博物館的常設展覽,位于博物館二樓的展廳免費向公眾開放是反映湖南歷史文明發展進程和軌跡的一般性基礎展覽,主要展示四馬青銅蘆葦、人面銅方鼎、陶碓、鳳鳥紋“戈”提梁銅卣、唐長沙窯三彩瓷碗、銀披肩、東方劍齒象化石、戰國時期的銅鈸等一系列展品。

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展”圍繞“湖南人”為展示核心,以“見人、見物、見精神”為此,通過展示文物,從約2.3億年前,湖南退海、從陸地開始,按照時間軸的順序,系統、全面展示了湖南先民在此居住,與歷代移民融合,直至發展成為今天的 南“湖南人”湖湘文化在這整個歷史過程中的形式語境與發展。該陳列通過“湖南人”以第一人稱視角展現湖南 的文化和歷史,展示了“湖南人”自己創造湖南地域歷史、湖南地域文明的積累過程主要包括“家園”我從哪里來”洞庭魚米鄉”生活的足跡”湘魂”等層層遞進、相互融合的五個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家園”展示和解讀湖南的自然環境和發展概況觀眾的生活;第二部分“我從哪里來”展示和介紹湖南人的特點和起源;第三部分“洞庭魚米鄉”解釋湖南人獲取生活資源的途徑和方法;第四部分“生活的足跡”展示和介紹了不同歷史時期湖南人的生活狀況和相關習俗;第五部分“湘魂”然后總結了湖南人的精神氣質。

專題陳列

《三希堂法帖》湖南博物院藏展覽

《三希堂法帖》湖南博物院藏展覽”位于湖南省博物館三樓書畫專館,2021年由湖南省博物館規劃、展出的《三希堂法帖》系列珍本書反響良好,時隔一年舉行展覽時間為2022年12月至2023年8月,主展為三溪會館石渠寶坻 的詩和后記《閱古樓》、三希堂石渠寶坻法帖序、三溪會館名稱石渠寶帶法張貼清單“煙云盡態”和《倪寬贊》(宋仿)(《張翰帖》)摹本)(《卜商帖》)摹本)(《出師頌》《袁生帖(二謝帖)》)古摹本)等百余件展品。

《三希堂法帖》是愛新覺羅,乾隆皇帝,清朝高宗皇帝·弘歷敕命梁詩正、蔣樸等人從內府《石渠寶笈》年記載的名家書法記錄中整理而成、是乾隆十二年刻的(公元1747年)歷時七年,共分32卷,石刻495處,碑文9萬多處。它收集的帖子,從魏晉到明末,幾乎囊括了《郁岡齋帖》《停云館帖》等所有墨寶,被收入養心殿西暖閣“三希堂”乾隆皇帝三件■收藏于——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以王獻之《中秋帖》和王迅《伯遠帖》命名,匯集了135位著名藝術家、340件法書、200多個銘文和1600多個印章,被稱為“藝苑之鉅觀、墨林之極軌”《三希堂法帖》刻好后,乾隆皇帝特意在北海公園修建“閱古樓”用來存放糊石,同時親自單獨題寫“煙云盡態”四言詩和七言詩。

湖南省博物館方圓——銅鏡展

湖南省博物館方圓——銅鏡展”展廳位于湖南省博物館三樓專題展廳,面積約500~700平方米,展品220件(套),包括星云紋鏡、龍鳳菱紋鏡、透雕鈕蟠龍紋鏡、羽毛圖案十五葉五岳鏡、尚方”七乳禽獸紋鏡、李氏”六乳禽獸紋鏡、新有善同”四神神獸博覽會之鏡、長宜子孫”鎏金博局紋鏡、昭明”清白”重圈銘帶紋鏡、所言必當”四排草葉鏡等各類銅鏡,基本涵蓋了從戰國到明清各個歷史時期的主要鏡種,旨在展現不同時代銅鏡的形制、裝飾品和銘文等,展示銅鏡的發展,發掘其文化內涵,讓每一位參觀者都能感受到古人的生活、科技、藝術和審美情趣等。

純美——單色釉瓷器展湖南省博物館

純美——單色釉瓷器展湖南省博物館”位于湖南省博物館三樓專題展廳,主要展示——件單色釉瓷器,是中國古至今瓷器的重要門類,包括越窯青瓷罐、越窯青釉碗、越窯青釉粉盒、長沙窯青釉夾耳罐、長沙窯青釉執壺、長沙窯青釉碗、洪州窯青釉五杯盤、岳州窯青釉凈瓶、岳州窯青釉四系列廣口瓶、岳州窯青釉執壺、岳州窯綠釉印刷高足杯等一系列展品。這些單色釉有“純凈素雅”它的特點代表了中國s最傳統的審美觀念,在古代受到皇室貴族和文人墨客的青睞。成熟的青瓷是在東漢時期從中國南方創造和燒制的、褐瓷和早期白瓷在明清時期達到發展的頂峰經過1000多年的發展,燒制技術既有創新又有倒退,過程曲折復雜,逐漸形成了單色釉瓷器的釉品種層出不窮的局面。游客還可以感受到中華文明的發展和一代代中國制瓷工匠推動釉色演變的艱辛和智慧。

臨時展覽

截至2023年7月,湖南博物院目前正在展出的臨時展覽有兩個,分別是“美洲虎的后裔——古代墨西哥文明展”和“神游——歷史時空中的數字藝術”

美洲虎的后裔——古代墨西哥文明展

美洲虎的后裔——古代墨西哥文明展”該展覽由湖南博物館和墨西哥國家人類學與歷史研究所共同主辦,展覽時間為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9月17日“美洲豹”以此為主線,收集了墨西哥9個文化機構收藏的154件作品(組)精品文物,主要包括裝飾性的“V”山溝形豹子頭石雕、豹人玉雕、祭祀用羽毛豹紋陶罐、祭祀用豹紋陶罐、馬鐙形人頭祭祀陶罐、捷豹 的頭像是一個陶制香爐、向濤魯蓋,地下世界眾生的形象、向濤魯蓋,地下世界眾生的形象、特拉洛克雨神石像、Terralock陶瓷雨神雕像、王子”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通過這些跨度從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16世紀的展品,解釋了古代墨西哥人生活的地理環境、生產生活方式和“美洲豹崇拜”的精神信仰。

神游——歷史時空中的數字藝術

神游——歷史時空中的數字藝術”臨時展覽是公開的、學術性、本地和國際的科學和藝術項目是歷史考古學和數字藝術的交叉學科、跨媒體實驗,作者張小濤、段曉明、艾米·海勒等人策展,展覽時間為2023年6月30日至2023年11月17日展覽地點設在湖南省博物館特展一號館。這個臨時展覽是在湖南省舉辦的第一個中國數字藝術展、教育、國際數字藝術科學研究展,來自全球數字藝術的理念、概念和方法,通過現代技術和“元宇宙”該概念結合了湖南的歷史文脈和湖南省博物館的國寶,并涵蓋了威尼斯雙年展、卡塞爾文獻展、世界的作品奧地利林茨藝術節等重要展覽為全球數字藝術做出了貢獻、古今中外文明現當代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重要館藏 編輯本段

湖南博物館有18萬多件文物,包括青銅器、馬王堆漢墓文物、近現代文物、民族民俗、雜件、陶瓷、書法、繪畫、石碑和其他類型,尤其是商周青銅器、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楚文物、歷代陶瓷等為甚。

湖南博物館的國寶級文物主要有印花彩紗絲綢長袍、商代豕形銅尊、商代銅器和青銅器等,包括大河人 ■面對方丁、朱地彩繪棺、素紗單衣、T型帛畫、11件人物龍鳳絹畫禁止出國(境)展覽國寶級文物。

青銅器

大禾人面紋方鼎

大河人臉紋身方鼎位于湖南博物院二樓展廳“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展”是一件商代晚期的青銅器,1959年在寧鄉縣黃材鎮灘河里遺址出土它的造型源于中原的正統,但裝飾手法卻有地方特色。鼎腹沿內壁鑄有“大禾”兩個字的題字就是它名字里的那個“大禾”的由來。不同于商、其他常見的周代獸面紋青銅器,此鼎是我國迄今為止唯一一件飾有人面紋的青銅鼎,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鼎身呈綠色,略呈長方形,口略大于底,口長約29.3厘米,寬約23.7 cm,身高38左右.5厘米,直立的耳朵,四柱足,足上部有獸臉紋,身體周圍有一個大而醒目的半浮雕人臉,人臉前額兩側有角、下巴兩側有爪。人臉周圍有云雷紋。至于鼎為什么用這種逼真的人臉圖案作為主題裝飾,至今沒有合理的解釋。有專家認為,這群人有爪子,沒有身體,屬于傳說“有首無身”有人認為物體上的物體其實是一個頭、有身、有角、有爪的半人半獸“超人”但由于物體平面表現的局限性,軀干部分被隱藏起來,最終表現為today 南“無身”形態。

皿方罍

該菜位于湖南省博物館二樓展廳“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展”,為湖南博物館“鎮館之寶”大國重器”1919年出土于湖南省桃源縣,是我國商代晚期青銅器中的精品,被譽為“外形與內涵兼具”的“方罍之王”體現了中國青銅鑄造鼎盛時期的技藝和氣勢。

由于20世紀初的社會動蕩、由于古董商倒賣等一系列歷史原因,該盤于1919年出土,不久于20世紀20年代出土“蓋身分離”其中蓋子留在國內,自1956年建成后一直藏在湖南博物院,而壺身則流亡海外,流失到多個國家的古董商手中大約過了一個世紀,2014年,在湖南省委、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在湖南省公私單位和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經過與當時準備再次拍賣的菜的主人協商,最終得以“身蓋合一”并“完罍歸湘”由湖南省博物館永久收藏保存,這也成為米入選2018年1月14日央視綜藝頻道《國家寶藏》欄目的三家湖南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的原因。

菜的蓋子是三腳架的形狀,高約28.9厘米,鑄有“盤而為人父,尊易”八字銘文;器身高約63.6厘米,鑄有“皿作父己尊彝”六字銘文;器型高大、厚重,具有“莊重威嚴”的特點。整器集浮雕、立雕、線雕于一體,其造型和裝飾風格來源于商代的宮殿和祠堂,裝飾紋樣復雜多變,和諧統一。云雷紋是整個身體的所在地,它裝飾著龍的圖案、鳳鳥紋及獸面紋。肩兩側飾有耳環,前腹下置有頭針(pàn)八個突出的長鉤戟形葉邊裝飾在四面的角上和四面的中心。

豕形銅尊

銅像,豬雕像,位于湖南博物館二樓展廳“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展”1981年在湘潭船山出土的商代青銅酒器,高約40厘米,長72厘米,重30多公斤,容積13升它裝滿酒后,單人很難搬運和倒酒因此,學者們認為,古代人通常會在這尊銅像中使用專門為取酒而配備的勺子。

迄今為止,豺形銅像是商代唯一以野豬為器物的青銅器。這座雕像的身體上有一個大比例的圖案,背部有一個橢圓形的洞,還有一個裝酒的蓋子蓋子有部分破損的鳳凰形握手和裝飾,肚子里裝的是酒。嘴兩側有尖牙外露,眼睛直視,耳朵豎立,四肢粗壯,尾巴下垂,屬于野豬的形狀,帶有“溝通人與神靈”祈求避邪”它的表意和象征功能用刻度裝飾、龍的圖案和動物的臉的圖案顯示人和當時的原始宗教觀念。前后肘部飾有夔(kuí)有龍的圖案,有一個圓形的管孔橫在上面應該是先鑄,再裝在雕像里,再鑄可以系一根繩子,穿過雕像,直走到另一個手肘處供人舉起,方便人們搬運。

立象獸面紋銅鐃

大象銅章,即大象銅章,位于湖南博物館二樓展廳“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展”1959年在湖南省寧鄉縣古寨山頂出土的商代晚期青銅打擊樂器,為黃褐色,高約71厘米,寬約46厘米.5厘米,重約67.25斤,形狀類似兩塊瓷磚。與湘江流域出土的其他同類銅鈸相比,此銅鈸的獨特之處在于其鼓為豎紋,周圍有老虎交替排列、魚和奶釘等圖案,此外,粗糙變形的獸面紋上還有云紋圖案。使用銅鈸時,手柄向下,而發聲鈸身向上,這樣在演奏時敲擊不同部位就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馬王堆漢墓文物

朱地彩繪棺

朱迪彩繪棺材位于湖南省博物館三樓展廳“長沙馬王堆漢墓展覽”是1972年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木棺出土的四層木棺的第三層是西漢時期的,是我國漆器工藝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是禁止出國的(境)展覽文物長約230厘米,寬92厘米,高89厘米,由楸木制成,全身涂有紅色油漆。棺材的紅漆地板上,也用了紅棕色、藕褐、粉褐、青綠、黃色和白色等明亮的顏色,畫有龍、虎、鹿、朱雀等被列入“四靈”或“四神”的“瑞獸”以及神仙代表等“祥瑞”圖案,每個面的花紋都不一樣,內容豐富,表現力強“吉祥升仙”的主題。

蓋板四周飾有赭黃色鉤雷圖案,蓋板上繪有對稱的鉤雷圖案“二龍二虎相斗”的圖案,其中,“二龍”它是粉棕色的,邊緣有赭石,生活在圖片的頂部兩首對望,龍身向兩邊盤繞因為身上長滿鱗片,所以有填滿綠色的三角弧形斑紋,尾巴延伸到左右角;二虎”它是紅棕色的,與“二龍”之間,咬龍身,寫實形象,分別爬在龍頭下,尾部用行云裝飾。頭塊主要是畫一個圖案化的等腰三角形的山矗立在畫面中央,是“仙山”山的兩邊畫著一只鹿,周圍用云紋裝飾“雙鹿踏雪”圖案;腳擋屏幕的主題是“雙龍穿璧”圖案,中間一座紅色的山,兩條虎爪尾巴、巨目利牙、那條長著鱗片和鳳凰羽毛的粉棕色龍,蜷曲著穿過畫面中央的白色古墻龍與鳳凰s總理指了指山頂,蓮藕就裝飾在旁邊。左邊龍首后面有一只紅褐色帶醬黑色條紋的老虎,龍尾前有一只蓮藕褐色帶云斑的鹿;右邊,龍首后面,有一只展翅飛翔的朱雀,龍尾前,有一根灰毛、一個用雙手爬上龍身的粉棕色仙女。兩側的條紋圖案為菱形莫爾條紋。

素紗單衣

素紗衫位于湖南省博物館三樓展廳“長沙馬王堆漢墓展覽”,西漢早期單層絲織品,1972年出土于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1號漢墓西箱它是后主妻子辛追的陪葬品有兩塊,一塊是直的,一塊是彎的,兩塊都是在一個竹盒里找到的材料為輕薄未染色的平紋方孔絲織物平紋紗“素紗襌衣”,體現了漢代的流行“內衣外穿”時尚,因為它使用的面料是非常好的平原紗,有“薄如蟬翼”輕若煙霧”它的特點是有史以來發現的最薄、最輕的衣服代表西漢初期的養蠶、繅絲、最高水平的織造技術,并被認為是整個西漢紡織“巔峰之作”,屬于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兩種平紋紗汗衫中,直平紋紗汗衫交叉搭接,正搭接,邊緣為幾何絨圈錦,長約132 cm,袖長約181.5厘米,僅重49克;編結紗長約160 cm,袖長約195 cm,袖口寬約27 cm,腰寬約48 cm,重量僅48克。

T形帛畫

t字帛畫位于湖南博物館三樓展廳“長沙馬王堆漢墓展覽”1972年,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了一幅西漢彩繪絲綢畫出土時在馬王堆一號漢墓繡花內棺蓋上發現全長約205厘米,頂部約92厘米,末端約47厘米寬.7 cm,代表中國古代繪畫藝術最高水平,禁止出國(境)這次文物展覽,其發掘對研究中國古代繪畫史具有重要價值,已被指定為“國寶級文物”這幅絲綢畫色彩鮮艷,歷經2000多年仍完好無損它是由一層細絲綢制成的絲綢地板現在是棕色的,呈T形它是由一整根絲和三根被三分之一的絲剪成兩半制成的上部寬度較窄。頂部用竹竿包裹,系棕色絲帶,便于提掛;中下部的兩個下角,都裝飾著青色細麻線編織的圓柱形掛毯,都有20多厘米長。

T型絲綢畫的主題是迷信“引魂升天”整幅畫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上半部分有加寬的馬賽克,下半部分沒有加寬的馬賽克,描繪的是漢人 對天堂的看法、人類世界和地下世界的想象,以及神話、想象與現實生活的統一。上長約67 cm,畫有天、月、龍騰蛇身神人等形象象征著天國;下部長約1.38米,繪有蛟龍和墓主人的形象,突出反映了古代封建統治階級對未來生活的虛幻妄想。專家學者憑借其在墓葬中的位置與用于表明死者身份的銘文相同,圖像內容與王所用旗幟的信息點過于接近,認定這幅T字帛畫屬于古代喪葬儀式中使用的銘文帛畫表現的是墓主辛追在侍應生的簇擁下升天的場景,體現了西漢對永生的追求“天國”想象力,以及當時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此外,專家學者還發現,在這幅T形帛畫中,中間的太陽最大“金烏”它是古人用肉眼觀察太陽黑子現象的結果,T形帛畫也因此成為中國比西方早近2000年觀察太陽黑子的第一個證據。

印花色紗絲綢禮服

印花彩紗絲綢長衫位于湖南省博物館三樓展廳“長沙馬王堆漢墓展覽”,女性的文化遺產 西漢初年的服裝,屬于湖南省博物館“館藏國寶”1972年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出土三件,風格基本一致通過徹底突破古代刺繡圖案的束縛,成為漢代女性喜愛的又一種不同于深衣的時尚一些學者稱之為“襜褕”它們和深衣的共同點包括衣服的連接、被體深邃”諸如此類,但區別主要在于裙子的開口方式,是直的,也就是長方形的裙子,而深連衣裙是緊緊裹在身上的。它的面料是印花和彩色紗線,襯里、袖、領、將印花與繪畫相結合的絲綢面料作為服裝面料在國內尚屬首次,不僅印證了相關文獻記載“畫衣”畫文”可靠性也體現了漢代高超的印染加工技術;服裝長約132 cm,袖子長約228 cm,袖口寬約28 cm,腰圍寬約54 cm;其縫制形式與其他絲綢袍相同,但比其他八種袍略短。

近現代文物

金黃綢緞賀幛

1954年8月,中共湖南省委為祝賀湖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題寫了quot金緞賀辭quot美國國會在長沙召開它屬于現代文物,由湖南省人民政府移交給湖南省博物館籌備處美國政府在1958年8月這是研究第一屆湖南省人民代表大會的重要資料體現了新中國人民的政策美國政府建立在工農聯盟的基礎上。此款祝福語由長沙老字號樂群工藝有限公司制作,由布料和絲綢制成,長約88厘米,寬約334厘米;金色錦緞上橫貼著刻有黑色棉絨的楷書賀詞,左、下、右邊三面膠框用黃緞裝飾“萬”字花邊,寬約7.5厘米;頂部縫有懸涵,寬約7.4厘米。

朱紅綢緞賀幛

1954年8月,中國共產黨湖南省委員會為祝賀湖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召開,題寫了鮮紅的綢緞禮品湖南省人大在長沙召開它屬于現代文物,由湖南省人民政府移交給湖南省博物館美國政府在1958年8月這是研究先民的重要資料湖南省人大。本祝福語由長沙市云紋街榮華旗幟工藝有限公司制作它長約88厘米,寬約334厘米,由絲綢制成;紅色錦緞上橫貼著用黃緞裁制的楷書賀詞,四周縫有寬約8厘米的黃緞邊,下方用長約10厘米的粉色掛毯作裝飾。

田連阡陌圖

天聯莫倩圖是用黑色毛筆手繪的現代文物它生活在1912年至1949年1952年由湖南土改展移交湖南博物館,作為展品展出。該圖長約135厘米,寬約192厘米.3 cm,畫在民國時期湖南長寧縣桃江鄉地主伊三名下“田連阡陌”風景是民國時期湖南農村地主大量占有土地的典型實物資料,也是研究民國時期湖南農村土地關系的重要史料。

民族民俗文物

楊世卓 清末民初湘繡的繪畫藝術

清末民初,楊士卓與李湘繡手抄本是一種用書頁裝訂的紙質書,規格為36厘米×37厘米手稿的封面上寫著“楊士卓唐紀 ■雙鉤畫”字,其中有湘繡藝術家楊世貞畫的幾頁圖案,包括器皿、動物、花卉等圖案,在這些圖案中,最典型的是光緒五子秋月楊世貞畫的菊花圖,其中楊世貞本人自稱“吟香館主人”它被用作標題,以一朵菊花為主體,一個薄翅秋蟬附在菊花上,周圍繪有菊花葉、枝干等。

清繪“竹林七賢”湘繡紙畫稿

清繪“竹林七賢”湘繡紙畫是湘繡的早期紙畫,由朱淑芝于1892年創作(又名朱恒)涂漆,規格為71.5 cm× 121 cm,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整個畫面“竹林七賢”看起來和姿態,周圍使用竹棒裝飾,包括印章、落款、題字等內容。

民國時期的湘繡雙馬白緞畫

民國時期,雙馬白緞湘繡畫是一種絲綢刺繡畫,繪于1918年,背面有圖案“錦華麗”及“橫披”字,其出處可知,應該是一組圖紙中的一個。畫的規格是75cm× 120cm,整個畫面色調淡雅,線條細膩,包括紅花、綠樹、淺淺的草和兩匹動感的馬,一紅一白,共同構成了一幅畫面“草肥馬壯”圖,從細節上展示了湘繡在成熟期的風格和特點。

雜件文物

商代玉魚

商代玉魚是商代玉器的雜件,末端鋒利,由動物牙齒演變而來它最初被稱為一種玉器“觿(xī)到了商周時期,扭結工具逐漸演變成一種裝飾物品,是兒童的象征之一對父母的孝順。商代玉魚長約6.7厘米,寬約1.3厘米,厚約0.2厘米;玉飾由玉環制成,呈扁平狀;整體用雞骨白雕成魚形,頭端圓潤,尾端鋒利;頭部雕有圓眼,口部開有小洞供佩戴;身體刻有回文,背部有鰭狀突起,尾部有多個變形的三角形花紋。

戰國雕刻雙龍玉璧黃

玉璜,戰國時期雕刻,位于湖南博物館二樓展廳“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展”,屬于青白玉,質地細膩,精雕細琢應該是戰國時期上層貴族的飾品之一可以單獨作為裝飾品,也可以一組擺放。玉黃的整體尺寸約為8.9厘米,寬約0.25厘米,表面有黑色和棕色的痕跡。玉黃分上下兩部分,用弧形鏤空相互隔開,并根據情況刻有兩條雙頭龍。上部的龍頭雕刻在玉帝的兩端,柳葉形的耳朵,圓鼻上翹,空心的圓嘴和橢圓形的眼睛,龍身上雕刻著兩排云紋。背部中央有一個圓形空心孔,用于穿線。下半部的龍紋較細,龍耳向上翹起,下唇向內卷曲,上顎前伸卷曲與上半部的龍紋相連,頸和身上刻有細密的網格紋。

漢玉蟬

漢代玉蟬是死者口中的玉,屬于隨葬玉,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出現,尤其是漢代“把玉放進死者的嘴里,這樣玉就能保持身體不朽”這種喪葬習俗,漢代基本上用這種玉蟬造型,而當時蟬被認為是有“幻化”和“高潔”的象征意義、代表“復活”和“永生”它與人密切相關從肉體死亡到精神不朽的理想轉變。韓玉蟾的玉是白色的,6左右.3厘米,寬約2.9厘米,扁平的身體,背部中間凸起,制作人用了一種銳利簡潔“漢八刀”技法,只用幾把簡單的刀,就在上面刻上了蟬眼、腹部、背部和翅膀不僅形狀規則,而且結構精確。

陶瓷系列

長沙窯藍釉褐詩捧壺

長沙窯青釉褐彩“春水春池滿”詩壺位于湖南博物館二樓展廳“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展”——壺作為唐代長沙窯詩詞壺的代表作品之一,因壺身飾有詩詞而得名,高約19厘米,口徑約9.2厘米,底徑10厘米左右最初是用來喝酒的酒壺。水壺的壺嘴向外翻,是一個頸粗流短的喇叭口,后面裝有把手。瓜形腹,短流多棱,平底。往下流到腹部,有一首用褐色書寫的五言詩,用八個春字依次描繪了春天生機勃勃的主題,從風景到人物其內容如下:春水滿,春草長,春人飲春酒,春鳥鳴。

金色白色釉面紅色和綠色花鳥紋碗

金白釉紅綠花鳥紋碗是湖南省博物館藏的唐代陶瓷,口徑約17.1 cm,足徑6左右.4 cm,整體高度7 cm左右。碗的形狀是開放式的,腹部呈弧形,底部有圓形的托腳。內外表面施透明釉,胎體施白色化妝土。碗底繪有紅色和綠色的花鳥紋,紅色線條描繪輪廓,綠色填充葉肉。

書畫文物

人物龍鳳帛畫

《人物龍鳳帛畫》位于湖南省博物館二樓展廳“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展”這是一幅戰國時期的帛畫,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帛畫、保存最完好的一幅畫像是1949年在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的,被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由于帛畫中所畫的龍的形象,剛被發現時左腳已經損壞,只能看到右腳,一度被認為是“夔”因此,這幅畫也被命名為《夔鳳人物圖》。這幅絲綢畫長約31厘米,寬約22厘米.5厘米;繪畫以線描為主,單色平畫為輔,線條流暢,構圖簡單。整幅畫描繪了龍鳳引領墓主人的靈魂升天的場景龍、鳳凰的動態渲染與人物的靜態刻畫形成對比,展現了絲綢繪畫的藝術表現力。其畫面分為上、中、下層三層,其中上層繪有一龍一鳳,龍頭雙角,姿態扭曲扭曲,呈向上躍起之勢,而鳳凰則向上展開翅膀,托起脖子,卷起尾羽,做出奮力前行的狀態;中間層畫了一個高腰的發髻、闊袖長裙拖地、一個雙手合十側身站立的貴族女子,應該就是墓的主人,鳳凰在她的頭頂;下層繪有月牙形物體,被認為是引導靈魂上天堂“獨木靈舟”

文徵明行書詩軸

文徵明 行書詩軸是明代書法家文徵明所寫的七言詩軸,字心約128.3厘米,大約64厘米寬.5 cm,字跡溫潤美觀,內容為:葉儀瓊帕散發出一種別樣的芬芳,仿佛一間舒適的玉房仙女倒映月臺方向,腕披風長。擦臉賀郎疑賦粉,漢壽前身香,夜香空,仿佛一群姬謝佩。在合適的月夜,我看了玉蘭的作品。其下還蓋了“文徵明印”衡山”停云”三枚朱文印章。

碑帖文物

道將東漢舊都督延至楊與石門松崖

賈青道延伸到東漢時期,舊的隊長是楊懸崖橫向約182厘米,縱向約197厘米它是用紙做的,是加長的、紙墨都不錯,整張不裝裱,尺寸超大。首行“惟”字的右“隹”系里第二支橫筆尾部的燕尾,根據紋理已經開裂;第十七行“春秋記異”中“秋”字的“禾”部中部不損;第二十一行“或解高格”中“高”字的下“口”部已用刀挖出。

清中葉,東漢敦煌知府裴岑基紀念碑擴建

清中葉東漢敦煌知府裴岑基碑約51座.5厘米,長約103.5厘米,朱墨紙制成,字跡清晰。首行“惟漢永和二年”中“惟”字的“忄”該部分略顯模糊,但其筆畫并未開裂。碑上還有一枚漢文和滿文的印章,但模糊不清,難以辨認。

機構設置 編輯本段

湖南博物館有一個國際交流部、科研管理部、文物收藏鑒定中心、藏品保護中心、古代文物研究和展覽中心、書畫文獻研究展示中心、現代收藏研究展示中心、馬王堆漢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等機構用于學術交流、科研管理、文物保護與研究展覽。

湖南省博物館學會成立于1982年,以湖南省文物局為指導單位,湖南省博物館為掛靠單位(湖南省博物館)截至2023年,已經是第八屆,現任會長是湖南省博物館現任館長段小明在此期間,湖南省博物館學會參與了三個國家重大項目。2016年至2021年,湖南省博物館學會承擔了中國博物館協會重點項目《中國博物館志·湖南卷》的編纂工作,完成手稿約85萬字,插圖1300余幅。2018年,湖南省博物館學會承擔了《2017年度全國博物館展覽解析與重要展覽匯編》項目所需的16件湖南省重要展覽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2019年,湖南省博物館學會完成國家大型出版項目《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湖南省博物館《博物館學科卷》年約3萬字詞條。

自2008年以來,湖南省博物館學會每年都舉辦年會和專題學術研討會,以促進學術交流這些學術研討會通常關注博物館行業的困難、熱點問題,有針對性的討論,比如2018年到2021年這段時間“——號博物館讓這些藏品栩栩如生”博物館與旅游”博物館與紅色文物的保護和利用”等主題。在推動科學普及方面,湖南省博物館學會將重點“5·18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比如2018年“湖南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攝影大賽、2019年的“我與湖湘博物館”征文活動等多種形式的宣傳、科普活動。此外,湖南省博物館學會每兩年將組織一次全省范圍的優秀學術論文評獎活動。

學術交流 編輯本段

學術講座

自開館以來,截至2023年6月底,湖南博物館已舉辦了多場學術講座。2016年11月16日下午,湖南省博物館邀請實踐大學李開元教授來館講學“說‘功比’——增補《史記》侯李滄傳”的講座;2017年5月16日下午,湖南省博物館舉辦中國遺產研究院葛教授《湖湘地域出土的唐代胡俑特色》學術講座。

自2018年1月起,湖南博物院聘請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在湖南博物院學術報告廳授課“湘博講壇”系列學術講座,截至2023年6月,已舉辦85場“湘博講壇”其中第一期由李玲于2018年1月25日給出“解讀‘東方白——春秋戰國文物展’講座,85號霍宏偉2023年6月3日“湖南楚天——出土戰國漢代特種工藝鏡解讀”講座。

學術會議

自湖南博物館開館以來,截至2022年9月已舉辦多場學術講座。2014年12月11日至14日,湖南博物館在中共湖南省委招待所舉行“紀念馬王堆漢墓發掘40周年國際研討會”2015年8月27日至8月29日,湖南博物館在長沙舉行“湖南出土商、西周青銅器研討會”2022年6月11日,湖南博物院舉行“中國古代青銅論壇”

對外交流

到2023年,湖南博物院已經連續多年向巴西派出專業人員、意大利、塞等國家和地區參加了ICOM舉辦的各類年會和學術研討會,與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對外文化交流活動,足跡遍布五大洲,多次應邀出席ICOM年會并發表主旨演講,并有聯合國代表團來湘訪問、塞拉利昂總統、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公共知識分子項目代表團、瓦努阿圖總理、新加坡 中國總理和其他官員參觀了博物館。在展覽交流方面,湖南博物館先后赴美參觀、法國、突尼斯、新加坡、荷蘭、英國、瑞士、意大利、南斯拉夫、瑞典、墨西哥、韓國、日本等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引進了很多文物展。此外,湖南博物館也在與國際同行合作保護藏品、科研攻關、人才培養、在博物館管理和規劃方面達成了一系列重要合作。

學術成果

湖南博物館的出版物以圖書為主、年鑒、論文和期刊等。

圖書

到2023年,湖南博物院已經出版了20余本圖書,主要包括:出版于1981年8月,《馬王堆漢墓研究》湖南博物館編輯;出版于1982年1月《馬王堆漢墓》何張偉明合編;出版于1992,《馬王堆漢墓文物》由陳松傅聚友合編;出版于1996年12月《湖南先秦考古學研究》何主編;2003年6月出版,《馬王堆帛書精選》湖南博物館日報社等合編。

年鑒

湖南博物館出版的年鑒叫做“湘博志”年鑒包含了湖南博物館的工作總結、交流報告理論討論等文稿主要包括“陳列與展覽”服務與教育”保管與征集”研究與交流”管理與建設”和“大事記”和其他欄目,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討、本文總結了湖南博物院在某一年或幾年的主要活動和成就。

截至2019年9月,湖南博物院共出版了8本《湘博志》年鑒,其中第一本為《湘博志Ⅰ·湖南省博物館年鑒2003~2005》,第八本為《湘博志Ⅷ·湖南省博物館年鑒2014》。

論文集

1986年10月30日,湖南省物資局風華印刷廠出版《湖南省博物館開館三十周年紀念文集》湖南博物院編輯;2007年10月1日,岳麓書社出版《湖南出土殷商西周青銅器》湖南博物院編輯;2016年10月1日,岳麓書社出版《“紀念馬王堆漢墓發掘四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南博物院編輯。

館刊

2004年7月31日,湖南博物院出版了第一輯《湖南省博物館館刊》此后,除2008年外,湖南博物院每年都出版新的系列圖書館期刊截至2019年11月,湖南博物館共出版了15個系列的圖書館期刊。

《館刊》是面向國內外文化考古工作者的學術收藏,包括考古發掘簡報和館內外專家學者撰寫的專題研究論文永久性固定立柱包括“考古發現與研究”文物研究與鑒賞”文物保護”和“博物館學研究”等。

期刊論文

1986年10月,湖南博物院出版《湖南省博物館開館三十周年紀念文集》等期刊論文;2009年4月《一次最艱難的考古發掘——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發掘紀實》發表在《湖南省博物館館刊》第五輯,其他期刊論文發表;《湖南省首次發現舊石器和古人類化石回眸》等期刊論文發表于2016年8月出版的《湖南省博物館館刊》第十二輯。

科研課題

截至2023年底,湖南博物院已完成四個科研項目,即“馬王堆漢墓漆器的整理與研究”課題、長沙馬王堆漢墓中簡帛的融合”課題、基于文物的創意產品設計及博物館衍生品的示范應用”課題以及“長沙漢墓”課題。

馬王堆漢墓漆器的整理與研究”課題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08年立項,2014年完成歷時6年,最終成果是100萬字的同名專著,共分4卷,第一部、二冊為“整理部分”,第三冊為“研究部分”第四卷是高清文物板塊。

長沙馬王堆漢墓中簡帛的融合”該項目始于2008年,它是湖南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中華書局聯合組織的科研項目是湖南博物館馬王堆漢墓研究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新成果時隔六年,中華書局于2014年出版了同名系列專著,并獲得多項國內古籍整理大獎。這一系列分為七卷首先,、第二卷是校勘板,第三至第六卷是注釋,第七卷是原板。

基于文物的創意產品設計及博物館衍生品的示范應用”題目是科技部“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項目,2013年1月立項,2015年12月完成。該項目共開發設計了15個文化創意產品,并于2017年8月申請了專利。

長沙漢墓”課題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02年立項,2018年完成項目的最終成果是一部100多萬字的專著、圖紙3000多張,照片4000多張,同時在《長沙西漢早、中期墓分類研究》《湖南省博物館館刊》《長沙東漢墓出土低溫鉛釉陶建筑模型明器研究》發表了《長沙漢墓出土喇叭形器研究》等多篇學術論文。

文化活動 編輯本段

專題活動

自湖南博物院開館以來,到2023年6月底,以2023年為例,共舉辦了100多場社會教育活動,其中包括2023年2月17日舉辦的一場“傳統審美下的清代單色釉瓷器”微課教育活動,2023年3月25日至3月26日舉行“最美的時光,在春天以滿分的成績匯聚項伯調研”活動于2023年6月21日舉行“心有所‘暑’,快入手湘博”特色調研活動等。

教育活動

湖南博物館的教育活動包括展覽館內的活動,博物館組織的校園活動,以及“移動博物館”以及網站上的在線課程。圖書館的學習活動主要包括“博物館小推車”互動體驗項目,結合臨時展覽的不同主題的家庭日活動,以及傳統節日期間的課堂教學、互動體驗等傳統民俗節日。

湖南博物館教育中心依托“博物館探索車”第一次嘗試突破教育場地的限制通過定制交通工具和教具,設計了《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與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相匹配“博物館探索車”活動和《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3354“博物館探索車”活動,并定期在展廳開展特色教育活動。《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勘探車主要包括“發現之旅”——勘探挖掘、花樣印記”——套印體驗、漢風墨韻”——抄寫和書寫活動;《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勘探車主要包括“遠古記憶”模擬考古、觸摸歷史”——文物鑒賞、美好生活”——場景搭建等活動。此外,湖南省博物館自2008年起免費開放“北美土著藝術展覽”意大利烏菲齊博物館收藏展”舉辦了100多個臨時展覽“校園巡展”和“社區巡展”活動。

在博物館建筑的1A層有一個教育中心,向外界開放博物館的教室、藝術長廊、虛擬工作室和其他領域。其中博物館教室有錄播設備,可以錄播課程或在線觀看同時,為了滿足多樣化的課程需求,教室還配備了上課所需的投影、話筒、音頻和其他多媒體設備。教室的過道空間被建成“藝術長廊”

每當湖南博物館開館的日子,就在美術館的東側“創作工坊”會舉辦不同的主題活動,還有特別的“手工小作坊”體驗活動,包括字母刺繡“千金”絳手套制作、妙手裁衣”香囊、蓮花手機殼制作等手工面料,迷你博物館、創意花卉、廢物奇妙地轉化為——壓縮報紙和其他紙張手工制作,以及古老的“小編”——書籍用青瓷俑、玻璃彩繪、熱收縮珠寶——玉舞者 s連衣裙、巧手小金匠”等其他手工制作。同時,根據民間節日成立了湖南博物館教育中心“歲時記”教育項目和教育品牌,通過融合展示和收藏元素,結合民俗主題內容,打造親子家庭教育互動平臺;此外,博物館還為中小學生開發建設了一個假期“我的假日在湘博”主題系列教育活動。

文創設計

湖南省博物館是全國首批開發文化創意產品的文物單位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和管理方面,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文化產品研發中心,已有多項文化創意設計產品獲獎“全國百佳創意產品”其文創產品,尤其是以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為原型的系列產品,于2016年入選國家文物局“國家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單位”

2017年底,為迎接新館開館,湖南博物院打造了500余種文創產品。這些文化創意產品融合了湖南博物館的文化資源和湖湘特色文化,主要包括“湖南人和s主題系列產品”馬王堆特色系列產品”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產品”等。湖南人和s主題系列產品”以少數民族圖案設計為基礎,是湖南省特有的文化創意產品,不僅具有代表性“湖南省人民政府印章美國政府”除了系列產品,還有圍巾、t恤和其他服裝產品,茶壺、茶品、水杯撲克牌等日常用品、書簽、明信片等印刷品。馬王堆特色系列產品”在湖南博物館開發的文化創意產品中,最為突出根據馬王堆出土文物的分類,突出了馬王堆的文物特征,辨識度很高,主要包括馬王堆養生枕、養生熏香皂、保健熏香等代表性產品“養生”文化產品,豆豉姜、醬等代表性產品“飲食”要捆綁的文化產品、方巾、圍巾和其他代表性產品“服飾”文化產品。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產品”則包括“瀏陽夏布系列”日用品和醴陵瓷畫等。

湖南博物館與湖南陶瓷工藝美術大師黃永平合作,開發《梅鵲迎春》《映日荷花》等陶瓷工藝品;杭州G20期間,博物館也是以杭州文化為主題開發的“西湖盛宴”文創餐具。湖南博物館還利用館藏名畫創作瓷板畫、精品湘繡等;根據青銅文物的收藏,開發了一個復制品;以青銅器為主題,發達了“銅趣大冒險”系列文創產品;為青少年和兒童的教育用途而開發的“銅趣”毛絨玩具、立體紙公仔、大冒險陶瓷杯等。此外,博物館里還有曾國藩“帥”字旗手機殼、十二月神”鑰匙扣、神奇動物”行李牌、銅趣大冒險”記事本、系列郵票、《湖南省博物館火花珍藏冊》等承載博物館文化元素載體的文創產品。

重要事件 編輯本段

2004年,湖南博物院率先嘗試按照國際標準和國家法律法規建立質量、環境管理體系采用ISO9001和國家標準/T19001—2000年,質量管理體系制定了國家標準和行業服務規范,建成了博物館標準化體系。

2008年3月20日,湖南省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2012年6月18日起,湖南省博物館閉館裝修,暫停對外服務。

2016年,湖南博物館成為全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

2017年11月29日,湖南省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

辛追t型絲綢畫2018年1月14日湖南博物館的s墓、皿方罍、長沙窯青釉褐詩捧壺等三件“鎮館之寶”在央視綜藝頻道《國家寶藏》欄目出道。

2019年5月18日上午,2019在湖南博物館舉行“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開幕式。

2021年6月至10月,湖南博物館舉辦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型原創展覽“芳草之地·湖南省博物館收藏的紅滿瀟湘——革命文物特展”

2022年7月30日上午,湖南省博物館通過新聞通氣會向公眾發布“紀念馬王堆漢墓發掘50周年系列活動”并宣布湖南省博物館正式更名為“湖南博物院”

所獲榮譽 編輯本段

2008年5月18日,湖南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列為第一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2009年11月18日,湖南博物館獲得中國財政部和國家文物局授牌“中央、地方政府共建國家重點博物館”

2019年,湖南博物館“長沙馬王堆漢墓展覽”以及“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展”被評為第十六屆(2018年度)全國博物館十佳展覽推廣第一名。

2022年7月,湖南省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列為“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遼寧省博物館    下一篇 梵蒂岡博物館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国产高清无专砖区2021| 十九岁日本电影免费完整版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水|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夜夜爽免费888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黄色网在线播放| 成人品视频观看在线|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2021果冻传媒剧情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国产另类专区 | 免费香蕉依人在线视频久| 9i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欧美另类黑人巨大videos| 国产免费内射又粗又爽密桃视频|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 久久久久久不卡| 777国产偷窥盗摄精品品在线|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的| 国产大学生真实视频在线| 两个人看的www视频日本| 波多野结衣伦理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无缓存在线播放|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玉蒲团之天下第一| 国产李美静大战黑人| 中文乱码35页在线观看|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下载|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 中文在线字幕中文字幕|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免费福利红片| www成人在线观看| 果冻传媒麻豆影视在线观看免费版| 国产一级伦理片| 91青青青国产在观免费影视| 日本漫画免费大全飞翼全彩| 免费在线一级毛片| 91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合集大片bd高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