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地理百科    河流山脈    島嶼湖泊   

永定河

永定河(英文名:Yongdinghe),別名無定河,是海河水系最大的支流,也是流經北京的最大河流,被譽為北京 南“母親河”位于東經112度-117°45’,北緯39°-41°20’之間。永定河有兩個源頭,北面的洋河,發源于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北山山麓;南面是桑干河,發源于山西省寧武縣的管涔山。永定河全長747公里,流域面積47016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23億立方米主要支流是南運河、北運河、洋河等。

永定河地區是燕山運動晚期形成的斷陷區,也是華北地區形成的古近系—在新近紀地層的典型區域,盆地的地貌類型為山地、丘陵、平原和河谷平原。永定河中上游流經山區,河道與構造線平行或相交,形成串珠狀河道,連接盆地與峽谷地形總的趨勢是從西北向東南傾斜;下游流經地勢平坦的平原地區、河谷開闊。盆地內大部分地區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多雨。永定河濕地受人類干擾較小,濕地植被相對完整,浮游動物物種豐富度較高。

永定河流域已有近 2億年的人類活動歷史,孕育了多種多樣的文化形態早在舊石器時代,軍莊、像于慧的仙女洞這樣的地方已經有人類活動了。1100多年前,石景山地區洛水河左岸形成了一個古村落流域內名山大川宗教寺廟眾多,文化旅游資源豐富。

目錄

歷史溯源 編輯本段

形成過程

第三紀晚期,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開始。中生代燕山運動原來形成的山脈,如太行山,已經被剝蝕夷平,成為準平原,但在喜馬拉雅運動的作用下,這些山脈又重新崛起,太行山東麓還發育了一些小河流。其中一條河流在三家店附近“北京灣”這條河叫做“三家店河”隨著太行山的崛起。三家店河”太行山的源蝕在進行,河頭不斷向太行山深處延伸,河床也在加深變寬。

第四紀更新世早期,在三家店河發育的同時,華北地臺西部因喜馬拉雅運動而迅速抬升,懷來盆地湖水側壓力增大,湖水對東岸的侵蝕加劇,五大湖東岸繼續塌陷后退。東邊“三家店河”往西北方向追溯,西部的懷來盆地的湖泊正在對東部海岸進行侵蝕和沖刷,使得兩者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兩者之間的地方越來越短,越來越薄。之后,懷來盆地大湖的湖水在脆弱的地層中破出一個缺口,與三家店河上游源頭相連。湖水順著“三家店河”傾注而下,注入“北京灣”三家店下方堆積大量碎石和泥沙,形成沖積扇。懷來盆地以西的陽原盆地、大同盆地的湖泊也向東注入。當湖泊干涸時,湖盆變成陸地,一條河流在其上形成這是永定河上游的桑干河。而在北京灣及其東南的低洼湖沼地區,由于桑干河泥沙不斷淤積,逐漸變成了平地,上面形成了河道,這就是桑干河出山后的下游。至此,第四紀更新世晚期,永定河形成,距今已有數十萬年。

歷史變遷

永定河出峽后的河道形成于五千年前。歷史上永定河留下的三條大老路的源頭都在石景山區附近。第一條夏商時期,從街口向東流,沿八寶山北側向東北,經海淀進入昆明湖,沿清河向東流入溫榆河,已有數千年歷史;第二條是西周到初唐,從衙門口向東流,經過田村、紫竹院,從德勝門附近到市區“海”,然后轉向東南,在賈家湖城外流出;第三次是唐朝以后,從盧溝橋出發,經過淡村、南苑,到馬駒橋。清朝新建大堤后,永定河的河道就成了今天的樣子。從近代到新中國成立的800年間,永定河決口81次,泛濫59次,改道9次。

位置境域 編輯本段

永定河位于亞歐大陸東部、中國北部,地處東經113°21’09”-114°07’47”和北緯40°26’40”-41°26’27”之間,東鄰潮白河、北運河,西鄰黃河,南為大清河,北為內陸河。永定河自河北省幽州村南入門頭溝區境,東南流經區境內齋堂、雁翅、妙峰山、軍莊、龍泉和永定6個鄉鎮和王平地區辦事處,跨山西、內蒙、河北、北京天津五個省市自治區,總面積為47016平方千米。

地理特征 編輯本段

氣候

永定河流域位于東亞季風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永定河平均年降雨量為500-700毫米之間,年降水量變化較大,少雨年和多雨年相差2-3 倍。春季是永定河流域降水量最多的季節,約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夏季多暴雨天氣,降水量集中在6-8月份;秋季降水量較少,約占全年降水量的10%左右;冬季氣溫低,降水量少,且容易發生寒潮天氣。

永定河流經地區夏季氣溫高,年平均氣溫在10℃左右,一般年份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底到8月初。全年日照時數為1900-2400小時之間,日照率為30%-40%,年蒸發量約為2000毫米左右。

永定河流經地區屬于季風氣候區,受季風影響較大,夏季多南風,冬季多北風。永定河流經地區的春季多風是由于盛行東南風而造成的;夏季高溫多雨主要是由東南風帶來的。夏季盛行東南風時,季風吹向華北平原和遼東半島;冬季盛行北風時,季風吹向華北平原和東北地區。

地質

永定河地區是燕山運動晚期形成的斷陷區,也是華北地區形成的古近紀—新近紀地層的典型地區。

全新統:永定河下游河床為礫石卵石組成的河床,卵石層厚約5米,河床普遍有礫石沉積,河床底部多被覆蓋。上新統:永定河中下游河床為細礫石和中、粗砂組成的河床,河道底部多被覆蓋。下第三系:永定河上游和中游河段河床為砂礫石組成的河床,下伏第四系是黃土。古近系:永定河上游以中、粗砂組成的河床為主;中上游以中、細砂為主。上新統—新近系:永定河上游以中細砂和細砂組成的河床為主;永定河下游以中、粗砂為主。

從地層看,有太古界的片麻巖,震旦系砂、頁巖,寒武、奧陶系石灰巖,石炭、二迭系和侏羅系砂、頁巖及煤層,白蠻系泥巖以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地層均有出露。構造有口泉、洪濤山、恒山斷裂和麻峪口大斷層以及大同一陽高構造帶。煤炭探明儲量674億噸,1991年產煤4000余萬噸。

地貌

永定河流域的地貌類型多樣,有山地、丘陵和平原。永定河上游地貌形態以斷陷盆地和斷塊山脈為主體,屬燕山、陰山、恒山和太行山余脈。主要地貌類型有石質中山區、石質低山區、丘陵溝壑區、河川盆地區等。地勢總的趨勢是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山川相間溝壑縱橫。沖溝發育,溝壑密度1.2-6.7 千米每平方千米,自東向西遞減。平均海拔海拔高度從 2870米(小五臺山)逐漸降至450米。

山區

永定河整體地勢北高南低,山區又可分為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的中山和低山、海拔200-500米的中山和海拔200-500米的低山丘陵。山區主要分布在永定河上游和中游地區。上游分布著以白草畔為代表的一系列基巖山地,如白草畔、大南峪、神堂峪等地。中游地區主要為永定河上游河谷平原,其中以西柏坡為代表的河谷平原地勢平坦,河網密集,土地肥沃。

河谷平原

永定河上游河谷平原主要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西部地區。永定河中下游地區除上游峽谷地區外均為平原地區,分布著一些沖積平原和泛濫平原,土地肥沃,河流眾多,是北京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

永定河沖積扇

永定河洪積沖積扇包括北京市石景山、西城、東城、朝陽、大興等區的全部及海淀區南部、豐臺區東部、通州區西南部、房山區東緣與河北省固安、永清、安次、霸縣的全部及涿州東北隅、新城東部、雄縣東北部、天津市武清區西部等,總面積約為7500平方千米。永定河洪積沖積扇大都在海拔5-50米,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自古以來的重要農墾區。

土壤

土壤分布有一定的規律性,流域西北部海拔在1300 米以上,土壤以栗鈣為主,土層薄,覆蓋著分化破碎的巖層,有機質含量低,一般為 0.3%左右。海拔 1300 米以下地段,坡度較平緩,土層較厚,土壤分布有黃壤土、沙黃土、紅粘土和黑褐土,有機質含量 1%-2%左右。東南部地區,海拔在 600 米以上,分布著大面積淋溶褐土,土層較薄,土壤中腐殖質較少,結構性差,植被覆蓋度低,加之人為活動頻繁,水土流失嚴重。在海拔較低的丘陵區和河川區,分布有耕作褐土和石灰性褐土以及輕粉質壤土,一般土層厚度多大于 50 厘米,土質較好,肥力較高,一般以早地為主,也有部分發展為水澆地和果園。

植物

永定河流域沿線浮游植物 279 種、浮游動物 137 種、底棲動物 167 種,魚類40種。流域的植被主要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濕生草本植物及其他雜草等。

沉水植物有輪藻、狐尾藻、水毛茛、黑藻、角果藻、篦齒眼子菜、穿葉眼子菜、馬來眼子菜、菹草、金魚藻等,浮水植物有槐葉萍、西洋菜、薦菜、紫萍等,挺水植物有蘆葦、香蒲、小香蒲、球穗莎草、扁桿蔗草等,灌木和小喬木有沙柳、早柳、棉花柳、荊條、酸棗、榆、小葉楊、加拿大楊等,濕生草本植物及其他雜草有犬問荊、褐鱗莎草、白鱗莎草、水莎草、螢藺、針藺、水蓼、酸模葉蓼、兩棲蓼、扁蓄、狼巴草、刺兒耳、薄荷、水棘針、香薷、小藜、豬毛菜、回回蒜、毛茛、匍枝委陵菜、委陵菜、朝天委陵菜、藎草等。

動物

永定河水系浮游動物共58屬76種,其中以原生動物為主,共計28種24屬,占種類組成的36.84%。其次是輪蟲17屬24種,占種類組成的31.58%。枝角類9屬16種,占21.05%。足類及其無節幼體8屬8種,占10.53%。該水系的優勢種有微型裸腹蚤、多刺裸腹、角突網紋、角突臂尾輪蟲、壺狀警尾輪蟲。永定河濕地周圍水禽23種,有白枕、羽鶴、灰鶴、勺雞、白琶鷺、蒼鷹、雀鷹、獵、燕紅損、雕號鳥、斑嘴鵝鵬、鶚、白尾鶴、鴛、大天鵝、小天鵝、縱紋腹小號鳥、紅角號鳥、長耳號鳥、白額雁等。

流域水系 編輯本段

水系組成

干流流段

永定河上游主要由洋河和桑干河兩大支流組成,兩條支流在河北省西北的朱官屯匯合,始稱永定河,后注入京、冀交界的官廳水庫。自幽州以下,河流進入北京西山,其流向正好與北東一南西走向的山勢垂直,加上地殼不斷上升,則導致河流深切之勢,形成嵌入曲流。在三家店以下,進入平原,穿過蘆溝橋,向南、繼而向東南至天津匯入海河進渤海。中游平原地區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溫榆河等。永定河下游有北運河和南運河兩條河道。

河源段

桑干河是永定河主源,始于山西省寧武縣,至河北省懷來縣夾河村與洋河匯流成永定河,長 390 千米,流城面積 2.6 萬平方千米。桑干河流域北接內蒙古高原,南屏恒山、太行山,域內植被較差,水土流失嚴重。桑干河在河北省除壺流河匯入外,還有 100 平方千米以上支流 5 條。1949 年后,桑干河沿岸大力發展圍水造田、灘涂開發,修建9 處萬畝以上灌區。2001 年后,實施灌區節水改造,發展節水灌溉面積 1.6萬公頃。桑干河流域是陽原縣、泳鹿縣、蔚縣主要糧果產區,又是工業、商業重地,交通較發達。

上游河段

官廳以上的河段為永定河的上游,其流域面積約占全流域的85%,上游流經山西省和內蒙古兩省區,在山西省境內流經桑干河、汾河、漳河、沁河等10多條河流,在內蒙古自治區境內流經察哈爾右翼中旗、錫林浩特市等5個旗縣,全長445千米(不包括潮白河)。上游流域主要由洋河和桑干河兩大支流組成,兩大支流在河北懷來縣匯流后稱為永定河,經官廳山峽于三家店進入華北平原。流域內還有青石嶺大石河和五臺溝大石河兩大支流,大石河分別發源于山西渾源縣的青石嶺和內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旗境內的五臺溝,五臺溝發源于內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旗境內的五臺山,在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的長度約為10千米。

中游河段

永定河中游位于北京市西南部及河北省西部地區,從官廳往下到三家店的河段是永定河的中游,河道多為寬淺的谷地、臺地和平地(如北京市郊的平原和河北張家口壩上高原),支流多呈樹枝狀分布在中下游的干流河道兩側(如永定河干流、桑干河及其他河流)。河道比降大,水流流速快,一般比降為3-10‰。中游平原地區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溫榆河等,主要湖泊有永定河上的官廳水庫下游的官廳湖中的小孤山湖和金蓮川水庫下游的大孤山湖等。

下游河段

永定河下游河道有兩條,即北運河和南運河,河道總長度為1256千米,流域面積為104595平方千米。南運河全長164千米,流域面積為14471平方千米,發源于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鎮黑風口水庫旁的小口。南運河上游有三條較大的支流:一是永定河支流潮白河,流經懷來縣;二是大沙河支流清水河,流經房山區;三是南運河支流潮白河支流溫榆河,流經豐臺區。永定河在北京市區內向北偏西流去,在豐臺區南郊的盧溝橋處匯入北運河。北運河,位于北京市區東部,為永定河的一條支流,發源于河北省懷來縣的大莊科鄉大臺頂山北麓的溝谷中,流經懷來、涿鹿、懷來三縣市,在涿鹿縣西南大井頭與永定河相匯,流經北京市區東部。

主要支流

拒馬河

拒馬河是永定河最大的一級支流,發源于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杭錦旗獨貴塔拉鎮南黃河北岸(海拔1606米),干流長度377千米,流域面積7120平方千米,河長128.9千米。流域內主要支流有:納林河上游有納林河、納林川、阿日哈薩爾等支流;南支有南大沙河;北支有北岔河。拒馬河上游為山區性河流,河道狹窄且多彎急坡陡;徑流分配不均,汛期集中流量大,枯水流量小。年徑流量9.4億立方米。

洋河

洋河是永定河主要支流,由東洋河、南洋河(納西洋河)于河北省懷安縣匯流而成,至懷來縣夾河村與桑干河匯流成永定河,干流長106千米,流域面積 16250 平方千米。洋河史上曾稱修水、于延水、羊河、陽河,后演變為洋河。洋河流域引水灌溉歷史悠久,明永樂十九年 (公元1421年) 即建成惠民北渠,16 世紀時建成惠民南渠、千石渠、民生渠,18 世紀時成大洋河、西洋河、東五渠等渠系。截至 2005 年,洋河流域已發展萬畝以上灌區 16 處。

永定河永定河

東洋河源自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出河北友誼水庫后稱東洋河,至懷安縣第十屯與南洋河相匯,長 134.6 千米,流域面積 3674 平方千米。友誼大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 2250 平方千米。南洋河源自山西省陽高縣,于天鎮縣劉家莊始稱南洋河,于懷安縣柴溝堡鎮米家房左納西洋河后,至第十屯北與東洋河相匯,干流長 59.5 千米,在河北省長 27 千米。流域總面積 2936 平方千米,年平均徑流量1.15億立方米。西洋河源于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長64.2千米,流域面積 980 平方千米,年徑流量 0.44億立方米。

清水河

清水河是洋河主要支流之一,又名通橋河,古稱寧川水,干流始于崇禮縣烏拉哈達村,南北貫穿張家口市區,于宣化縣清水河村入洋河,長109千米,流城面積2360平方千米。引清水河水灌田有悠久歷史,明萬歷年間,當地群眾就筑壩引水灌溉,1949年后,建成通橋河大型灌區,有效灌溉面積2.02萬公頃,是張家口市“菜籃子、米袋子”基地。2005年進行清水河市區段 6354 米河道綜合治理,建橡膠壩形成水面,成為張家口市中心一大景觀。

壺流河

壺流河是桑干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水經注》稱其為祁夷水,源于山西省渾源縣、廣靈縣交界的石人山,至河北省陽原縣小渡口村入桑干河,長149千米,流域面積4316平方千米。流域中游耕作業發達,礦藏資源豐富,尤以煤炭儲量豐富而聞名。1949年后,建成萬畝以上灌區2處、壺流河中型水庫1座、小型水庫15座。

永定河上源在河北省懷來縣桑園鎮(大清河),自西北向東南流經桑園、東井峪、石嶺頭、沙河西口(沙窩)等鎮,在沙窩鎮西橋東匯入永定河。

湖泊

永定河下游河道上有5個大型湖泊,分別為官廳湖、官廳水庫、百花山天池、溫榆河上游小清河和桑干湖。

官廳湖

官廳湖位于永定河上游,距北京市中心東南77千米,張家口市西北80千米,是北京市最大的湖泊,總面積達到253平方千米,壩高45米,庫容量22.7億立方米,蓄水量近10億立方米,最深處42米,一般深處20米。官廳湖水的主要來源是桑干河和洋河。

百花山天池

百花山天池面積4400多平方千米,蓄水量近10億立方米。

溫榆河上游小清河

溫榆河上游小清河,上游南谷地面積344平方千米,蓄水量近4億立方米。位于丘陵地區的小清河,流經懷柔區、密云區,在沙河鎮匯入永定河。位于山區的小清河,流經懷柔區,在紅螺鎮匯入永定河。

桑干湖

桑干湖是北京市第二大湖泊,水域面積300多平方千米,總庫容 5.8 億立方米,興利水位面積約5 萬畝,蓄水 8 600 萬立方米,它橫截桑干河水,東西長 30 千米

水文特征 編輯本段

汛期

永定河年度汛期有四次,即凌汛、麥汛、伏汛和秋汛。永定河流域在中國屬于海河流域,由于特殊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凌汛期經常發生較大的洪水災害。

凌汛

凌汛發生于冬末春初,因冰雪消融而生,是由冰凌堆積引起的水位抬升。當冰凌堆積達到一定厚度,即形成冰蓋。冰蓋的形成,是由于河水中某些礦物質凝結成冰,從而使冰與水混合在一起。從歷史上看,永定河發生凌汛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受自然條件影響,由于河流流經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差異較大、氣溫差異也較大,氣溫越低,河道越易形成冰塞;二是由于流域內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以及社會經濟狀況惡化等原因導致防凌工程遭到破壞或失效,為控制冰下過流而使凌情加重。在中國境內永定河發生凌汛的原因主要是:永定河流經內蒙古高原和華北平原交界地區的內蒙古高原北部邊緣及長城沿線地帶,當北方冷空氣進入內蒙古高原時很容易形成大風天氣而使氣溫急劇下降;當南方暖濕氣流進入北方時容易形成降水天氣而使氣溫急劇上升。因此,在北方河流開始結冰期和南方暖濕氣流進入北方河流的起凌期是永定河發生凌汛的主要原因,每年11月至第二年3月期間是開河期。

徑流

流域內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汛期(6-8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5%以上,汛期(9-11月)降水量約占全年的20%,非汛期(12月至翌年3月)降水量不足20%。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為34.07億立方米,其最大流量為416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為2立方米/秒,最大年徑流量為60.07億立方米,最小年徑流量為6.6億立方米,河道平均比降為0.42%。

結冰期

永定河結冰期約85天,為二級季節性河流。永定河大同、廊坊、天津等區域河道受秋冬強寒潮天氣的影響,會出現結冰現象,次年春季冰塊融化。

含沙量

上游流經黃土高原流域內降雨集中且多暴雨,河水暴漲暴落,洪、枯水量懸殊,夏季洪峰流量常在1000立方米/秒以上,最大可達1萬立方米/秒。年均含沙量為60.9千克/立方米,年均輸沙量1.6 億噸,僅次于黃河,故有“小黃河”之稱。河水流出北京西山進入平原地區后,坡度陡降,流速驟減,大量泥沙淤積,河床增高,潰決頻仍,遷徙弗常,故有“無定河”之名。遼金以來,上游地區森林植被益遭破壞,下游泛濫改道亦日趨嚴重,據不完全統計,金4次,元17次,明29次,清代平均每 4 年即發生1次洪災。

水力資源

永定河是一條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河流,為北京市工農業生產、居民生活提供了大量的優質水源。由于河道長達583公里,流域面積大(含山區面積)、河床縱坡降大、流域內山高溝深,因此其水力資源比較豐富。永定河流域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211萬千瓦,可開發量為126萬千瓦,可開發量為63.2萬千瓦,其中王慶坨、王屋山、桑園峽、老龍頭、黃崖關5個梯級電站總裝機容量可達79萬千瓦,占流域水能理論蘊藏量的56.8%。

風景名勝 編輯本段

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

永定河畔有多處古人類遺址,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是永定河中下游的古人類遺址之一。1996 年12月,在王府大街以東一大片工地的建筑地基坑槽里,北京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的岳升陽博士首先發現了人類活動的遺跡。隨后,北京市文物局組織市文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對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的發掘,出土了 2000 多件石制品、骨制品,還有一批動物骨骼化石,焚燒過的骨頭、石頭、木炭、灰燼等是人類用火的遺跡。

王平古道

王平地區地處要沖,歷經滄桑。自漢代始,遺存豐富,兩側遺跡眾多,如蹄窩遺存、致遠故居關帝廟、三義廟、碑志刻石、關城、碉樓,大寨等。王平古道中保存尚好的路段還有:西馬各莊段、石佛嶺段、落坡嶺段、王平口段、峰口庵段等,尤以石佛嶺路段為極致。

石景山區

位于永定河畔的石景山上寺廟林立碑碣壘壘,晾經臺、藏經洞、大戲臺等,蘊藏著眾多人文名勝。有寶勝仙橋、萬善橋、慈善寺、龍泉寺、隆恩寺等景點,世界稀有的釋迦牟尼靈牙也藏于該園二處靈光寺。

改革開放以來,石景山區在充分利用歷史遺存的自然、人文景觀發展旅游事業的同時,重視現代游樂與服務設施的開發建設,先后建立了融高科技游樂器械、哥德式建筑、現代化園林于一體的石景山游樂園和富斯特滑道、克萊明索道、四海水上世界、傘翼滑翔基地等游樂場所,以及10多家旅游涉外飯店和出租汽車公司、旅行社,多次舉辦重陽游山會、石景山游樂園迎春廟會、自駕摩托游等特色旅游活動、形成了成龍配套的旅游服務體系。

環境保護 編輯本段

生態破壞

水質惡化

永定河干流流經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三個行政區。由于上游地區植被好,所以永定河干流的生態環境良好。但由于上游地區人口稠密和城市發展迅速等原因,對水的需求不斷增大,不斷的開采地下水資源、過量排放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等人為因素導致了水環境質量惡化,也嚴重破壞了永定河中下游地區的生態環境。

土地沙化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導致土地沙化嚴重,永定河作為五大重點風沙危害區成為本地沙塵源,植被退化嚴重。永定河下游平原沙質潮土類型區,屬永定河下游泛區,包括安次、廣陽、永清、固安、霸州等縣(市、區)永定河沿線的鄉鎮。由于歷史上永定河多次決口泛濫,形成大面積的泛風沙地,地面起伏變化較大,土質以細沙土為主,冬春兩季風沙是該區的主要自然災害。

生態管理

針對永定河的生態修復和治理,已建立起較為完整的河道治理管理體系,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齊抓共管的河道治理機制,基本解決了永定河河道萎縮、水質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

資源保護

為了更好地保護永定河,北京市從1992年開始在上游地區實施封山育林,劃定了26個封育區和3個生態保護區。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北京市陸續對永定河進行了綜合治理,采取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例如實施“引黃濟津”工程,建立封山育林基地、森林公園,積極推行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等。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婁山關    下一篇 天龍山景區

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两个人www免费高清视频|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码| 女同性之间同床互摸视频| 天天射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站|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 国产人人为我我为人| 冬月枫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页国产| 九九热视频精品| 中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99久久人人爽亚洲精品美女| 天堂在线最新资源| 蜜臀91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app| 沉伦柳淑云漫画3d| 日韩中文字幕电影在线观看| 少妇高潮喷水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精产品wnw2544a|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 偷天宝鉴在线观看|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一本大道在线无码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国语| 精品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丰满大乳高跟鞋| 幸福宝隐藏入口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小说 | 欧美大片天天免费看视频| 无遮挡很爽很污很黄在线网站|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www在线观看网页| 成人无码嫩草影院| 国产精品999| 人人揉人人爽五月天视频|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3|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老头天天吃我奶躁我的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