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地理百科   

涇河

涇河又名水鏡,是渭河的一級支流,黃河輸沙量最大的二級支流它位于甘肅隴東地區和陜西關中平原西北部,東經106° 14°之間′108°42′北緯34°46′37°19′這條河的總長度是455英里.1公里,涇河干流(在馬蓮河進入晶晶的入口上方)長度不到210公里。流域面積45421平方公里,主要支流為馬蓮河、蒲河、納河、黑河等。

涇河發源于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六盤山東麓,也就是涇源縣的老龍潭(南源)與固原大灣鎮(北源)它流經中國31個縣/市/該區的行政區域包括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甘肅崇信彭陽晏池等、環縣、靈臺、慶城、西豐和正寧,以及陜西省賓縣、長武、涇陽、咸陽與永壽等。

涇河流域全年溫差大,四季分明,冬冷夏熱。地貌類型包括小型起伏山脈、中起伏山地、丘陵、有五種臺地和平原,流域水土流失嚴重由于賓縣破荊之上為第四紀黃土和白堊紀紅砂巖的松散土壤,據張家山站測定,涇河平均含沙量為141千克/立方米,每年向黃河輸送3.1億噸沉積物,運送300萬噸.09億噸泥沙。

涇河流域是中華文明起源的核心區域20世紀50年代,盆地內發現了最大的商周時期遺址溪頭遺址——,對涇河流域聚落演變和商周社會變遷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流域內有許多中小型水利工程,其中包括崆峒水庫、王家坪水庫、張家山水庫、巴家嘴水庫等,除崆峒水庫為中型水庫外,其余均為小型水庫。由于不合理的水資源開發和土地利用,涇河流域存在水資源流失問題、水質污染、旱災頻繁、水土流失嚴重,土地生產力低下,而且作為西北地區重要的能源工業基地之一,大氣污染中的二氧化硫和煙塵非常嚴重,大部分污染地區超過國家二級標準。20世紀70年代以來,黃土高原開展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實施了大規模人工造林、攔沙壩、封放牧區、梯田等水土保持措施。從1999年開始,政府正式實施退耕還林(草地)政策。經過幾十年的綜合治理,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目錄

位置境域 編輯本段

涇河流域位于甘肅隴東地區陜西關中平原西北部,東經106° 14′108°42′北緯34°46′37°19′這條河起于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六盤山,自西北向東南流動,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綿延39公里,在平涼市的崆峒峽進入甘肅省,流動161公里,經過平涼市的部分縣和甘肅省慶陽市的所有縣,在陜西省長武縣的塘渠進入陜西,流動255公里,最終到達陜西省高陵區的渭河。以分水嶺為界,它覆蓋了中國8個地級市,包括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固原和吳忠,甘肅省的平涼和慶陽,以及陜西省的寶雞、銅川市、咸陽市及榆林市。

地理特征 編輯本段

氣候

涇河流域位于暖溫帶向溫帶半濕潤向半干旱的過渡地帶氣候類型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云量少,日照充足。氣候特點是冬春季干旱頻繁少雨,夏季暴雨,春秋多霜,冬季多雪。

在溫度方面,盆地的總體平均溫度為1.47-13.24℃,特點是東熱西冷,南暖北冷。緯度和海拔對盆地內的溫度有一定的影響比如西部有六盤山山脈,導致氣溫常年比其他地區低2℃;南部處于低洼地區,多年最高氣溫為13℃;盆地東部和北部的氣溫分別為10℃和9℃。年平均氣溫的特征如下:春季冷熱變化明顯,氣溫回升迅速夏天,溫度高,時間短冬天,雨雪很少,但寒冷的時間很長;

在降水方面,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在390毫米至560毫米之間降水的時間特征是年內分布不均,最小降水量集中在1、2月份,7-9月降水量可達全年的50以上,降水形式多為暴雨;年際降水量變化顯著,因此流域干旱頻繁發生;空間特征為北少南多,其中六盤山區最為豐富,年均降水量約655毫米,其次為站立區,年均降水量約604毫米。

1970年的涇河流域陽光-2016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71小時-2501小時;年最大日照時數為2370小時-2798h。涇河流域日照時數在時間尺度上沒有明顯變化,但在空間尺度上存在顯著差異馬立安河是日照時間最長的地區,其次是涇河上游和涇河源頭,其次是張家山涇村,涇河下游流域日照時間最短。

風向方面,涇河站全年以東北風和西南風為主,在春季、秋季東北風和西南風的頻率相近,夏季東南風較多、冬季西北風較多。

地質

涇河流域地表多為第四紀更新世黃土,河谷內分布有全新世沖洪積礫石。盆地西部地質成分復雜,地層時代豐富“沙井子——平涼——龍門深度”大斷層呈南北走向,西起六盤山脈,屬于鄂爾多斯西緣沖斷帶,主要分布于白堊紀、震旦系、奧陶紀地層主要是碳酸鹽巖;東部為中生代構造沉積盆地和鄂爾多斯古生代盆地,其基底主要為震旦系結晶變質巖寒武系是盆地中最古老的地層,分布于陜西省。

作為國家能源開發基地,涇河流域煤炭資源豐富、天然氣、石油等能源資源。盆地煤炭資源豐富,已探明煤炭資源265億噸·2000米以內淺層預測資源量達1464億噸,總預測資源量超過3000億噸是西北地區煤炭資源的主要聚集區,具備建設億噸級煤炭生產基地的資源條件;盆地煤層氣資源量達13588億立方米,石油資源總量40億噸,占鄂爾多斯盆地油氣資源量的三分之一它是中國較大的油氣產區之一。

地貌

涇河流域平均海拔范圍約為355-2400米,最高海拔為2899米,最低海拔僅為360米,整體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河水從東南端流入渭河。周圍的山脈構成了涇河流域集水區的天然分水嶺,包括東部的子午嶺西部的六盤山南部的秦嶺北部的鄂爾多斯高原和賀蘭山。盆地內有四種地形,包括山脈、丘陵、高原和平原是盆地最常見的地貌類型,其中黃土丘陵占總數的近50,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高原溝壑居第二位,占總數的415.72%,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然后是沖擊平原和山地,分別占5.16%與4.31%

涇河及其各級支流深深嵌入塬中、梁、岬角和黃土溝壑嵌入黃土地貌景觀中,因此盆地內的地貌和溝壑縱橫,根據地貌特征可分為四種類型,即:土石稍林區、河川階地區、還有水土流失最嚴重的黃土丘陵溝壑區和黃土高原溝壑區。河流階地區分布在關中地區主要農業區之一張家山以下的涇河兩岸,土壤肥沃,地勢平坦,水利條件優越。黃土高原溝壑區(農業較集中地區)溝壑發育,植被貧瘠。

土壤

盆地內的土壤類型主要是黃綿土、灰褐土、黑壚土、褐土等,土層的厚度在50米到80米之間。其中,生長在黃土母質上的黃綿土主要分布在流域中上游其土壤抗蝕性差,成熟度低,濕填料大,土質差,易被水流侵蝕;灰褐土是森林植被下發育的土壤,具有養分含量高水分條件差的特點主要分布在海拔19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帶和梁上、峁部位;山地草甸土具有土壤滲透性差但有機質含量高抗腐蝕性好的特點,主要分布在梁峁部分和海拔2700米以上的丘陵坡地;黑壚土作為一種優良的農田土壤,具有土壤肥力高適應性廣的特點,分布在平緩的陽坡底部、溝階地和四川臺地;淤泥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區,是由現代沖積作用形成的。因為涇河流域大部分地區被黃土覆蓋,黃土很容易分散在水中、抗蝕性低,垂直節理發育,土壤疏松縫隙豐富,涇河流域水土流失嚴重。

生物植被 編輯本段

動物

涇河流域動物資源豐富共有魚類3目5科22屬27種,其中人工養殖8種,野生19種鯉魚是涇河流域的主要保護魚類、斯氏高原鰍、酸模鯽魚等。

植物

盆內植物種類較多,但觀賞價值較差,主要包括蘆竹、槐樹、其中干流甘肅段有種子植物5科97種,其次為菊科、豆科、禾本科、唇形科和薔薇科。總體植被類型為溫帶森林草原類型,氣候的區域分異造成了植被格局的空間變化灌木植被類型大多分布在黃土高原、黃土丘陵區和六盤山區分別分布著草原植被和森林植被資源、子午嶺天然林區。分水嶺包含三種類型的植被,即農作物、草原和林地,主要農作物是谷子、高粱、稻谷、薯類與其他谷物。

自然保護區 編輯本段

西安涇渭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西安涇渭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Xi北部安,即渭河、涇河與灞河交匯處橫跨Xi市灞橋區安、未央區和高陵區。保護區總面積為3029平方米.83萬平方米,其中濕地面積為2380萬.87萬平方米,東至西漢路渭河大橋,西至桐廬渭河大橋,南至西航花園西側的曹林路灞河大橋,北至渭河涇河北岸塬上200米。保護區內的大多數土地類型都是濕地,包括人工濕地和自然濕地,特別是河流和水體、河漫灘濕地和人工魚塘。

保護區生物種類豐富,其中鳥類最多,有14目30科91種,其中包括蒼鷺、斑頭雁、鸕鶿、白琵鷺、白鷺、豆類鵝等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鴇金雕2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16種;陜西省重點和一般保護動物56種。最高峰時,有近兩萬只鳥棲息地的植被主要是暖溫帶落葉闊葉林有高等植物34科50屬97種,其中濕地植物有2個植被型和24個群系。

甘肅太統—崆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甘肅太統—崆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平涼市崆峒區隴東黃土高原西部,屬涇河中上游保護區西起寧夏涇源縣,東至甘溝大灣梁,北至胭脂河,南至鮑家溝梁。區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有脊椎動物5綱28目80科193屬298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9種,包括林麝、黑鸛、梅花鹿、大鴇、金貓、豹、金雕、草原鷹和禿鷲,二級保護動物24種,包括大鯢、灰、紅腹錦雞、紅隼和鴛鴦等;維管植物群落共有野生植物134科604屬1421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1種,二級重點保護植物4種,分別為紫斑牡丹和野生大豆、甘草,杓蘭、杜鵑花,主要保護植物有飛機草、小斑葉蘭、小花火燒蘭、凹舌蘭、綬草、黃芪、胡桃楸、麻黃、牡丹、芍藥、中國沙棘等;有昆蟲資源1185種,其中包括國家重點保護的小紅蜘蛛絲蝶。

水系特征 編輯本段

水系組成

涇河流域河流眾多,水系包含24條主要支流,其中13條支流匯水面積達1000平方公里,26條支流匯水面積達500平方米,左岸支流有馬蓮河、蒲河、紅河和三水河等,還有黑河等是右岸的支流。

涇河干流

涇河干流發源于六盤山東麓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境內的河谷坡地河源海拔2850米,河流自西南向東北方向流過平涼市,在長慶橋下4公里處(楊家坪)進入陜西。涇河干流分為三段:

涇河涇河

第一段是從甘肅省平涼市到陜西省賓縣早餐頭村(涇河上游)這一段河長293.1公里,河床相對開闊,屬于復合河床,貫穿黃土高原溝壑區賓縣至涇川上方為河谷盆地,河谷寬闊,谷底主要為寬400的一級階地-在500米之間,有明顯的海灘和低谷,以及許多天然懸崖(石咀)它分布在干流兩岸的許多地方,控制著河勢的走向,導致整個河勢在平面上以藕節的形式發展。兩岸有許多海灘,海峽的寬度為1000米-3000米之間,基本上已經開發利用。

第二段為賓縣早餐頭村至涇陽縣張家山(涇河中游)這一段河長127公里,貫穿黃土高原這是一條典型的山區河流。水資源豐富,河流彎曲,地形上有許多峽谷河岸陡峭,形成狹窄的峽谷,山坡陡峭,河水湍急河底高程為802-448米,河道坡度約為0.28%,基本流向東南。水流曲折,彎曲系數為2。河谷寬闊,河床寬闊,海灘罕見。

第三段為涇陽張家山至高陵區陳家灘(涇河下游)它流向東南,這一段河長55公里流經關中平原,河漫灘和河岸發育屬平原河流,有直汊或微彎汊。河流的平均坡度約為0.18%,地勢較為平坦,河谷開闊,農業發達,被稱為“秦川沖積平原”。

補給來源

流域內河流徑流的補給來源主要為降雨,年內河流徑流變化特征與降雨變化特征基本一致,豐水期與降雨集中期相同,為7-8月份的徑流量可占全年徑流量的34.5%然而,降雨比徑流更集中,徑流集中的程度比降水10更慢-30天。

徑流量

涇河流域年平均徑流量為21.4*108平方米,其支流黑河和三水是徑流的主要分布區,徑流年內分配不均,主要受降雨量年內分配的影響,具有大夏小冬的季節特征,7-10月徑流量可達全年總量的60以上,2月徑流量為全年總量的21.9%多年來月徑流量最大的月份是8月,達到22159億立方米,而月徑流量最小的月份是1月,只有731萬立方米。

泥沙量

涇河流域水土流失嚴重,屬于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地區泥沙主要來自甘肅省上游涇河的主要特點是沙多水少,多年平均含沙量為141公斤/立方米,實測最大含沙量為1430千克/立方米,年均輸沙量為2.47*108噸,最大值出現在1964年,達到7.03*108噸。 涇河泥沙年內和年內分布不均,年際差異受降水和人類活動的影響2000年后,泥沙量明顯減少;年內枯水期泥沙量少,汛期泥沙比例可達90。

水質

2022年,涇河路過“五河共治”項目中,五河水質全面達標,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為100%黑臭水體消除率為100%。

主要支流 編輯本段

馬蓮河

馬蓮河發源于陜西省定邊縣紅柳溝鎮杜家溝,在甘肅省寧縣正平鎮匯入涇河流域,全長374.8公里,流域面積為1.91萬平方公里,流域內海拔最高的是2017年.5米,位于環縣秋楠的老山梁上。馬蓮河位于黃土高原,流經慶陽市七個縣區(除鎮遠縣外)盆地內有許多地貌,包括高原、山巒、溝壑、平川、梁峁、山谷等,整體地勢南低北高。

馬蓮河不僅是涇河流域最大的一級支流,也是涇河流域泥沙輸移的主要來源,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49億立方米60%洪水急劇上升和下降時的徑流;環縣北部水資源為苦水區,水質咸度高,使得干流全河段水質惡化;該流域多年來水土流失嚴重,年均輸沙量為1.34億立方米,占流域年均輸沙量的50。

黑河

黑河的發源地是秦嶺太白山的葉兒海,全長125.8公里,其中平原河段為28.3公里,流經樓觀等7個鎮、終南、司竹、辛家寨、馬召、輔仁尚赫村,流域總面積225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710米,河流總高差2306米。根據自然地形,黑河可分為山區段和平原段,其中山區段流域面積達80。盆地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多為偏南風,冬季寒冷干燥、大部分為偏北風,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97.6毫米,蒸散量為788.15毫米。

紅巖河

紅巖河是位于涇河左岸的一條支流,發源于子午嶺,自東向西南流過正寧縣和旬邑,后流入賓縣上游水流清澈,植被豐富,中游水土流失嚴重,多為耕地。流域干流長度為78.7公里,平均河長比降至5.3‰流域總面積715平方公里,紅巖河多年平均徑流量4437萬方。

三水河

三水河發源于子午嶺以南,屬涇河左岸支流這條河從東北流向西南,在劉家合村附近匯入涇河,全長122.5公里,流域面積1315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8130萬方馬蘭之上有650平方公里的土石林區,水質良好,水土流失輕微。馬蘭以下地區為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

風景名勝 編輯本段

涇河流域歷史遺跡眾多,自然景觀豐富。涇河上游有花果山水簾洞、馬刨泉、彬縣大佛寺、公劉祠、柳毅廟、隋牛紅墓等歷史文化資源。中段有東莊水庫和世界級水利風景區。下段包括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鄭國渠漢代的白公渠和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豐利渠和民國李儀祉先生修建的涇惠渠,這些水利工程反映了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灌溉工程技術的演變“天然水利博物館

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

作為西北地區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基地,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寧夏南部,地跨寧夏靖遠、隆德、原州區位于Xi 安,轄兩縣一區、銀川和蘭州形成的三角中心。公園總面積為6.7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超過80,年降水量676公里,年平均氣溫5度.8℃,年平均相對濕度60-70%主峰米崗山海拔2942米。這里有涼甸峽,是古代先民的避暑勝地、環境優美的小南川、涇河還有天然次生林等眾多景區。

園區內植被類型豐富,包括水平地帶性草原、森林、在山地植被垂直帶譜中也有垂直植被景觀(由闊葉混交林、低山草甸草原、闊葉矮林和針闊混交林)在2200米以上的陽坡和2600米以上的陰坡發育山地草甸土和雜草草甸,是大型牲畜的良好牧場;海拔2200米以下的陽坡和林帶為草甸草原和干草地。植物資源有788種,主要樹種有紫椴、樺、槭、山楊、山柳、遼東櫟、華山松等,森林里大多是箭竹、川榛及多種灌木。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僅藥用植物就有600多種、貝母、桃兒七、黃芪等藥材暢銷全國;園內一級保護動物為金錢豹,二級保護動物為錦雞、林麝、勺雞和金雕等;脊椎動物大約有200種,其中豹是哺乳動物、有林麝等38種,金雕是鳥類、錦雞等147種;昆蟲資源有17目123科905種,其中有珍貴稀有的蝴蝶、金蝠蛾、波紋水蠟蛾、黑鳳蝶等。

崆峒山

崆峒山是古絲綢之路的西部要塞,位于甘肅省平涼市,景區面積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占95%超過森林覆蓋率。崆峒山有著豐富多彩的丹霞地貌,這是由已發現時代最古老的紫色巖層形成的丹霞地貌,其基本特征是平頂、身陡、麓緩。截至2010年,崆峒山有植物1000多種,動物300多種,其中珍稀野生動物70多種,有列入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名錄的長耳號、禿鷲、白鶴、雀鷹、金雕、鴟鶚、金錢豹等。

崆峒山被稱為中國西北之路有八座建筑,九座宮殿和十二個庭院,以及72個石屋洞穴、佛宗教圣地。據史料記載,隋朝統一后,崆峒山進入穩定期在唐朝,和尚和道士先后開辦了寺院和寺廟,后來在宋朝也是如此、元、明、清、民國時期,有建設或重建。據記載,在鼎盛時期,有42座寺廟和650多座房屋。其中“八臺九宮十二院”,八臺指的是東、西、南、北、鐘五臺與八仙臺、桂苓平臺和趙世春讀書平臺;九宮是指文宮、王母宮、紫霄宮、南崖宮、太清宮、凈樂宮、遇真宮、飛升宮、子孫宮;十二院指的是舒化寺、真乘寺、法輪寺、茶庵寺、彌陀庵、寶慶寺、棲云寺、舍利寺、香山寺、海覺寺、蓮花寺、文殊庵;而食府中的七十二洞,指的就是鉆羊洞、玉女洞、玄鶴洞、朝陽洞、老君洞、廣成洞、歸云洞、金銀洞、三教洞、靈官洞等等。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嶧山風景區    下一篇 白龍江

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荫蒂添的好舒服视频| 三男三女换着曰| 里番acg全彩本子同人视频| 手机在线看片国产| 动漫裸男露ji无遮挡网站| assbbwbbwbbwbbwbw精品|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日韩 | tom39你们会回来感谢我的|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刺激的视频 |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视频| caoporn97在线视频进入| 欧美极品少妇无套实战| 国产成人久久av免费| 中文字幕第六页| 男女一进一出猛进式抽搐视频| 国产麻豆一级在线观看|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美女脱了内裤打开腿让人桶网站o| 天天干天天射天天爽| 亚洲a级在线观看| 色噜噜成人综合网站|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透|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 青草资源视频在线高清观看|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文| 亚洲欧美日本a∨在线观看| 黄色aaa级片| 宝贝过来趴好张开腿让我看看| 亚洲宅男天堂在线观看无病毒| 野花视频www高清|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桃|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又黄又爽的视频在线观看| 88av免费观看入口在线|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亚洲美女aⅴ久久久91| 欧美bbbbxxxx| 宝贝过来趴好张开腿让我看看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