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地理百科   

黃海

黃海(別名黃水洋、東大洋)它是中國四大海域之一,也是三大邊緣海之一它位于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之間,在韓國濟州島的北側,北部和西部與中國接壤,東部與朝鮮半島接壤這是一個典型的半封閉海域,大致呈南北走向。西北邊境線位于遼東半島南端老鐵山角與山東半島北岸蓬萊登州角的連線上,通過渤海海峽與渤海相連;南部邊界位于中國長江口北岸起始口與韓國濟州島相連的地區,與東海相連,并通過濟州海峽與東部的朝鮮海峽相連。它南北長870公里,東西寬556公里,面積約38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4米,最深處140米。是一個半封閉的大陸架淺海。因受長江及淮、沐、由于受伊等河流的影響,含沙量相對較高,沿岸海水呈黃色,因此得名。黃海南北分界線大致為中國山東半島的城頭山和朝鮮半島的長白山,長約193公里。黃海的經緯度范圍是31° 40°′39°50′N~119 10′126°50′E之間。

黃海的主要河流是淮河水系、中朝界河鴨綠江和朝鮮主要海灣大同江,西臨膠州灣、海州灣東部有朝鮮灣和江華灣。地勢從北部東部和西部向中部和東南部傾斜。中心東部有一條狹長的海槽,從濟州島一直延伸到渤海海峽它叫做“黃海海槽”槽的東側坡度較陡,西側坡度平緩。大陸架相對平坦,其形狀是一個近南北向的海盆。黃海位于膠遼隆起和華南之間 ——嶺南隆起帶它是中生代形成的斷陷盆地,具有典型的陸相基底。黃海可分為四個隆起區和兩個凹陷區,共有六個構造單元,即千里巖隆起、南黃海中部隆起、南黃海東部隆起、勿南沙隆起、南黃海盆地北部和南黃海盆地南部。黃海的溫度是一月份最低的-2 ~ 6℃,南北溫差達8℃;8月份最高,整個海域的平均溫度為27~29℃。冬季黃海海水溫度6.72℃,夏天25℃.67℃。黃海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黃海表層水溫夏季為25℃,冬季為2 ~ 8℃。黃海水團主要包括近岸水團、有三種基本水團類型南黃海高鹽水團和黃海中部水團。

黃海的鳥類包括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白頭鶴、東方白鸛、有白尾海雕大天鵝等27種、鴛鴦、灰鶴、白琵鷺等81種。動物類麋鹿、丹頂鶴、東方白鸛、白尾海雕、牙獐、豹貓等。魚類帶魚、大黃魚、小黃魚和鯧魚等。底棲生物沙蠶、背蚓蟲、掌鰓索沙蠶等。遼東、山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海岸曲折,港灣眾多、島嶼。盛產魚、鹽。海底富藏石油、天然氣。

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6世紀,黃海海上交通發展活躍,東亞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大發展的背景下,環黃海之路經過東北亞三次交流浪潮逐漸形成。黃海生物種類豐富數量龐大,形成了煙草聲威、石島、海州灣、連青石、呂四大沙等好漁場。在黃海發生了一場黃海戰爭、中國和朝鮮之間的海上劃界在人類戰爭史上仍有爭議,如中美在黃海的對峙。在黃海風景區的中國區有一個中華麋鹿苑、黃海森林公園、小洋口、黃海濕地博物館等景區外,還有朝鮮的夢幻金浦、石潭九曲等景區,韓國有江華島、江華石墓遺址等景點。2019年7月5日,在第四十三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被表決通過、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目錄

位置境域 編輯本段

黃海屬于大陸架邊緣海,是我國四大海域之一三大邊緣海之一。現代黃海的區域范圍已在1929年的《地名大辭典》終稿中得到確認,海域基本確定為長江口以北海域,渤海海峽為兩海分界線。1982年出版的《膠澳志》號文件對現代黃海的大部分海域進行了規劃黃海位于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之間,南北長870公里,東西寬556公里,面積約38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4米最大深度可達140米。地理范圍是31 40′39°50′N、119°10′126°50′E。

山東半島頂端的成山角與朝鮮半島的長山山脈相連,將黃海分為北黃海和南黃海兩部分。北黃海位于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東臨朝鮮,西經渤海海峽與渤海相連;南黃海毗鄰東海,東海以長江口北岸七洞嘴與韓國濟州島西南部的連接線為界。

廣闊的黃海周邊經濟發達,主要沿海城市是中國的丹東、大連、煙臺、威海、青島、日照、連云港、鹽城、朝鮮新義州南通、韓國的南浦仁川等。與黃海接壤的主要行政區是中國和遼寧省、山東省、朝鮮平安北道江蘇省、平安南道、南浦特別市、黃海北道、韓國南黃海省仁川市、京畿道、忠清南道、全羅北道、全羅南道、濟州特別自治道。

地理特征 編輯本段

氣候

黃海平均氣溫27 ~ 29℃,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南部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000毫米,北部為500毫米,降水和海霧最頻繁的時期是7月。

氣溫

黃海的溫度是一月份最低的-2 ~ 6℃,南北溫差達8℃;8月份最高,整個海域的平均溫度為27~29℃。


黃海的冬季季風從9月開始,到次年3月結束。在此期間,主要盛行北風和西北風。黃海的冷鋒大風和低壓大風。冬季大風日數較多,夏季較少。北黃海在70天內/超過128年,以成山頭為最多,達到128天/年。黃海南部偏少,如山東半島南部沿海偏少19 ~ 56天/年;蘇北沿海除連云港外(83天/年)在外面,一般在20天/年以下。臺風過境期間,海面水溫、氣溫、氣壓將明顯下降,氣溫對臺風的反應快于水溫,海面水溫將下降5℃。

降雨

南部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000毫米,北部為500毫米雨季為6月至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一半以上。

黃海北部和西部約500 ~ 750毫米;山東半島成山角至石臼所年降水量為843 ~ 930毫米,是我國北方沿海多雨地區之一;山東半島北部和遼寧南部沿海年降水量為562 ~ 775毫米;黃海東部的朝鮮半島一帶降水很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黃海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50 ~ 70%,尤以7月最多。如成山角年降水量為863毫米,7月降水量為293毫米,占34%冬季降水量只有4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5%

海霧

中國近海是西太平洋多霧區之一。主要是平流霧和鋒面霧,前者比較常見。暖濕氣流流經寒冷海面逐漸冷卻形成的霧稱為平流霧。鋒面霧通常出現在暖鋒前后,一般隨鋒面移動。黃海海霧的多發期為4—6月,罕見的時期是在8月—11月。海氣溫差對冬夏季霧的產生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海霧發生時,850hPa以下的底層為偏南風,海霧消散后將由偏南風轉為偏北風。

黃海的霧區僅次于東海3月下旬,黃海南部沿海開始出現海霧,隨后霧區逐漸北移;6月霧區最大,覆蓋整個黃海。濃度大持續時間長厚度達幾十米至500米,而且東西兩岸比中間多,這些是黃海大霧的主要特點。

冬、在春天和初夏,沿海地區有霧天,尤其是在七月。西起黃海成山頭至麥島,北至大鹿島至大連,東至鴨綠江、在江華灣至濟州島附近的霧區,成山角的年平均霧日為83天,一年最多為96天,最長連續霧日為27天“霧窟”之稱。

地質

黃海位于膠遼隆起和華南之間 ——嶺南隆起帶它是中生代形成的斷陷盆地,具有典型的陸相基底。黃海可分為四個隆起區和兩個凹陷區,共有六個構造單元,即千里巖隆起、南黃海中部隆起、南黃海東部隆起、勿南沙隆起、南黃海盆地北部和南黃海盆地南部。

南黃海海底地層為巨厚的古生代地層—中生代地層,其中早古生代地層受到強烈的構造運動破壞,在中生代形成了一些小型地塹盆地,并受到構造運動的影響南黃海第三紀和第四紀地層厚達1000多米,最厚處達1500米。南黃海海底地貌可分為兩個凹陷和兩個隆起,共四個構造單元北部凹陷淺,南部凹陷深,中間為南黃海隆起,南部為南沙隆起。

地貌

南黃海

南黃海位于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之間,緯度約為31° 45°′~38°N、東經119° ~ 127°,南北長約750公里,東西寬約650公里,最窄處(朝鮮的成山頭和常山串聯在一起)約190公里,海域面積約30×104平方公里。南黃海是一個不對稱的海盆,海底地形來自西部、北、東三面中部和東南部緩慢傾斜,西部緩坡,東部相對陡峭。

南黃海南部以東海為界,從長江口北端起點至韓國濟州島,西面是山東半島、蘇北沿海,東面是朝鮮半島,北面與北黃海相連南黃海面積30多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5°.3米,最深處是濟州島北側的140米。南黃海可分為山東南部海岸斜坡和海州灣階地平原等六個二級地形地貌單元、黃海中部平原、蘇北沿海的舌狀臺地、朝鮮半島海上平臺、濟州島西部的黃海槽洼和沙脊地形。在北緯33.5°~37°、在東經124°至125°之間有一條長長的洼地,構成了南黃海整個負地形的中軸線,即黃海槽槽的北部被80米等深線分割,在南北向延伸的槽谷中出現一條被90米等深線包圍的長洼地,緯度為33°.大約在50°時,槽的走向變為西北—在東南部,濟洲海峽與沖繩海槽北部相連,海槽中發育沙脊。黃海槽是末次冰期黃海平原上層水系的主脈。北緯34°至37°.5°、東經123° ~ 124°,是現代小環流堆積形成的南黃海中部平原區大部分地區水深約70米,地勢向東部黃海槽平緩傾斜它是南黃海最平坦的地區,上面散布著十幾座突兀的孤山,相對高度20 ~ 50米,最大相對高度73米,頂部水深7米海崗多集中在南黃海平原南部。蘇北沿海有一個舌狀地形單元,北起連云港,南至長江口等深線向海洋方向突出,北部水深較淺,南部水深較深。濟州島西部的沙脊主要分布在北緯33° ~ 34°,東經125° ~ 126°等深線西北呈之字形,有數十條沙脊和沙槽,水深90 ~ 110米。

北黃海

北黃海為半封閉陸架淺海,被山東半島包圍、被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環抱,西北側由渤海海峽的廟島列島與渤海相連,東側由膠東半島成山角至朝鮮半島長山一線與南黃海相連,面積8萬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8米,最深處為白嶺島西南側86米。北黃海海域可分為四個主要地貌單元,自北向南為北黃海中部平原、山東半島岸坡和臺地、朝鮮西部的潮汐沙脊、遼南岸坡。北黃海的海底地形由北向南、西、西南逐漸向中部傾斜,總體趨勢緩慢向南黃海傾斜水下地形總體平緩,基本呈向東南敞開的簸箕狀深水區主要分布在老鐵山水道和渤海海峽東南部—南北黃海交界處的西北黃海槽。受老鐵山水道落潮的影響,遼東半島南岸發育了四個大致平行的西南地區—分布在中國東北的潮汐沙脊;由于沿岸流的作用,西部海域廣泛發育堆積地貌;東部海域以潮波作用為主,發育大型潮沙脊。

特征

南黃海

南黃海南部以東海為界,從長江口北端起點至韓國濟州島,西面是山東半島、蘇北沿海東臨朝鮮半島,北與北黃海相連,面積約31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6米深度由西北向東南逐漸增加,最大水深為濟州島北側140米。南黃海可分為山東南部海岸斜坡和海州灣階地平原等六個二級地形地貌單元、黃海中部平原、蘇北沿海的舌狀臺地、朝鮮半島海上平臺、濟州島西部的黃海槽洼和沙脊地形。在北緯33.5°~37°、在東經124°至125°之間有一條長長的洼地,構成了南黃海整個負地形的中軸線,即黃海槽槽的北部被80米等深線分割,在南北向延伸的槽谷中出現一條被90米等深線包圍的長洼地,緯度為33°.大約在50°時,槽的走向變為西北—在東南部,濟洲海峽與沖繩海槽北部相連,海槽中發育沙脊。黃海槽是末次冰期黃海平原上層水系的主脈。北緯34°至37°.5°、東經123° ~ 124°,是現代小環流堆積形成的南黃海中部平原區大部分地區水深約70米,地勢向東部黃海槽平緩傾斜它是南黃海最平坦的地區,上面散布著十幾座突兀的孤山,相對高度20 ~ 50米,最大相對高度73米,頂部水深7米海崗多集中在南黃海平原南部。蘇北沿海有一個舌狀地形單元,北起連云港,南至長江口等深線向海洋方向突出,北部水深較淺,南部水深較深。濟州島西部的沙脊主要分布在北緯33° ~ 34°,東經125° ~ 126°等深線西北呈之字形,有數十條沙脊和沙槽,水深90 ~ 110米。

北黃海

北黃海位于膠遼隆起區,基底為前震旦紀和震旦紀變質巖后來被燕山運動破壞,發育中基性火山噴發巖和酸性侵入巖侏羅紀時期,部分地區發育了一些構造盆地,第三紀沉積物缺失第四紀沉積物較為發育,沉積物厚度可達300米。北黃海盆地是在中朝準地臺上發育起來的中新生代復合盆地盆地內有兩個沉降中心,沿東北方向分布盆地邊緣和內部斷層發育主要構造線為東北走向,構造單元由北向南依次為海島隆起、北黃海盆地與劉公島隆起。在區域隆升的背景下,盆地內發育了一系列小型凹陷中生代晚期地層一般厚100 ~ 600米,中間部分、西南部凹陷可達2000米,下第三系為一套含煤地層,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沉積厚度為300 ~ 600米。

水文特征 編輯本段

海水溫度

冬天,黃海的海水溫度是6度.72℃,夏季黃海的海水溫度為25℃.67℃。海水的溫度反映了海水的冷熱狀態,這主要取決于海洋熱量的收支。

海水透明度

黃海沿岸多為黃綠色,透明度一般小于8米;黃海中部透明度稍大,約10 ~ 15米,最大為20米。

海水鹽度

海水中含有許多鹽類物質,主要是氯化鈉和氯化鎂,因此海水的味道是咸而苦的。鹽度用來表示海水中鹽類物質的質量分數。

由于黃海入海河流較少,鹽度的分布主要取決于黃海暖流和高鹽度的升降。除了鴨綠江口附近的低表面鹽度(年平均值為27.0~29.黃海的鹽度高于渤海,年平均表層鹽度為30.0~32.冬季等壓線分布也大致平行于海岸,高鹽水舌在渤海海峽附近由南向北向西延伸。北黃海的表層鹽度為29.0~31.南黃海東部31度.0~32.,西側為30.0~31.,中央為32.0~34.夏季除黃海北岸外,其他水域鹽度分布與冬季相似,高鹽度舌的控制范圍小于冬季。

水溫

冬季黃海各層水溫分布規律,沿岸低,外海高在黃海中部,一條高溫水舌自南向北延伸。黃海北岸的表層水溫—東部沿海1 ~ 2℃,東部沿海2 ~ 6℃,西部沿海3 ~ 5℃,中部5 ~ 12℃。夏季黃海表層水溫上升到26 ~ 28℃,但成山角附近和朝鮮半島西南部有一個低溫帶,中心溫度低于24℃,這可能是由于深層冷水上升造成的。整個黃海有幾個冷中心:一個在北黃海,一個在南黃海東、西側各一個。前者相對穩定,年際變化小,中心值在6℃以下;后者的位置每年都有變化,既有經緯線運動,中心值低于7℃。黃海的水溫和鹽度范圍約為0.29~28.50℃和27.00~32.96。

冬季黃海各層水溫分布具有沿岸低外海高的特點“高溫水舌”由南向北延伸,北岸表層水溫1 ~ 2℃,東岸2 ~ 6℃,西岸3 ~ 5℃,中心5 ~ 12℃。夏季,由于表層水溫上升到26 ~ 28℃,深層冷水上升,成山角附近和朝鮮半島西南部會出現一個低溫帶。

海冰

中國黃海的第一個冰日通常始于11月下旬,結束于次年3月中旬。鴨綠江口附近和西韓灣頂部的冰情更為嚴重。冰區距岸邊15 ~ 40公里,冰情自鴨綠江口向西逐漸變輕,冰界逐漸向岸邊退縮鴨綠江口寬約20 ~ 40公里,李長山群島周圍距海岸10 ~ 20公里,三山島距大連灣以北僅幾公里至10公里,大連以西沒有冰。浮冰厚度為10 ~ 20厘米,冰流速度為0.4~0.6節,最大2節。1月上旬至2月底,遼南沿海出現固定冰,寬度為幾百米至幾千米,東部略寬,西部較窄,厚度為10 ~ 30厘米。西韓灣冰界由北向南變窄,長山系附近一般沒有冰冰期持續2至3個月,冰厚10至30厘米,其中大通河口冰厚18至32厘米。浮冰也將穿越長長的山脈,串成江華灣。每年冬天,中國黃海北部的一些海域開始結冰隨著強寒潮的爆發和持續,海冰覆蓋面積擴大越來越明顯、隨著厚度的增加,海冰在第二年春天逐漸融化,直到消失。

海浪

黃海南部和北部的海浪有一些不同前者以高浪高的涌浪為主;后者以風浪為主,浪高較小。冬季黃海波高1.6米,寒潮來襲時,黃海最大浪高可達5 ~ 6米。渤海和黃海北部夏季平均波高為0.8~0.9米,表4海浪波高(米)的地理分布。黃海南部約1.2米,但臺風過境時,最大浪高可達6 ~ 7米。黃海有兩個大浪區,一個在成山頭以東海域,另一個在黃海海域、靠近東海交界處的濟州島。黃海北部的波浪周期比近海短,黃海北部的波浪周期基本在34之間。黃海北部最大浪高小于近海,由近海向近海逐漸增大。

潮流

黃海是我國近海潮流最強的海域,其潮流類型大致以東經124°為界,東部為半日潮,西部為不規則半日潮。黃海潮流的流速分布為東部強,西部次之,中部弱。最大值出現在朝鮮半島沿岸的海灣頂部,如仁川港外潮流23節,部分航道甚至達到10節。成山角至長山弦一帶是黃海另一強潮流區,成山角附近2節,長山弦附近5節。黃海西部潮流一般為2節左右,黃海中部潮流較弱,為1節左右。黃海的潮流在大部分地區是旋轉流,其長軸與海岸線或等深線一致,尤其是在近岸。

海流

黃河有兩大流系外流系和沿岸流系。兩大海流系統的升降構成了黃海環流,黃海外海流系統由黑潮和黃海暖流組成。外流系統的主要特點是鹽度高水色清透明度高流速強流向穩定厚度大。沿岸流系不同,含鹽量低,水色渾濁,透明度小,厚度薄(約5~15米)等特色。

黃海暖流

黃海暖流是唯一一個由Ma暖流和東海陸架混合水匯合而成的從公海向黃海輸送高溫的暖流、高鹽海水的環流。

黃海黃海

黃海有一股從濟州島西南方向進入的具有高溫高鹽特征的海洋運動,對黃海的水交換和海洋環境產生重要影響這就是黃海暖流。大致沿“黃海槽”在向北流動的過程中,由于沿岸水文氣象因素的影響,暖流的特征逐漸發生變化,并且暖流的特征也隨著進入黃海距離的增加而減弱。因黃、渤海是強潮流區,相比之下,海流很弱,以潮流為主。

水流速度只有潮流的1/10左右(約0.2~0.3節)因此,洋流往往被潮流所掩蓋,難以分辨。從溫度和鹽度分布來看,冬季溫度較高、高鹽水舌,從南黃海延伸到渤海。在夏季,由于黃海深層冷水潛伏在黃海深處,阻礙了暖流的北移,因此這種暖流可能僅限于表面。

黃海暖流的季節變化冬強夏弱,這不僅與黃海冷水團有關,還與通過朝鮮海峽到達馬來西亞的暖流速度有關、流量有關。當朝鮮海峽的流速減弱時,黃海暖流增強;反之,則減弱。黃海暖流的方向比較穩定,全年向北,沿高鹽水舌軸流動。

生物植被 編輯本段

黃海生態區是包括渤海在內的全球大型大陸架海洋生態系統之一、長江口附近的黃海和東海北部是一個跨界區域。

動物

黃海生態區約有339種魚類100種多毛類171種軟體動物和107種甲殼類動物。

鳥類

黃海生態區有中國173種水鳥和9種海鳥,韓國162種水鳥,其中具有全球意義的物種包括丹頂鶴、白頭鶴、白枕鶴、黑臉琵鷺、鴛鴦、東方白鸛、花臉鴨、大天鵝、黑嘴鷗、蠣鷸、小青腳鷸、勺嘴鷸、大杓鷸、鴻雁、白鶴等等。

黃海地區有豐富的鳥類,“鳥中大熊貓”被稱為勺嘴鷸的鷸在世界上只有大約600只,其中一半以條紋泥為食、換羽;小青鷸的數量已從十年前的600只連續三年超過學術預測2022年,有1221只鷸和彩色鷸、丑鴨、蓑羽鶴等珍稀物種已記錄到23目71科215屬436種鳥類,約占中國鳥類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珍稀瀕危鳥類有117種,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受威脅”有鳥類37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109種。

魚類

黃海共有魚類113科321種。在適宜溫度類型中,有139個暖溫型107個暖水型70個冷溫型和5個冷水型。在棲息地類型中,大陸架淺底層魚類有193種,它們在大陸架上是巖石、大陸架淺水上層、大陸架的淺水中部和底部、大陸架深水中上層魚類和中上層魚類的數量為41種、34、29、15和9種。黃海的暖水性魚類,如帶魚、大黃魚、小黃魚和鯧魚等。

哺乳動物

黃海地區是海獺和江豚的重要棲息地,這里也有小須、灰鯨和斑海豹歐亞水獺等動物。

黃海江豚體長80 ~ 93厘米,平均體長140厘米、平均體重為43.其中,雌性體長最大為220厘米,平均體長為136厘米.7cm;雄性最大體長227厘米,平均體長150厘米.1cm。江豚和海豚美國的食物包括魚、頭足類、甲殼類、雙殼貝類,其中拉普拉斯 狼牙蝦虎魚、澳洲鮐、小黃魚、黃姑魚、長蛇鯔主要食物。1988年,江豚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996年,長江江豚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入名錄“瀕危級”。

灰鯨(echerichia coli)現在也被稱為東太平洋灰鯨,是一種每年在覓食區和繁殖區之間旅行的鯨魚。它們長約16米,重36噸,通常能活到50歲–60歲。灰鯨是“Echrich Theeu”屬中唯一的物種,也是灰鯨科中唯一的物種。這種動物是最古老的物種之一,在地球上有大約3000萬年的歷史。灰鯨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受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護(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dlit)列為無危物種(LC)。

植物

浮游植物

2007—2017年秋季,黃海共發現浮游植物371種,隸屬于4門108屬。其中甲藻有56屬237種,甲藻有98種硅藻和甲藻是南黃海的兩大浮游植物類群。主要優勢種是裸甲藻、柔弱擬菱形藻、藍隱藻、菱形海線藻、錐狀斯氏菌陀螺菌等。浮游植物的生態類型主要是溫帶近岸,優勢種有:小等刺硅鞭藻、簡單裸甲藻、旋溝藻、蜂腰雙壁藻、有凹槽的副藻類和菱形海山等。北黃海的優勢屬種相繼演化為副藻溝(Ponzi ulcer)角藻(Tripo)角毛藻(Chaetocero p)圓篩藻(Thin dicu)原多甲藻(Prototoluidine)它繼承了南黃海的角毛藻、圓篩藻、鼻狀藻(Long noe)中肋骨條藻(keletonema cotatum)等。

底棲植物(大型海藻)

黃海西區藍藻門、紅藻門、褐藻門和綠藻門的特有種分別為8種、96、與其他群落共有79種和32種,共計215種(3社區,下同)分別為15、48、15種和5種,共83種。

大型底棲生物

黃海共有大型底棲動物853種,優勢種為鹽度較窄的北溫帶種類北黃海的年平均生物量為99.66g/M2的棘皮動物最高,南黃海的年平均生物量為27.69g/M2的多毛類貢獻最大,北黃海的年平均密度為2017只.40個/M2,而南黃海只有88.67個/M2,北黃海大型底棲動物的總平均密度和生物量遠高于其他海域。

2000年-2010年,黃海共有9種優勢物種,其中包括5種多毛類動物,即少鰓沙蠶、背蚓蟲、軟體動物有兩種,即沙蠶角蝶蛹和尤尼菲蜈蚣,即蛤蜊鉤端螺旋體和胡桃。棘皮動物有兩種,分別是紫莖澤蘭和紫莖澤蘭。其中,臂尾輪蟲是黃海4個航次大型底棲動物的優勢種,淺水為蛇紋石、兩個航次的黃海大型底棲動物中,角蟾和沙蠶分別為優勢種。

2012年的調查表明,南黃海大型底棲動物群落在過去半個世紀中發生了巨大變化,但仍以黃海冷水團群落為主、混合群落和廣溫群落占優勢。群落間物種組成差異顯著。黃海冷水團群落的優勢類群已從軟體動物和甲殼動物轉變為淺水,而混合群落和廣溫群落的優勢類群主要從棘皮動物和軟體動物轉變為多毛類。

海洋資源 編輯本段

海鹽產業

由于黃海沿岸蒸發量大、降水少,旱季明顯,沙灘多,海灘平坦寬闊,有大量土地可以開辟為鹽田。

礦產資源

黃海的底部是一個封閉的大盆地,從大陸流入海洋的大量沉積物不斷沉積在這里。北黃海的地質與渤海相似,其東南盆地可能存在較厚的古近系油氣和含煤沉積物。南黃海凹陷較深,海相地層較發育新生代地層深達5000米,其隆起和斷裂構造的發育非常有利于油氣的生成和儲存。南黃海盆地是蘇北含油氣盆地向海洋的延伸,與陸地共同構成蘇北—南黃海盆地,面積約8.7萬平方千米。盆地內有40多個可儲油氣的構造圈閉,生油巖厚度達數千米。

油氣資源

南 南黃海南部盆地的er凹陷就是一個典型的凹陷—新生代“南斷北超”陸相斷陷湖盆。受燕山運動晚期—在喜馬拉雅運動早期,張應力場受到控制,在南 額爾凹陷,它控制著凹陷的構造結構、沉積充填與烴源巖分布。南二凹陷中—新生界是南黃海南部盆地最大的凹陷,也是主要的潛在生烴凹陷之一,最大厚度達7500米,凹陷面積超過1700平方公里。南京油田阜寧組油氣生成研究急診抑郁癥36歲.3億~45.4億t,資源2.9億~3.6億噸,油氣資源潛力巨大,勘探前景廣闊。

風景名勝 編輯本段

黃海國家森林公園

東臺黃海森林生態旅游度假區始建于1965年,總面積6.8萬畝,其中海林景區4個.2萬畝,海濱風景區2處.6萬畝,平均4000個負氧離子/立方厘米,森林覆蓋率超過90%,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平原森林。有628種植物、這里有342種鳥類和近30種哺乳動物。該公園已相繼成為國家AAAA風景區、中國首批森林恢復基地和江蘇省旅游度假區。

中華麋鹿園

中華麋鹿苑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的黃海海灘是亞洲東部最大的濕地,也是太平洋西岸古生境保護最好的半原始濕地它已被聯合國列為國際重要濕地,成為永久保護區。中國麋鹿苑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最大的麋鹿苑、種群數量最多的、世界上最完整的麋鹿基因庫、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世界與政治美國最大的人工馴養麋鹿公園。是全球唯一、全國唯一以麋鹿文化為主題的國家5A級景區。

1986年引進的39只麋鹿數量已增長到2018年的4556只,占世界麋鹿數量的 美國麋鹿種群%最重要的是,野生麋鹿種群數量達到905頭,是世界上最大的麋鹿基因庫。除了麋鹿,還有丹頂鶴、東方白鸛、白尾海雕、牙獐、豹貓等400多個動物家族在近500種海邊植物的陪伴下茁壯成長這是一個天然的海濱博物館。保護區內有12種哺乳動物、27種兩棲和爬行動物、魚類156種、昆蟲599種、有499種植物,其中一種來自農村、有二級保護動物41種。

小洋口

小洋口位于長江三角洲北翼,東臨黃海,南瀕長江。全區總面積80平方公里,黃金海岸線15公里、6萬畝金沙灘,總人口8人.7萬。

小洋口的景點包括海灘迪斯科,中國最大的人工漁港,三口溫泉井和16米高的海印廟“蓬蓬樹”,國際錦標賽級別的林克斯海濱體育場,南黃海訓練營。

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

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是林業部命名的第一個國家級海洋森林公園。約有19個主題,80多種樹種,50多種野生花卉和鳥類。這里不僅有六座清代古炮臺,還有一座北洋水師的忠誠紀念碑、劉公像、劉公亭、動物園、觀海樓、五花石、梅花鹿園、板疆石、釣魚臺、聽濤亭等20多處自然景觀。公園總面積4000余畝,占全島面積的745%森林覆蓋率高達87%約有19科80余種,野生花鳥50余種。

夢金浦

孟津鋪位于朝鮮黃海道南部龍源縣西北海岸,面積約7,340公頃。孟津浦以孟津浦大象巖為特色,是朝鮮第143號自然保護地。特別的紀念品是孟津鋪的大象石,它有15米高、鼻圍3米。漲潮時,它看起來像一頭大象伸長鼻子,放下水來吸水。

石潭九曲

石灘九曲位于黃海道南部的畢成縣,石灘九曲有石灘櫸樹、石潭銀杏樹、鮮少學院和其他自然紀念碑和歷史遺跡。

江華島

江華島寬410平方公里,南北長27公里,東西長16公里它是韓國第五大島。江華島上有人文景觀江華歷史博物館、姜華珺農耕文化中心、姜華珺農耕文化中心。擁有普門寺、傳燈寺、積石寺、高麗宮址、許多景觀,如摩尼山。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下龍灣    下一篇 伏牛山

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青国产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91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天天综合天天做天天综合| 午夜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丝袜乱系列大全目录|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宝贝过来趴好张开腿让我看看| 嘟嘟嘟www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中文天堂最新版www在线观看|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小雪你好紧好烫好爽| 免费观看激色视频网站(性色) |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5在热| 被两个同桌绑起来玩乳动态gif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好叼操这里只有精品|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 | 色视频www在线播放国产人成| 日本一区二区三| 嗯嗯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男男肉动漫未删减版在线观看| 天天操2018|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 国产喷水女王在线播放| 日本精品a在线| 午夜黄色一级片| 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国产成人精品动图| 中文字幕高清有码在线中字| 粗壮挺进邻居人妻| 国产精品麻豆va在线播放|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青娱乐国产精品视频| 好男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