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生活科普   

消費者

消費者是指為生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單位和個人。消費者與生產者和銷售者的區別在于,他們購買商品或服務是為了滿足個人和家庭需求。在古希臘,“消費”一詞最早是在色諾芬的《論經濟》中提出的,法律意義上的消費者是相對于市場經濟體制發展中的經營者而言的相對概念。

消費者保護運動始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首先起源于美國,然后發展到歐洲、日本和幾個發展中國家。198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消費者保護準則》提出,消費者權益應包括: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不應受到危害;消費者的經濟利益應該得到保護;消費者有權獲得充分的信息;消費者有權根據個人意愿和需求做出選擇;消費者教育;提供有效的消費者賠償方式;組織消費者團體或組織的自由。

目錄

各國定義 編輯本段

美利堅合眾國:美國傾向于認為消費者是不同于制造商、批發商和零售商的相對概念,主要指為個人或家庭成員交易和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自然人。

不列顛,英國:1977年,英國《貨物買賣法》明確規定,消費者是指在與另一方交易時不專門從事商業活動的人,也不能認為他專門從事商業活動。

歐盟:根據歐洲聯盟的歐共體指令,消費者是指在該指令所針對的合同中為自己的業務、職業或專門職業以外的目的實施行為的所有自然人。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在立法中采用“虛構”技術,即推定購買特定商品或服務供個人或家庭使用且不轉售的自然人,以及交易金額不超過4萬澳元的小商販為消費者。

中國:我國《消費品使用說明書第一部分:總則》(GB 5296.1-2012)將消費者定義為為滿足日常消費需要而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的社會成員。

學界認為,消費者是指在不同時空參與消費活動的人或群體。換句話說,消費者是指實際參與消費活動的某個過程或整個過程(需要-購買-使用)的人。

主要特征 編輯本段

消費者是經營者的相對概念:哪里有生產,哪里就有消費,哪里就有消費者。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主體分為生產者和消費者兩個對立的陣營,消費者的地位不同于生產者和經營者。

生活消費是核心內涵:消費者是指為生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單位和個人。“生活消費”的客觀因素是消費者的核心內涵。“生活消費”是一個開放的、發展的概念,它不僅包括生存消費,還包括發展消費、享受消費、精神消費甚至奢侈消費。

消費者是商品和服務的最終用戶:

消費者不僅限于合同相對人,與經營者無合同關系的家庭成員、受贈人均為受法律保護的消費者。消費者最終是商品或服務的最終用戶。

權益日 編輯本段

1983年,為擴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宣傳,促進各國各地區消費者組織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使其得到世界范圍的關注,更好地保護世界各國消費者權益,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將每年的3月15日定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消費者權利 編輯本段

安全權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有權保護自己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主要包括:

1.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2.經營者應當為消費提供具有必要安全保障的場所和環境,讓消費者在安全的環境中消費。

3.在經營者提供的消費場所內,如果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受到危害或者可能受到危害,經營者有義務提供合理的幫助和協助。

知情權

消費者有權了解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準確、完整的信息,主要包括:

1.消費者有權知悉商品或者服務的名稱、商標、產地、生產者名稱、生產日期、服務內容、規格等基本信息。

2.消費者有權了解商品的用途、性能、等級、成分或者配料、有效期限、使用說明書、檢驗合格證明等技術條件。

3.消費者有權事先了解商品或者服務的價格以及商品的售后服務。

選擇權 

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商品或服務,主要包括:

1.消費者有權自由選擇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經營者。

消費者有權決定是否購買任何種類的商品或服務。

3.消費者有權自由選擇商品或服務。

4.消費者有權選擇和識別自己的商品或服務。

公平交易權利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有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準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強制交易。這項權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消費者有權獲得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的商品或者服務。

2.消費者有權獲得價格合理的商品或者服務,即國家定價的商品應當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價格,合理價格由經營者和消費者根據市場規律和價值規律共同確定。

3.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經營者使用的計量器具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消費者有權查明計量器具的準確性,有權檢查稱重結果,有權重新稱重,并有權要求補充或退貨兩磅。

4.消費者有權拒絕違背自己意愿的消費,例如捆綁消費。

損害賠償權利

消費者因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有權依法獲得賠償。這項權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經營者或者商品服務給消費者的生命健康權、名譽權、榮譽權造成損失的,消費者有權要求賠償。

2.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因經營者或者商品服務受到直接或者間接財產損失的,有權要求賠償。

3.商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無論是否有過錯,都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因消費者自身過錯造成損害的,商品的生產者、銷售者不承擔責任。

4.消費者有權主張修理、重做、更換、恢復原狀、消除影響、恢復車主名譽、賠禮道歉等權利。

維護權利 編輯本段

成立維護權利的社會組織的權利:消費者有權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組織。

法國:法國消費者保護組織是法國消費者協會的雜志,其主要任務是為消費者提供大量消費信息。

不列顛,英國:英國消費者協會于1957年由私人成立,出版雜志《選擇》,所有訂閱該雜志的消費者自動成為其成員。與該雜志關系密切的研究和測試中心主要進行商品比較測試和消費調查,為消費者選擇商品和服務提供客觀信息和專業建議。

美利堅合眾國:1953年,美國民間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消費者權益委員會”成立。該組織主要提供消費者報告、信息和情報,維護消費者權益。由于該組織屬于民間組織,一般通過新聞媒體曝光、代表消費者提起訴訟等方式保護消費者權益。

中國:根據行政區域,中國的消費者協會分為中央、省、市和縣四級。消費者協會主要為消費者提供信息和咨詢服務,參與消費者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受理消費者投訴并啟動調查調解程序,支持消費者對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提起訴訟,并在媒體上對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進行曝光和批評。

受教育權 編輯本段

消費者有權獲得消費知識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知識。這項權利主要包括:

1.消費者有權獲得經營者給予的商品使用指導和售后指導服務。

消費者消費者

2.消費者有權從消費者協會或者生產經營者處獲得有關商品鑒別能力(辨別商品真偽、優劣)、挑選能力和鑒賞能力的知識指南或者說明。

3.消費者有權從生產者、經營者處獲得商品儲存、維護、修理知識。

法國:法國國家消費者研究所發布的“6000萬消費者”報告談到了消費者行為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中國司法、警察、海關等部門經常與制造商聯合舉辦講座和培訓課程,以提高消費者識別假冒偽劣產品的能力。

歐盟:歐盟主要通過設立學校和歐洲消費者中心來加強消費者教育。

日本:日本于1966年將“消費者保護”的概念引入學校教育。1968年制定了《消費者權益保護基本法》,以法律形式規定了消費者的受教育權。日本消費者的受教育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讓消費者了解和掌握日常消費知識;二是培養消費者在社會經濟交往中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判斷能力。

中國: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3條規定了消費者受教育的權利,但沒有規定由誰來履行。

尊重權利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或接受服務時,享有人格尊嚴和尊重民族風俗習慣的權利,主要包括:

1.尊重人格尊嚴的權利,如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和肖像權。實踐中往往表現為侮辱消費者、搜查消費者的身體和物品,甚至限制消費者的人身自由。

2.應尊重民族風俗習慣,如各民族在飲食、衣著、居住、禮儀、禁忌等方面的風俗習慣。

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4條賦予消費者在消費時享有人格尊嚴和尊重民族風俗習慣的權利。

泰國:泰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在受到損害時有權獲得審查和賠償”。

日本:日本沒有直接規定消費者的受尊重權,而是賦予消費者撤銷權,使消費者在受到侵害時有權行使撤銷權,從而達到保護消費者受尊重權的目的。

不列顛,英國:英國賦予消費者嚴格的反悔權,以保護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不受經營者的侮辱。

消費者監督 編輯本段

消費者有權對商品和服務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進行監督,主要包括:

1.消費者監督商品和服務的權利。消費者有權對經營者商品和服務不明碼標價、價格欺詐等價格行為進行監督。有權對不符合國家法定要求的商品等商品質量進行監督。有權監督商品和服務的銷售及售后服務。

2.消費者有權監督消費者保護工作。消費者有權對消費者權益立法行為和保護消費者權益法律的實施提出建議和監督。可以對執法機關的工作不力和不作為提出批評、建議、舉報和控告。

信息保護 編輯本段

消費者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經營者對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負有保密義務,主要包括:

1.知情權,消費者有權知道經營者收集的信息的具體項目、使用方式和用途。

2.選擇權,消費者有權允許或禁止自己的信息被收集和使用。

3.有了限制權,消費者有權限制經營者使用個人信息的范圍、期限和用途。

4.信息收益權,消費者有權要求收集信息的用戶支付可觀的報酬。

5.安全權方面,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采取必要、合理的措施保障個人信息安全。

美利堅合眾國:美國制定了《公平信用報告法》、《平等信貸機會法》和《現代金融服務法》來保護消費者的個人信息。

不列顛,英國:1984年,根據《歐洲數據保護公約》,英國制定了適用于電子商務領域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的《數據保護法》,并一直延續至今。

法國:1970年修訂的法國民法典第9條規定了保護個人信息的權利。此外,法國對消費者個人信息的保護沒有具體規定,對消費者信息權利的保護只能依據《刑法》、《新刑法》和《計算機與自由法》。

德國:德國于1977年頒布《聯邦數據保護法》,主要以信息自決權為憲法基礎,以一般人格權為民法基礎來保護個人信息,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權可以援引保護。

瑞典:瑞典制定了《1973年數據法》、《瑞典數據銀行法》和《瑞典數據銀行法》,對可以收集的數據、數據存儲、數據安全和數據開放以及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權利受法律保護等作出了詳細規定。

中國:我國2013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消費者信息收集的基本原則、使用規則、收集范圍和保密等作出了詳細規定。

消費者無條件終止的權利

消費者購買后有權在一定期限內無條件退貨,且不承擔任何費用。行使這項權利的先決條件:

1.擁有這種權利的消費者。

2.該權利僅適用于非固定場所的銷售行為。比如電話銷售、電視銷售、網上銷售和上門銷售。

3.這項權利的行使必須在法定期限內。

4.這項權利不適用于特定商品。如食品、保護期短的商品、雜志和紙張。

美利堅合眾國:美國《全球和國家商業電子簽名法》規定,如果消費者通過互聯網購物,即使他們已經接受了商品,也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取消合同并要求經營者退貨退款。美國上門銷售的冷靜期規定還規定,對于低于25美元的直接銷售交易,消費者有權反悔。

歐盟:歐盟遠程銷售指令規定,除特殊情況外,商品交易完成后,消費者有權在七天內反悔、取消合同并退貨退款。

不列顛,英國:英國《租賃銷售法》規定,如果買方在“適當的交易地點”以外的任何地點簽署租賃銷售合同或分期付款合同,他有權在收到正式合同副本之日起4天內解除合同。這也被稱為“冷靜期”條款。

日本:日本《拜訪銷售法》規定,在拜訪銷售中,買受人可以在4日內書面申請撤銷或解除銷售合同。如果商品已被消費者全部或部分使用,且使用導致商品價值大幅下降,則不能行使該權利。

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通過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但消費者訂購的音像制品、計算機軟件等數字商品屬于鮮活易腐的,消費者在線下載或拆封的,以及交付的報紙和期刊除外。

消費者保護 編輯本段

立法保護

為保護消費者權益,聯合國制定了《保護消費者準則》,提出了一些消費者權益的一般原則,推動了世界各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制定和實施,將消費者納入法律保護范圍。

歐盟:1992年,為了保護消費者,歐盟12個成員國簽署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條約指出了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性,并制定了相應的措施。1997年,歐盟制定了《阿姆斯特丹條約》。根據條約,歐盟致力于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和經濟利益,促進消費者獲得信息和培訓的權利以及保護消費者利益的自我組織。

日本:1968年,日本頒布了《消費者權益保護基本法》,2004年修改并更名為《消費者基本法》,確立了以“尊重消費者權利”和“支持消費者自力更生”為基本原則的消費者政策推進方向。《消費者基本法》還明確規定:1。確保安全;2.確保機會的選擇;3.確保必要的信息;4.確保教育機會;5.對消費者受害者的救濟;6.反映消費者意見等基本原則。

中國:1993年,中國頒布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并于2013年進行了修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確立了消費者的基本權利和維權原則。中國認為,國家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方面負有重要責任。國家通過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采取各種措施,為確保實現消費者權利創造必要條件。

保護制度

消費者行政保護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干預消費關系,規范經營者的經營活動,引導和保護消費者行為,以保護消費者權益。其保護手段主要包括:

1.通過生產經營主體進入和退出的管理維度保護消費者。

2.通過對市場行為的日常監管保護消費者。

3.通過懲罰市場違規行為來保護消費者。

4.通過接受和處理消費者投訴和舉報來保護消費者。

司法保護

消費者保護的司法保護是指借助國家司法力量實施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立法。對于侵害消費者的行為,國家司法機關通過民事、刑事訴訟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同時通過行政訴訟監督實現行政保護。

監督保護

社會監督是指通過社會新聞機構、社會組織和普通消費者對生產經營者侵害消費者的行為進行自上而下的非國家監督,從而達到保護消費者的目的。

消費者糾紛的解決

在消費者的日常消費中,如果因經營者未履行或不當履行法定義務而產生糾紛,消費者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解決爭議的主要方式包括:

1.和解,經營者和消費者雙方通過協商解決爭議。

2.調解,在消費者組織或者其他社會調解組織的介入下,對糾紛當事人進行說服教育、勸導和勸導,促使消費者和經營者達成協議,消除糾紛。

3.投訴:消費者根據法律法規向行政機關投訴,行政機關通過調查以行政裁決或行政調解的方式處理消費糾紛。

4.仲裁,雙方在爭議發生前或發生后自愿將爭議提交第三方仲裁機構裁決,以解決消費糾紛的方法。

5.訴訟,消費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審理判決解決消費糾紛。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贈與合同    下一篇 合肥職業技術學院

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3p视频在线观看| 九九热这里都是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成人mv在线播放| 国产福利1000| 在线一区二区观看| 好猛好紧好硬使劲好大男男| 日韩毛片在线视频| 欧美黑人又大又粗XXXXX| 海角社区hjb09|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道| 男人j桶进女人p无遮挡免费 | 一边摸一边叫床一边爽|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不卡视频| 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午夜在线观看免费影院| 免费看特黄特黄欧美大片| 台湾三级香港三级经典三在线 | 边吃奶边摸下我好爽视频免费| 菠萝蜜视频在线看| 色香蕉在线观看网站| 网友偷自拍原创区| 爱情岛论坛亚洲永久入口口 | 免费久久人人爽人人爽av| 啊用力太猛了啊好深视频| 国产乱在线观看完整版视频| 午夜免费理论片a级|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软件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久婷婷五月亚洲97号色| japanmilkhdxxxxxmature| 波多野结衣导航| 五月天久久婷婷|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播放|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