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杓鷸(學名:Calidris tenuirostris),別名紅腰杓大杓鷸、老油瓶是一種大型涉禽,屬于狙擊手屬。體長53–66厘米,是最大的大杓鷸,體重390-1350克,雄性成鳥平均比雌性成鳥輕11[閱讀全文]
摘要: 琴鳥(學名:Herring family)屬于雀形目,因其尾羽像七弦豎琴一樣展開而得名。琴鳥科只有琴鳥、兩種琴鳥。兩者都是澳大利亞本土的鳥類,其中華麗的天琴鳥分布很廣,包括布里斯班、悉尼、在墨爾本等地,[閱讀全文]
摘要: 棱鮻(學名:Liza carinata),別名梭子魚、狗魚等,是一種小型和中型的暖水魚,屬于鯉魚科。它的體長一般為15~20厘米,最長可達24.4厘米,最大重量可達145克左右,魚的前部呈亞圓柱形,背部[閱讀全文]
摘要: 麥穗魚(拉丁學名:Pseudorasbora parva),又稱羅漢魚、麻嫩子、偷嘴魚。頭略扁,桿狀,頭略尖,嘴小而上,下頜略長于上頜,唇薄,上頜邊緣有角質層,嘴小而不必要,背鰭短且無硬刺。最小成熟雌魚[閱讀全文]
摘要: 大馬哈魚(學名:Oncorhynchus keta),又稱大麻哈魚,俗稱狗鮭、秋鮭。體側扁平,呈紡錘形,從后腦勺到背鰭基部逐漸升高,從背鰭到尾部略彎曲。腦袋扁,眼睛小。吻部像鳥一樣突出的喙。上下頜有一排[閱讀全文]
摘要: 亞歷山大鸚鵡(拉丁學名:Psittacula eupatria ),又名亞歷山大鸚鵡,鸚鵡是亞洲最大的鸚鵡之一,包括五個亞種。亞歷山大鸚鵡身長56-62厘米,重約260克。它的身體是綠色的,臉頰和脖子是[閱讀全文]
摘要: 銀喉長尾山雀(Aegithalos glaucogularis)別名洋紅兒、十姊妹、銀頦山雀是山雀屬的一種小型鳴禽,主要分布在北歐和亞洲。生活在山地針葉林和混交林中,冬季也可見于丘陵和平原。銀喉長尾山雀[閱讀全文]
摘要: 印太瓶鼻海豚(學名:Tursiops aduncus),也被稱為南瓶鼻海豚、東方寬吻海豚,分類為海豚科的寬吻海豚。成年印太瓶鼻海豚體長175~400厘米,體重約230公斤雄性通常比雌性大。它的喙短而有力[閱讀全文]
摘要: 柏氏中喙鯨(學名:Mesoplodon densirostris)也被稱為長有腫瘤牙齒的突吻鯨,它屬于突吻鯨家族、中喙鯨屬。它們主要分布在所有海洋的熱帶和暖溫帶水域,主要棲息在700-1000米深,地形[閱讀全文]
摘要: 鴕鳥(學名:Strasio)它是鴕鳥目中唯一的鴕鳥屬。有兩種非洲鴕鳥和索馬里鴕鳥,其中非洲鴕鳥通常簡稱為鴕鳥。鴕鳥是世界上唯一不會飛的兩只腳趾的鳥,該屬中的非洲鴕鳥是世界上最大的鳥。最早的鴕鳥物種化石可[閱讀全文]
摘要: 眼斑水龜(學名:Sacalia bealei),別名眼斑水龜、六眼龜是鱗翅目的一種動物,體型中等,背甲長95~160毫米。后腦勺光滑無鱗,后腦勺有一到兩對眼狀斑紋,有黃色眼點和14個黑點體背棕灰色,布滿[閱讀全文]
摘要: 綠喉蜂虎(學名:Merops orientalis)是為佛法僧目蜂虎科蜂虎屬一種鳥。體型較小,體長16~18厘米,體重15~20克。一年四季都覆蓋著鮮艷的羽毛。身體大部分呈明亮的翠綠色,其中腹部最綠。綠[閱讀全文]
摘要: 彈涂魚屬(學名:Peribulbar inflammation),是虎皮科彈涂魚屬的總稱。彈涂魚最大體長約4~19厘米,最顯著的特征是胸鰭外側。他們通常使用浮游動物、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以此為食。彈涂魚[閱讀全文]
摘要: 遺鷗(學名:Ichthyaetus relictus),又名釣郎,是一種鷗屬動物。遺鷗是一種中型水鳥,體長39 ~ 46厘米,體重500 ~ 600克。夏羽是一只成年遺鷗,頭部呈黑色,前額扁平,眼睛后邊[閱讀全文]
摘要: 智利火烈鳥(學名:Phoenicopterus chilensis),別名智利紅鸛,屬于紅鸛科紅鸛屬。它主要分布在南美洲溫帶地區的泥中、靠近淺堿性和半咸水湖泊,在海平面上、你可以從沿海地區住到海拔450[閱讀全文]
摘要: 角蛙(Cercospora)無尾目角花蟾科下的一屬,該屬也被稱為“角蛙屬”,屬下動物統稱為“角蛙”,別名招財蛙。角蛙的嘴很大,眼睛上方有一個凸起的三角形肉質角,全身皮膚覆蓋著細長的疣粒,體底色為黃色、黃[閱讀全文]
摘要: 阿波羅絹蝶(學名:Parnassius apollo)它屬于鳳蝶科鳳蝶屬,翼展約79°-92 mm,雌性略大于雄性。它們的翅膀是粉紅色或黃白色的。前翅中腔中部和末端有大黑點,中腔外有兩個黑點,邊緣灰褐色[閱讀全文]
摘要: 策勒黑羊(英文名:Qira Black 3356 Sheep)中國多羔皮綿羊地方品種,主要分布在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策勒鄉團灣加依村及其周邊六個村。策勒黑羊的起源沒有文字記載。大多[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