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恐貓是貓科恐貓屬(Dinofelis)動物的統稱動物,是生活在上新世和早更新世的一種古生物,包括9個物種。它的化石最早發現于20世紀上半葉。恐貓接近豹子或美洲虎,它的犬齒明顯小于劍齒虎??重埵撬袆?a href="doc-view-10367.html" class="clink" >[閱讀全文]
摘要: 金頭凱克鸚鵡(學名:pion ites Lu cogaster)又名白腹鸚哥,是鸚鵡科凱克鸚鵡屬的一種鳥類。體長約23厘米,重155~165克,雌雄相近。外觀亮麗,皇冠、枕頭和臉[閱讀全文]
摘要: 拿破侖貓(Napoleon)是曼基康貓(Munchkin)和波斯貓(Persian)通過雜交培育的新品種。別名小步舞曲貓。拿破侖貓又矮又圓,拿破侖貓重3-7.5斤,圓頭,顴骨飽滿,眼睛大;被毛華麗,但不[閱讀全文]
摘要: 黑鳳烏雞,又名黑羽藥雞、十全明代烏雞、烏鳳雞、烏骨雞是一種家禽、中國自主生產的珍稀家禽資源。這個品種除了主翼羽毛和尾巴基部有少量平毛外,全身覆蓋著黑色天鵝絨般的細毛全身從里到外從下到上呈黑色或墨黑色;此[閱讀全文]
摘要: 電鰻(學名:Electrophoresis )是一種原產于南美洲的淡水魚。體長可達2.5米,重達20公斤,雄性比雌性大。電鰻的身體呈圓柱形,表面光滑無磷,頭和身體的顏色為棕色至黑色,體表有清[閱讀全文]
摘要: 黃喉貂(Martes Vla Vigura),又名青鼬、黃頸黃鼬是貂屬陸棲食肉動物,喉毛為亮黃色,體長45-65厘米,重1-5公斤,是水貂中最大的品種。黃喉貂的食性廣泛,主要是哺[閱讀全文]
摘要: 懶熊(學名:Melursus ursinus),是一種熊科懶熊哺乳動物,在印度也被稱為懶熊“跳舞熊”。懶熊只分布在斯里蘭卡、印度、尼泊爾和不丹擁有廣闊的棲息地,包括潮濕和干燥的熱帶森林、熱帶稀樹草原、灌[閱讀全文]
摘要: 紅綠燈魚(學名:Paracheirodon innesi),別名紅燈魚、紅蓮燈魚、霓虹魚,屬于脂鯉科霓虹脂鯉屬。紅綠燈魚很小,有3米長-4厘米,體色非常鮮艷,從頭到尾有一條顯眼而明亮的藍綠色帶,魚的后半[閱讀全文]
摘要: 爪哇犀(拉丁學名:犀牛 sondaicus),又名小獨角犀,是犀??频囊环N動物。爪哇犀牛曾經分布在孟加拉國、在緬甸、中國和其他國家,最后一批人口位于爪哇島最西端的烏瓊庫隆(Wujiang K[閱讀全文]
摘要: 斑尾鵑鳩(學名:Macropygia unchall),別名花斑咖追,是一種鳩鵑鳥。體長32-41厘米,體重153-182克。雄鳥頭頂、后頸和頸側呈綠色和紫色,具有金屬光澤;虹膜有淺藍色或棕色的眼睛,粉[閱讀全文]
摘要: 斑頭鵂 [xiū]鹠[liú](學名:Glaucidium cuculoides),別名橫紋小鵂、貓王是狙擊手屬的鳥,屬于狙擊手家族。成年斑頭鵂鹠體長200~260毫米;重量150 ~ 26[閱讀全文]
摘要: 汶上蘆花雞(學名:Wenshang Barre Chicken)是我國家雞地方品種之一,原產山東省汶上縣,毛色黑白相間、其特征是橫條紋的寬度和寬度均勻,是[閱讀全文]
摘要: 臺灣鵯(學名:Pycnonotus taivanus)又名烏頭鵯,是鵯科鵯屬的一種鳥。1893年,英國人斯坦因(Styan)發現并命名。臺灣省鵯是一種中型鳥類,體長17~19厘米,喙長1.5~2厘米,翅[閱讀全文]
摘要: 鮑魚即鮑魚屬(學名:abalone),在貝類分類學中被歸類為單殼。屬于原始腹足綱羊蹄甲科。全世界發現的鮑魚有100多種,不同種類的鮑魚形態特征不同有的鮑魚殼呈橢圓形或半圓形,殼線較淺,一般5-16個突起[閱讀全文]
摘要: 飯蛸(學名:Octopus ocellatus)是八腕目蛸科蛸屬動物短蛸的俗稱。因為章魚卵像米粒,所以叫飯章魚。這種章魚很小,身體呈橢圓形,全長27厘米已知的成年章魚最大長度為80毫米。章魚是黃褐色的,[閱讀全文]
摘要: 琉球狐蝠(學名:Pteropus dasymallus),別名臺灣省飛狐等。它下面有五個亞種,主要分布在中國臺灣省日本和菲律賓。在翼手目(Chiroptera)中比較特別的是它不會發出回聲定位的呼叫。琉[閱讀全文]
摘要: 非洲巖蟒(學名:Python sebae)它是非洲大陸上最大的無毒蟒蛇,屬于蟒蛇科(蟒科)蟒屬(Python)非洲巖蟒長約3至5米,背部有一大塊黑色、褐、黃色斑塊。非洲巖蟒有一個三角形的小腦袋,上面覆蓋[閱讀全文]
摘要: 紅白鼯鼠(學名:學名Petaurista alborufus),松鼠家族僵尸,又名赤子、飛生蟲、飛生鳥等。紅白鼯鼠的特點是滑翔它身體兩側的前后腳之間有一層薄膜,薄膜兩側有細毛憑借這種獨特的薄[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