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尼塞河
葉尼塞河(俄文:Yenisei, English:Yenisei)它是俄羅斯最大的河流,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之一,也是流入北冰洋的三條西伯利亞河流之一(另外兩條是鄂畢河和勒拿河)位于亞洲北部,是西西伯利亞平原和中西伯利亞高原的分界線西部是平原,東部是高原它是西伯利亞最豐富的河流,也是流入北冰洋的最大河流。流程比密蘇里河-密西西比河稍微短一點,但是它的流量是1.0783倍。它的上游原本屬于中國,被稱為何謙河。

葉尼塞河發源于蒙古,向北流入喀拉海它的盆地覆蓋了西伯利亞中部的大部分。若以色楞格河-安加拉河是世界第五長河,全長5539公里。
上游水流湍急、洪水泛濫,周圍人煙稀少。因為中下游地區地勢平坦,有大面積凍土和沼澤濕地。低緯度流向高緯度,有冰凌泛濫。
簡介 編輯本段
葉尼塞河水量、水資源在俄羅斯排名第一。如果長度以瑟林格河為基準,也排第一。
有兩個源頭,一個是大葉尼塞河,一個是小葉尼塞河。這兩條河在基齊爾附近匯合,被稱為葉尼塞河。
葉尼塞河干流由南向北,最終流入喀拉海葉尼塞灣。
流域面積260.5萬平方公里,總落差1578米,平均坡度0.41米/公里,河口年均徑流量6255億立方米,年均輸沙量0.12億噸。
干流全長3481公里,以達耶尼賽為源頭,河長4086公里;如果以小葉尼塞河為源頭,這條河有4044公里長;如果安加拉河是源頭的話,可以追溯到塞倫格河和田園詩河,流入貝加爾湖.全長5539公里。
小葉尼塞河發源于唐努烏拉山脈,大葉尼塞河發源于東薩彥山脈的卡拉·布魯克湖。
中國的柯爾克孜族(吉爾吉斯)1500年前,大量的人居住在葉尼塞河(Enesay,柯爾克孜族的意思是母親河)周圍,后來收到了來自俄羅斯的攻擊,大多數人不得不搬到塔拉斯(位于今天吉爾吉斯斯坦的一個國家)在這一帶,18世紀有部分柯爾克孜族從葉尼塞河遷移到黑龍江,部分柯爾克孜族后裔至今仍生活在葉尼塞河流域,自稱客家人。
水系組成 編輯本段
葉尼塞河從基齊爾到Oznachenoye的干流是葉尼塞河上游,長約475公里,落差10 萬米;Oznachenoye與安加拉河匯合處為葉尼塞河中游,長約876公里;安加拉河入海口被稱為下葉尼塞河,長約2130公里。
沿途有2000多條支流,總長約25萬公里,平均0.15-16公里,其中河長500公里以上的河流11條。
葉尼塞河干流在一片寬闊的草原盆地中自東向西流淌,從凱姆奇克河口向北急轉彎,穿過西薩彥山,流入奧茲納奇諾耶村附近的草原。
阿巴坎河在草原段左岸接受,圖巴河在右岸接受。葉扎加什村的葉尼塞河穿過東薩彥嶺的支流,再次成為一條山河。
富含水的瑪納斯河在克拉斯諾雅羅斯克的上游被接受。
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到河口,有一條安加拉河、中通古斯卡河、下通古斯卡河、庫列依卡河漢太卡河等支流匯合。
最后流入北冰洋喀拉海的葉尼塞灣。
安加拉河
也被稱為上通古斯卡河,是葉尼塞河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積最寬的支流,流域面積104.5萬平方公里,幾乎相當于葉尼塞河流域面積的一半。
葉尼塞河從貝加爾湖源頭算起,全長1826公里,落差378米,平均落差18.7厘米/千米。安加拉河從流入貝加爾湖的塞倫格河源頭算起,全長3397公里。
色楞格河發源于蒙古扎布汗省,源頭河流名為伊德爾河(這條河有452公里長),河流先向北流,后轉向東北,楚魯特河先后于 年被接受、木倫河、哈努伊河、額吉河、二渾河等支流后,在納烏斯基附近進入俄羅斯境內,河流繼續向東北方向流動,沿途接受吉達河、奇科伊河、西洛克河和烏達河支流后,在烏蘭烏德轉向西北,最終流入貝加爾湖。
這條河長1486公里(其中409公里在俄羅斯),流域面積44.7萬平方公里,距河口127公里處的年平均流量為935 m/美國,徑流量為294億立方米。
爾渾河是色楞格河右岸最大的支流,發源于蒙古后杭蓋省與巴彥洪格爾省交界處的杭蓋山東北坡這條河向西北流,沿途匯入樂途河、經過恰拉河和伊洛河的支流,最終流入蘇赫巴托附近的色楞格河。
河流全長1124公里,流域面積13.28萬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52立方米/秒,徑流量47.9億立方米。
安加拉河來自貝加爾湖的年平均流量為1940米/s。
河口年均流量 ,為4600米/s,最大流量30730m/美國的年平均徑流量為1450億立方米。安加拉河流域左岸和右岸的水文結構差異很大。
左岸支流發源于薩彥嶺,均為山區河流,水量較大。右岸的支流多為平原河流。
安加拉河的最低水位出現在5-6月,最高水位出現在7月。
從左岸流入安加拉河的較大支流是伊爾庫特河、基托依河、別拉亞河、奧卡河(河長975千米)和塔謝耶瓦河。
其中,塔謝耶娃河由丘納河和比留薩河匯合而成,全長約116公里如果以丘納河為源頭,塔謝耶娃河全長1319公里,流域面積128萬平方公里,年均流量740立方米/秒。河流供水主要是雨水和融雪水,河水在10-11月初冷凍,第二年4月底-5月上旬解凍。其主要支流為左岸的烏索爾卡河和右岸的伊利姆河(全長520公里,流域面積2.66萬平方千米)秋那河是塔什涅瓦河的右匯流河,其上游叫烏達河,發源于東薩彥嶺的烏金山脈,流經西北的利亞臺。河流全長1203公里,流域面積5.68萬平方公里,年均流量300立方米/秒。河流供水主要是雨水和融雪水。河流于10-11月凍結,次年4-5月解凍。比留薩河是塔什涅瓦河的左匯流河,發源于東薩彥山脈的朱格雷姆山脈,流經西北部的利亞臺地。河流全長1012公里,流域面積5.58萬平方千米。它的主要支流是來自左岸的塔古爾河、土曼舍特河、波伊馬河等從托波洛克河右岸等。流域內約有300個湖泊,總面積14.3平方千米。河水由雨水和融雪水補充,占年徑流量的80%河流在10-11月冷凍,第二年4月底-5月上旬解凍。
貝加爾湖對安加拉河上游的水情影響很大。徑流受五大湖的調節,一年中的分布非常均勻-10月平均徑流量占全年的575%11月至次年4月為43%安加拉河45%貝加爾湖一年的徑流量約為1450億立方米,是安加拉河匯入前葉尼塞河的15.5倍多。安加拉河源頭的年平均流量約為4940-837m3/s,多年平均流量為1940m/s。與葉尼塞河其他支流相比,安加拉河的特點是水質清澈,懸浮物少。夏季含沙量約為0.02千克/立方米,只有在春天冰流的時候超過0.1千克/立方米。
中通古斯卡河
即石泉通古斯卡河在中通古斯卡附近流入葉尼塞河,是葉尼塞河的第三大支流。全長1614公里,流域面積24.47萬平方公里,落差494米,徑流量530億立方米。河流發源于上通古斯卡高原西南坡,毗鄰勒拿河、伊利姆河和通古斯河下游的源頭。中通古斯卡河有1100多條長度超過10公里的河流。其中右岸較大的支流是Ayawa河、Tetere河和Chuna河,左岸有Camo河和Velimo河作為支流。通古斯卡河中游的年平均流量為1700米/s,最大流量11000-27200m3/s。冬季3-4月最低流量150-400m3/s。
下通古斯卡河
是葉尼塞河第二大支流,發源于勒拿河與安加拉河分水嶺北坡,在圖魯漢斯克市 附近匯入葉尼塞河。這條河長2640公里,流域面積48.33萬平方公里,總落差約535米。河口的年平均流量為3600立方米/秒,年徑流量1160億立方米,徑流模數8.3升/秒·平方千米)水中幾乎沒有懸浮物。在春季,直徑超過1米的石頭被大水流攜帶,沿著河床底部移動。河流水量豐富,坡度較大,平均為0.19米/千米。年內徑流分配:春季(5-6月)63%,夏秋季(7-10月)35%,冬季(11-翌年4月)僅占2%尼帕河是匯仁下通古斯卡河的較大支流、伊林佩亞河、科切魯姆、尼德姆河、維維河、泰穆拉河、烏恰米河、圖通恰納河、格拉西莫夫河和塞維那亞河等。
克姆契克河
發源于沙坡頭山脈東坡的雪峰山,河流長323公里,流域面積273萬平方公里。河流流量較小,年平均流量約為160 m/s,右岸支流有查丹河、巴爾雷克河、Chilgak河和Shemi河等;左岸的支流有阿拉什河和阿克蘇格河。
阿巴坎河
發源于阿爾泰山和薩彥嶺之間,是葉尼塞河左岸的一條大支流,長512公里,流域面積3.19萬平方千米。每年流入葉尼塞河的水量約為120億立方米。右岸較大的支流有小阿巴坎河、阿納河和賈巴什河等;左岸的支流多為短河,包括Marthur、塔什蒂普河和烏伊巴特河等。
圖巴河
它是葉尼塞河中游右岸最大的支流。流域分布在東薩彥嶺和西薩彥嶺之間,貫穿丘陵平原,河谷寬5公里。河床上有許多島嶼和支流。從卡齊爾河源頭算起,圖巴河全長504公里。圖巴河干流全長121公里。流域面積3.58萬平方公里,河深1.5-2.5米。盆地多為800米以上的山地,高度1800米-海拔2900米的高山占全流域面積的4%該河11年平均徑流量230億立方米。河流的主要支流是齊齊爾河、卡齊爾河和阿邁爾河。其中,齊齊爾河最長,達298公里。
坎河
它從右岸注入葉尼塞河,距離斯諾邊疆區的雅爾斯克市108公里。坎河全長643公里,流域面積3.752萬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261m/s。坎河是一條多山的河流,有許多石灘和狹窄的山谷。河流補給主要是融雪和降雨,全河經常發生雨洪。主要支流是佩佐河、安茹河、雷波的阿扎爾河和納亞河等。
流域 編輯本段
葉尼塞河的長度是從大葉尼塞河和小葉尼塞河的匯合處開始的(圖瓦盆地中心的基齊爾市附近)算上,是3487公里;來自塞倫格河的源頭(源自蒙古北部)從起點算起,是5540公里。其排水面積為270.7萬平方公里,共有約2萬條支流,總長8.8萬公里,主要支流分布在右岸。盆地主要是山地和高原,以及北部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和低地(北西伯利亞低地)僅占流域面積的6-7%中部是中西伯利亞高原(海拔700-2200米)南方有薩彥嶺等山(海拔3491米)
大葉尼塞河從左側接受洶涌的肯切克河后,急轉北下,穿過陡峭的西薩彥山山谷。在這里,這條河切割了整個山國,這個山國在它的旅程中屹立了幾百萬年,一直到坡腳。水流收縮到100米,在兩岸狹窄的山崖間直流,流速為2-3米,而汛期達到了每秒5-7米。河水在沙灘間奔涌,在急流處流速增加到每秒11米。葉尼塞河的橫斷峽谷似乎是天然為水電站建設而設計的;狹窄的河谷可以大大減少土方填筑量,壩前有較大落差。薩彥水電站在這里開工建設。水電站大壩將水位抬高了236米,幾乎相當于莫斯科大學大樓的高度。
Oznachinoye到安加拉河口是中游(長約876千米)葉尼塞河從薩彥嶺流出,成為可通航的河流。它穿過肥沃的米紐辛斯克盆地,列寧曾贊美過這一帶的美景他覺得葉尼塞河的兩岸就像里古里和瑞士。在明蘇辛斯克盆地以北,葉尼塞河重新進入狹窄的山谷,將東薩彥嶺和庫茲涅茨克山的支流分開,最寬的山谷達到4.8公里,已成為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水電站的大型水庫水庫長386公里,寬15公里,庫容733億立方米。它比伏爾加河上的伏爾加格勒水庫大一倍。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水電站大壩高124米。在水電站附近奇妙的葉尼塞河畔,這里建起了一座——人的第凡諾戈爾斯克新城。該市處于水路干線和鐵路干線的主要交匯點。東薩巖山脊的分支直接成為城市中的一個景點,離城市不遠的奇異的花崗巖峭壁上有一只鳥 葉尼塞河,就像神奇的雕像這就是著名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石柱。
葉尼塞河右岸,坎河口與通古斯卡河中游河口之間,全長600多公里。它是美麗的葉尼塞河脊的北端,葉尼塞河彎曲形成一個直流部分,穿過被困在鄰近平原水平面以下的低山褶皺結構。在這里,兩岸收縮,形成最后的大急流(奧西諾沃急灘)在DC的這個狹窄地段,葉尼塞河恢復了它的南北走向,將西西伯利亞平原與中西伯利亞高原的巖石岬分開。
在北極圈北部,林業中心伊加爾卡出現在葉尼塞河的右側。掛著各種旗幟的客船經常來這里,世界各地的船只都可以在這里航行,裝載西伯利亞木材。在葉尼塞河的下游,永久凍土出現了,船 右岸響起了汽笛聲。這是杜丁卡,葉尼塞河上諾里爾斯克工業區的港口在葉尼塞河入海口附近的河段,河的寬度從10公里開始,向下延伸到50公里,分為許多支流。自從胡斯特港以來,江面實際上已經呈現出海洋的樣子,風暴來襲時對航行是危險的。葉尼塞河入海口前,河床萎縮,河水甚至流過陡峭懸崖兩側的群山。河口的河漫灘與葉尼塞灣相連,這里的一切都像海洋一樣咸而苦,有潮汐,有落日。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